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金投資的三種實用方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05:32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王育林 2006年的基金牛市,讓我國的基金滲透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到2007年初,基金的總規模已經突破1萬億元大關。在銀行里,經常會碰到排隊購買基金的場景;“現在可以買什么基金?”成為很多人的話題。 對于很多從來沒買過基金,最近剛聽說基金1年賺了100%才來關心的朋友,應該問他們一個問題:“你知道投資和買消費品是不同的嗎?”這是因為,很多朋友都是“聰明的消費者”。比如說,要買什么東西,都會先等等,看周圍的朋友買了以后,過個1年半載,看看效果怎樣,再做決定。但是,在投資方面可不能這樣。如果身邊的朋友都告訴你投資賺大錢了,往往也是這個投資品種積累了大量漲幅的時刻。如果根據“朋友們投資這個都掙錢了”來選擇投資品種,往往會買在高點上。下面三種方法對于新手來說非常實用: 第一種方法是大家目前最常用的辦法:適時進出法。 大家一定會問:什么時候是“適時”呢?這確實是采用這個辦法最大的問題所在。可以看到,真正在2006年成功分享到開放式股票型基金超過120%平均年收益的投資人,往往是2005年甚至2004年市場低迷的時候就開始買入基金的投資人。 怎樣判斷股票市場價值已經被低估了呢?專業的投資人士一般會有一些指標來衡量,而我們普通投資人最簡單的辦法有三個:一是查詢最新的股票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如果遠遠低于全球平均的15倍的水平,那股市可能是被低估了;二是比較上市公司的每股現金分紅與股價之比,是否已經比國債的年收益率還高,如果發現一批這樣的公司,很顯然,這時進入也是相當安全的;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判別標準可供參考,比如一位海外基金業的專業人士就提到,當股票基金募集極度困難,各基金公司央求她幫忙認購新基金時,她購入的基金收益最豐。 而退出的時機,其實就更難把握,海外一位知名的基金經理曾經有個總結,一旦封閉型基金的折價水平過小,甚至出現溢價,整個股票市場可能就已經接近頂部。在最近2次的A股市場牛市見頂時,這位海外基金經理的定律都得到了驗證。但在未來是否肯定有效,其實還有待觀察。 由于“適時進出”法比較難于把握,因此理性的投資人一般采用“定期定額”和“固定比例”法來進行基金的投資。 所謂“定期定額”法,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就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月、季度或半年),以固定的資金去購買基金。定期定額買入的優點是可以使基金的平均成本保持較低,而且可以用“紀律”保持長期投資習慣,是“聰明懶人”的理財良方。 以電子直銷的一位投資人為例,他選擇每個月5日“定期定額”1000元某基金。從2006年1月一直買到6月,實際最后的買入成本為每份基金單位1.2522元,而這6個月每月5日的實際凈值平均為1.3215元,兩者間相差5%以上。 而另一種投資基金的好辦法是“固定比例投資策略”,即將一筆錢按固定的比例分散投資于不同種類的基金上。比如,年輕人可以考慮50%的股票型基金,30%的債券型基金,20%的貨幣基金;中年人可以考慮40%的股票型基金,30%的債券型基金,30%的貨幣基金;中老年人可以考慮20%的股票基金,40%的債券型基金,40%的貨幣基金,等等。當某類基金因凈值變動而使投資比例發生變化時,就賣出或買進這種基金,從而保證投資比例能夠維持原有的固定比例。當然這個比例調整不是每天都做,而是隔半年或1年再重新檢查一次,賣出部分比例超高的基金類別,增加部分比例偏低的基金類別。其實,這也是用一種形象化的方法,讓您輕松看到最近半年或1年里增長最快的資產在哪里,并退出部分進入目前可能被低估的資產上。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