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石油板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14:45 中國石油石化雜志
中國石油成功上市后,A股市場的石油石化板塊將基本反映和代表這一行業的發展態勢,并將在A股占據重要的權重,有望形成金融、石油和電信“三足鼎立”的結構。 -文/本刊記者 張 娥 如今,中國的石油股似乎已經等到一個歷史最佳時期:國際油價在近幾年持續上升,目前處于每桶90美元以上的高位;而國內資本市場在股權分置改革后人氣旺盛,股指翻了5倍多,徘徊在近6000點的高位。 在這樣的雙重“牛市”背景下,中國石油旋風式進入A股,中海油旗下的子公司螞蟻搬家式進入國內資本市場,中國石化作為老大長期盤踞市場。隨著今后三大巨頭的會師,這個新石油板塊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中石油“龍頭”地位 隨著中國石油順利登陸A股市場,這家亞洲最大的石油公司最終輕松成為中國股市總市值位居第一的“巨無霸”,并成為新石油板塊的核心。 此前,國內資本市場的石油板塊主要由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旗下的子公司組成,其數目和力量因為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整合戰略而大大減少和削弱。 如今,中海油服、中國石油A股成功上市,中國石化的整合戰略繼續推進,以國資委旗下石油資產為主的國內資本市場新石油板塊將正式浮出水面。 市場人士認為,中國石油發行A股,將大大增強A股市場石油化工行業的樣本代表性,結束中國石化在A股市場石油化工行業中一股獨大的局面。 招商證券研究員認為,中國石油在內地資本市場的出現,將使原來的石油化工板塊變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石油板塊。“以前只有中國石化一家較大,如今有中國石油、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以及未來的中海油,這些企業的組合將在A股市場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石油板塊,在A股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對于中國石油A股上市后對石化板塊估值的影響,業內普遍認為,在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及油價繼續高位震蕩的市場環境下,中國石油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從上下游一體化角度對比看,除中國石化之外,石化板塊的其他石化股與之并沒有太大的可比性。“因此,預計中國石油上市后在帶動中國石化股價上漲的同時,將與后者一起‘雙輪驅動’,提升整個石化板塊的估值。” 中海油“策馬加鞭” 早在2000年,三大石油巨頭就爭先恐后在海外上市。2000年4月,中國石油率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第一家進入境外資本市場的石油公司。隨后,中國石化于2000年10月成功登陸海外資本市場,2001年2月27日和2月28日,中海油股票分別在紐約和香港成功上市。 事實上,海外上市可以說是中海油一直難以釋懷的情結和心病。中海油向國際資本市場跨出試探性的第一步是在1999年10月。當時,中海油公布的計劃是:在全球發行20億股新股,除兩億股計劃在香港公開發行外,其余18億股將在全球范圍內配售。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外界一致看好中海油的融資前景時,中海油卻在全球路演的最后一周里決定推遲股票發行,此后一拖就拖了兩年。 如今,回歸A股市場,中海油依舊落在了另外兩大巨頭的后面。 分析師表示,“這將再次令中海油感到尷尬:不論是資產質量、盈利能力,還是管理層經驗、國際化水平,中海油都不遜于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但至今卻還未能登陸A股市場”。 石油股回歸國內A股市場,這不僅是多數石油企業多年的心愿,更是石油企業謀求更大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中國石油的成功回歸,中海油的回歸必定會加速。中海油服9月28日成功登陸A股,正式拉開了中海油系回歸的大幕。”深圳一家海外投資管理公司的人士如此預測。 目前,資本市場上的中海油系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海油(0883.HK)、中海油服(2883.HK)、中海化學(3983.HK)和海油工程(600583.SH)。其中,中海油服和中海化學屬于H股,在內地可以直接發行A股股票,海油工程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直接發行上市的國內上市公司。 當前“雙牛”的背景下,中海油服上市首日就贏得了機構和股民的熱情追捧,首日收盤價39.9元/股,漲幅高達196%,大大高于市場預期。 中海油服、中國石油已經回到了A股市場,這對中海油來說,既是激勵又是鞭策,中海油必將加快登陸A股市場的步伐。 中石化影響幾何? 隨著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三大巨頭會師A股,石油板塊將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雖然三大石油公司都屬于石化板塊,但中國石油上游的油田業務比中國石化多,因此盈利能力和凈利潤比后者高很多。這樣,中國石油A股上市之后,市場對其股價定位及市盈率勢必都要比中國石化高。”國海證券行業研究員認為。 市場認為,中國石油回歸對中國石化的沖擊應當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基金經理此前表示,中國石油發行價格合適,盈利前景不錯,肯定會優先購買中國石油的股票,只不過是配置數量多少的問題。 今年一季度贏利增長100%的中國石化,一季度卻遭遇基金大規模減持。持有中國石化的基金從去年四季度83家減少到今年一季度48家,所持中國石化流通股比例從40%減少到20%,QFII、社保基金也先后從中國石化撤離。 當然,最令人擔心的是,隨著最能賺錢的中國石油紅籌回歸,中國石化這樣的藍籌將黯然失色。以石油勘探開采為主的中國石油,其利潤率比以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為主的中國石化要高得多。 這樣的話,基金不得不“喜新厭舊”地進行配置大調整,那么,中國石化會不會再次成為機構及散戶的拋售對象? 不過,有專業人士對此持相反的觀點。 銀河證券研究員李國洪認為,中國石油回歸對中國石化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兩大公司結構上存在很大差異,從盈利模式來看,中國石油的特點就是上游大,下游小,而中國石化的特點是上游小,下游大。 此外,中國石油除了具有行業壟斷的優勢地位,也有著國有老牌企業的通病。中國石油所轄子公司眾多,旗下上市公司股權掌控關系復雜,各公司還存在主業相互重疊,無奈進行同業競爭的不利困局等等。目前,中國石油集團旗下除了中國石油外,還擁有石油濟柴(000617)、中油化建(600546)、大連圣亞(600593)等A股上市公司。 事實上,中國石化并不害怕機構拋售。在中國儲量進入發現高峰、成品油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國石化相對于中國石油具有更大的優勢:較小的上游,對于儲量發現更敏感,普光氣田的發現就是例證;較大的下游,更能享受到國內汽車消費帶來的益處。 中國石化的生產一體化優勢正逐步顯現出來。今年上半年,在原油價格同比回落的情況下,側重于上游勘探開采的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的業績與去年同期持平和略有下滑;具備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的中國石化雖然上游勘探業務盈利有所下滑,但下游煉油和化工業務盈利能力的增強,帶動了公司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65.50%。 石化研究員分析,中國石化股價今后上漲的催化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中國石油A股上市提升其估值水平;二是收購集團擁有的海外油田資產;三是成品油價格改革;四是普光氣田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以及其他油氣發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