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訪中行副行長張燕玲:并購不能計劃 中行專注“內生性”海外擴張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01:5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郭晨凱 制圖專訪中行副行長張燕玲: 并購不能計劃 中行專注“內生性”海外擴張 ●并購是發展海外業務的重要手段。我行進行海外并購的前提條件是要與集團的總體戰略相一致,與集團形成優勢互補 ●中資銀行必須高度重視國際金融市場的復雜性和風險性,擴張方式要與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客觀條件有機契合。戰略上和戰術上都必須以投資回報的高效益作為第一目標,資源在全球的配置必須要算好賬 ⊙本報記者 謝曉冬 伴隨著新一波的走出去浪潮,以及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市場所形成的復雜格局,中資銀行近來也正紛紛加速海外擴張步伐,為競爭進行戰略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海外擴張時,“并購”正日漸成為這些銀行所青睞的方式。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最老牌的國際化銀行——中國銀行卻在對待“并購”的態度上稍顯低調。盡管去年底,中行因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而率先打響中資銀行對外并購的槍聲,但事實是中行進入的是一項非銀行金融業務。而對待傳統商業銀行業務,一年來所見,中行遵循的仍是新設分支機構的方式。 不過,中行依然有其自身特色。在港澳以外的海外布局時,中行正采用分行與新設子行并行經營的雙線方式推進。如何看待這種海外發展模式?以及與海外并購戰略的優劣關系,進而中國銀行的海外發展戰略究竟為何? 中國銀行昨日發布消息稱,中國銀行(英國)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英國子行)已于今年10月正式成立并對外營業。值中國銀行副行長張燕玲赴英國參加英國子銀行開業慶典之際,《上海證券報》對其進行了專訪。 記者:能否簡單介紹一下這次英國子行的設立緣由? 張燕玲:這主要是出于市場發展的需要。在當地注冊子銀行,成為當地法人,就可以擁有全面業務牌照,更好地發展零售業務,進而為我們將來開展理財業務積累經驗,使我們更好地成為一個當地銀行。因為分行一般不允許做零售業務。另一方面,成立子行,也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監管文化,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 設立子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相當于拿到了在歐盟內部的通行證,再到其他地方建分支機構,沒有資本金要求,有利于我們在歐洲區域的戰略布局。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海外機構的資本金,最大化我們的資本回報率。 英國子行的申請于2006年12月向中國銀監會提出,今年4月向英國金融監管局(FSA)提出,均已順利獲批。子行的注冊資本為2億英鎊,獲取的是全面銀行執照,可以全面從事個人金融和公司金融業務,今年10月15日已經正式營業,目前非常順利。 記者:子銀行成立后,分行還將繼續保留。這是出于什么考慮呢?兩者將有何分工? 張燕玲:分行與子行并存,是我們與監管部門溝通的結果。FSA允許兩者并行運營12年,之后,分行就要取消。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分行和子行的業務將有所側重。其中,分行將主要集中做批發業務,而子行則從事全面銀行業務。 兩者并行運營的模式有利于發揮中銀集團整體協同配合的優勢。如倫敦分行可以和香港分行、紐約分行協調配合,繼續擔任“守夜人”角色,保證中國銀行可以24小時提供外匯業務。而子行則可主要集中發展全面銀行業務。其中,零售業務方面將在現有基礎上重點加大銀行卡、理財、消費信貸等業務的拓展,目標客戶包括當地中、高端客戶及華人、留學生等群體。 另外,由于子行的注冊資本金為2億英鎊,對于一些大的銀團貸款項目,可能會突破單一客戶比例的監管限制,這樣我們就可以由分行出面去做。另外,我行近日還將正式成立歐洲銀團貸款中心,通過集團統籌,以倫敦為基地,歐洲各機構以及海內外機構有機聯動,在確保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加快提高一體化運作水平和參與競爭合作的能力。 應該說,在英設立子行開展全面業務的同時,又保留分行對我們既是一種挑戰,也是有關方面對中國銀行實力的一種承認。 記者:子行將如何進行管理? 