|
|
藏家吳湖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05:32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吳湖帆生于晚清,出身蘇州名門,由于社會環境的轉變,他屬于最后一代的傳統文人,因而從他身上也折射出了古老藝術在近現代發展的痕跡。 吳湖帆的繪畫為人贊譽。他從正統派入手,并由此上溯,對諸家畫派多所師法,這在當時的畫家群體中并不多見。在上世紀40年代,他已名震東南;作為吳人,他繼承發揚了吳門畫派的精粹;身處上海,以他為首的三吳一馮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與他的繪畫藝術同時還為人們稱頌的是他的收藏。他的收藏,為其創作、鑒定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和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傳統畫學的一大特色。如今,這些藝術品雖然大部分被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及其他公私機構收藏,但從某種角度講,未嘗不是吳湖帆生命的延續。 吳湖帆梅景書屋的收藏,以其藏品豐富且精品較多,聞名遐邇。吳湖帆先生嫡孫吳亦深先生著文稱:“在眾多與‘梅影書屋’有關的梅花之中,最廣為眾所周知者,即宋景帝年間刻本《梅花喜神譜》與《宋湯叔雅梅花雙爵圖》兩件,此亦為‘梅景書屋’名稱之由來。”湯叔雅為宋“墨梅”創始人楊無咎之甥。《冬心畫梅題記》曰:“叔雅畫梅,曾見于吾鄉梁少師鄉林家,不愧逃禪叟(楊無咎)。”吳湖帆記其“受畫梅遺法,而楊以踈名,湯以密實”對前輩多有創新。觀其畫,但見千花萬蕊,錦簇芳濃,風前月下,不勝繁華春色。《吳湖帆文稿》對之有詳細的描述“圖作老梅一樹,枝桿盈百,花朵數千,翠鳥欲語,粉香玉色,絕似綿繡畫屏”,因而吳將之奉為“宋畫中神品也!”并在日記中寫道 “與宋刻《梅花喜神譜》同貯,名吾居曰梅影書屋。” 吳湖帆的藏品來源,大致有四。一,吳大澂遺留。吳大澂精鑒賞、富收藏,對金石書畫頗有研究,為官之余撰寫了數部有關古文字及書法方面的重要著作,他所藏字畫多歸吳湖帆。二,沈韻初所贈。沈韻初為吳湖帆外祖父,亦有不少收藏,其中以董其昌書畫為多,曾以“寶董閣”名其齋室并請人治印。董其昌對吳湖帆頗有影響,沈韻初將所藏董氏書畫悉貽吳湖帆,故在梅景書屋的藏品中,董其昌的作品一直占有顯著的份量。 三,潘靜淑嫁資。潘靜淑乃蘇州名門,其祖上歷代喜收藏,“攀古樓”所藏文物富敵東南。潘靜淑過門時曾以部分藏品為嫁資,如宋拓歐陽詢《化度寺塔銘》、《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四,購買及交換。購買與交換藏品是書畫收藏的重要渠道。吳湖帆自1924年到上海后非常注意收攬文物,特別是字畫。我們可以在諸多經其收藏的古書畫上發現其斥資購入的記載。 吳湖帆的收藏當然是以書畫為主,大大小小有千件左右。吳湖帆生前曾經編制了收藏目錄,皆親筆抄寫,除了《吳湖帆文稿》中刊印的《吳氏書畫記》外,尚有《梅景書屋書畫小記》和《梅景書屋書畫目錄》,當然,前者所收錄內容最豐富。這雖然不能得知他收藏的全部,但基本可以知道其大概情況。《梅景書屋書畫小記》共有三冊,從自述可知,成于1933年,屬于比較規范的書畫著錄,他在前言里敘述了梅景書屋收藏的緣由。 《梅景書屋書畫目錄》,無確切的紀年,該冊有《宋元集冊》,也就是吳湖帆1936年發現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卷》之殘卷《剩山圖》的那一套冊子。這說明它成書于1936年之前。從其字體分析,或在《梅景書屋書畫小記》之后。該目錄僅僅登記書畫512件作品名稱,對其附屬內容一概從略。今秋匡時拍賣中所征集到的王石谷《寫宋人詞意山水冊》十二開(冊頁簽條作“王石谷寫唐宋人詞意真跡” 十二幀,實為一物)名字赫然在內。 從可據的梅景書屋收藏名單看,吳湖帆對清中期之后如揚州畫派、海派作品并不鐘愛,他收藏下限的重點是清六家,自此上溯,精品頗多。對于重要和非常喜歡的藏品,自然禮遇有加。如稱宋代湯叔雅《梅花雙爵圖》為“神品”,并封為“梅景書屋鎮寶”; 慈禧對此畫也珍賞不已并親自臨摹一本,并于光緒己丑(1889)年元宵節時將臨本與真跡一同賜予潘祖蔭,而潘祖蔭又是吳湖帆夫人潘靜淑的叔公。所以這件作品就成為潘靜淑、吳湖帆夫婦二人“梅影書屋”的藏品。吳湖帆視之如至寶,在畫的錦套上自題“梅影書屋鎮寶”之語。這件古代名跡上一次與公眾見面是193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而第二次公開露面,則將是在12月1日開槌的匡時07秋季拍賣會上,前后歷經整整70年,這無疑將是大陸秋拍的一大亮點。他又跋寫黃公望《剩山圖》是“畫苑墨皇,大癡第一神品”;而得到了王石谷《寫宋人詞意山水冊》十二開后,認為其余王石谷作品皆可“屏去而無憾”等等。要么就是對中意的藏品再三題跋,反復詠之,多次鈐蓋收藏圖章。這從今天可看到的梅景書屋藏品上可以得到證實。 梅景書屋豐富的藏品,為吳湖帆的創作和鑒賞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的鑒賞,實際體現了傳統書畫鑒定的特色,即繪畫創作、收藏與鑒定的密切合作,這一點,和米芾、趙孟頫 、董其昌以及張大千、謝稚柳是同樣的。吳湖帆就鑒賞書畫方面很少有文字著述,他往往在歷代書畫的裱邊、詩塘直或珂羅版畫冊上書寫其品鑒意見和對畫史的研究心得,片言只語中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如他在王石谷《寫宋人詞意山水冊》就一題再題,前后竟達八次之多。如: 石谷子臨摹宋元工(功)力最深,故筆墨間變化亦最多,晚歲之作,自匠獨運,元氣淋漓,逈非他人可及。或詆石谷畫無書卷味,實非具真識力也。蓋石谷寓雅秀于筆墨之內,與南田、麓臺不同,有或出門弟輩代作,便落滯相。次冊為晚歲興到所作,更覺豐韻獨絕,貯之巾箱,永充文房良伴可也。石谷有知,應笑許余為知己。 這段跋語寫于壬申(1932年)七月,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