張燕玲:我行十分重視英國子行的管理,已建立了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董事會成員包括母行派出的兩名非執行董事、三名執行董事以及來自英國當地的兩名獨立董事(其中一人來自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RBS),我本人任董事長。 集團高度重視海外機構的人才規劃、培訓與拓展,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的工作也在進行當中。風險管理方面,目前倫敦分行和英國子行實施巴塞爾新協議的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就緒,并得到監管當局的積極評價。 根據各地監管機構制訂的時間表,我行將有部分海外機構早于國內執行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這將為集團整體提供寶貴的經驗,并進一步提高我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同時,我行將積極在歐洲推進與我行戰略投資者RBS的業務合作,創造戰略協同效應。 記者:我們注意到最近一些銀行機構在海外擴張時,采取了并購的方式,而中行似乎更傾向于新設機構這種方式,你對此怎么看?并購和新設,中行更青睞哪一種? 張燕玲:的確,中資銀行“走出去”總體上有兩種方式:一是并購,你買人家的;一是通過新設,自己申請建一個分行或子行。前一種方式總體上說不太容易。需要充分考慮并購所在地的各種風險。 而新建呢,要看各家銀行自身的條件。對于中國銀行來說,由于很早就進行了國際化,目前在五大洲已有一定的實力,所以我們采取的就是一種內生性的海外發展戰略。 去年以來,我們中行對海外的分支機構累計增資了10億美元,由于這些海外機構已經有其一定的基礎,因此就能產生一定的杠桿作用。因此這些錢最后發揮的效益就遠不止10億美元。 比如,某海外機構根據當地市場的發展潛力,請求總行增加注資。只有方案具備可行性,并達到了我們對于資本回報率的要求,我們才會批準。應該說,目前只有中國銀行有條件采取這種方式。這種方式也符合我們海外業務發展原則。 而對于新走出去的銀行,并購是一種選擇。我們也不放過收購、兼并這種機會。對于并購和通過自己設立分支機構網點的內部增長方式,我們都看重。但并購不能計劃。 并購是發展海外業務的重要手段。我行進行海外并購的前提條件是要與集團的總體戰略相一致,與集團形成優勢互補。當然并購要有合適的條件、時機和對象。 記者:那中行目前有無具體的海外發展戰略呢? 張燕玲:去年我們制定了一個海外發展戰略規劃,并且已獲管理層通過。我們會不斷地動態調整和細化全球發展的重點市場、重點客戶和重點業務。 具體措施上,概括說有8個方面:一是區分地區、客戶和產品,適度調整風險偏好,實現資本、收益、風險的合理匹配和動態平衡;二是動態調整各海外機構主流業務及業務結構,加快戰略轉型;三是改進海外機構績效考核辦法,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四是加強海內外業務聯動,建立有效的聯動平臺;五是加快海外業務創新和科技進步;六是大力發展代理行業務,擴大同業合作范圍;七是適當加大對海外機構的投入,增強資本實力;八是密切關注市場,資本運作必須完全按照商業原則進行,要強調投資回報,對股東負責。 記者:您怎么看中資銀行海外擴張的風險?有何建議? 張燕玲: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日益融入全球化,以及中資銀行公司治理和盈利能力的全面改善,中資銀行“走出去”的主客觀條件都已成熟。 但中資銀行必須高度重視國際金融市場的復雜性和風險性,出去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擴張方式要與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客觀條件有機契合。要堅持商業原則并高度重視投資回報,戰略上和戰術上都必須以投資回報的高效益作為第一目標,資源在全球的配置必須要算好賬。 現在銀行都成了上市公司,更要注重持續、穩健的發展,嚴格防控風險,不能太激進。走出去之前,要深入了解海外的監管環境、法律環境、經營環境、客戶需求。此外,中資銀行必須建立適應海外發展的管理機制和人才儲備。 ■背景 中國銀行成立于1929年,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 來自中行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行已在全球五個大洲的2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69家海外分支機構,并涉及商業銀行、投行、保險、投資、租賃等多個領域。尤其重要的是,中行在各主要金融中心均是一級清算行,并在港澳地區長期作為發鈔行和行業公會主席行,其市場地位為世界各主要金融中心所承認。 中行海外機構對集團凈利潤的貢獻接近40%。按照華爾街15%收益來自海外即為國際化銀行的標準,百年歷史的中國銀行已是典型的國際化大銀行。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