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P摩根:亞太股市最昂貴 奧運不會成為拐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02:38 第一財經日報
JP摩根首發2008年亞太投資報告 舒時 盡管離鼠年還有一段時間,國際投行已經開始為全球投資者準備來年的形勢分析報告。11月15日,摩根大通證券(亞太)公司首先發布了由110名全球分析師、12名策略師及13個行業團隊共同撰寫的亞太區鼠年投資報告。 連日來,亞太地區的股市波動正挑戰投資者的敏感神經,究竟來年股市發展前景如何?估值日漸高漲的亞洲市場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美國次貸危機與中國的通脹是否將結束新一輪的股市繁榮?投資者需要有全面而專業的答案。 11月15日,該報告的作者之一、摩根大通證券(亞太)公司董事總經理,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股票策略師莫愛德(Adrian Mowat)在摩根大通香港總部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 高估值成為主要風險 《第一財經日報》:亞太股市的繁榮背后,是日漸高漲的公司估值,我們看到,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的PE值正不斷上升,你覺得目前的趨勢能否維持下去? 莫愛德:在2008年,市盈率重估趨勢會延續,盈利增長理想的公司股票將會進一步上升;但隨著亞洲股市進入牛市的第六年,高估值也成為目前的主要風險。亞太地區已經成為最昂貴的市場,甚至連日本都受到了影響,公司估值也開始上升。 不過我和大家關注的焦點不同,有人關心牛市能否維持,而我看的卻是它為什么會贏得投資者這么高的估值,導致PE高漲基本原因是否發生了變化,亞太市場的經濟結構是否發生了變化?我想說的是,亞太公司的高估值因素不僅沒有發生變化,而且相比以前,公司發展更為強勁了,現在不能把目光盯在PE上,而是要關注通脹及經濟增長因素。大家只看到中國的PE很高,但是我們發現PEG(市盈率增長比率)并不高。 《第一財經日報》: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你覺得還會有資金流入亞太股市嗎? 莫愛德:亞太地區的公司估值會繼續受到支持,主要原因是企業盈利情況良好。另外,除了傳統投資者、私營銀行、私募股權、企業閑資以及地產基金外,亞洲股市迎來了QDII、“港股直通車”、國有資產基金等新勢力,這些新投資者均為增長型。更加多元化的投資者類型應可有助于減少波動。自9月份至今,4只QDII基金已獲得中國內地投資者370億美元的認購,遠超過160億美元的配額。 現在,新興市場上的中資銀行企業、巴西材料公司、印度材料和消費品等公司已開始收購新興市場公司的股權。除此之外,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00億美元等國有資產基金也可能展開投資步伐。 新興市場相比已發展市場之增長優勢增大,加上新興市場和已發展市場股市波動差異之縮小,令資產配置持續轉向新興市場。 保持出口優勢與通脹平衡 《第一財經日報》:美聯儲的利率政策與美國經濟的表現在來年會不會沖擊亞太市場? 莫愛德:對于美國與亞太國家的聯動,的確,美國經濟出現了一點問題,美聯儲已經采取降息政策,這無形中給亞洲國家的央行決策者施壓,使他們面臨困境——該地區經濟正進入連續第五年的增長,有些地區已經出現物價上升的勢頭,但隨著美國降息,亞太經濟體需要在保持出口優勢與控制通脹之間作一個權衡。一方面,他們如果要保持出口的增長,就得冒通脹上升的風險,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股市及樓市會繼續攀升;另一方面,如果他們提升利率,最終將會導致貨幣升值,出口受影響。 《第一財經日報》:你在報告中似乎對通脹問題尤為關注,為什么? 莫愛德:亞太經濟體都很關注出口,我認為出口部門很重要,但是從整個經濟體來看,促進經濟體內消費更重要些。亞太區除了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其他市場的內需所占比重更大。如果適當升值本幣,亞洲國家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可以控制通脹的輸入。由于經濟會繼續增長,所以公司收入也將上升,PE也會繼續。 再看股市,大部分市場上出口公司占股市的成分都很小;我特別看過中國,如果人民幣升值,出口公司所占的市值很小,不會影響到股市波動。 《第一財經日報》:近來,中國的CPI指數令市場憂慮,你覺得有什么比較好的措施可以解決?央行是否應該大幅加息解決問題? 莫愛德:目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流動性都處于正常軌道上,對于CPI,我們認為尚屬溫和,并不需要特別擔心。 中國加息的空間實際上有限,盡管目前中國的實際利率為負,但是不要忘記,中國和西方國家不同,國民儲蓄率相當高,中國正設法促進內需,讓大家把錢用于消費,如果加息幅度過高,并不是好事。我們認為讓人民幣升值是最好的對付通脹和流動性過剩的辦法。 奧運是中國經濟增長之果 《第一財經日報》:很多人認為奧運會可能成為中國股市的轉折點,你怎么看? 莫愛德:不會。奧運會不僅是最為重要的體育賽事,亦是重要的經濟現象。由于需要興建體育設施及公路,建筑投資及零售業將直接從中受惠,但這些將隨著比賽的結束而終止。不過這種經濟效應主要取決于主辦地的經濟規模及其所處的發展階段。 對于美國等經濟大國而言,奧運會在很大程度上屬地方性事件,奧運會的舉辦并未對整體經濟的增長及投資產生較大影響。上世紀80年代末韓國舉辦了奧運會,也沒有出現轉折點現象。 對于一些經濟規模較小的發達國家而言,奧運會可能是一項重要事件,但對于像中國這樣飛速發展的經濟大國則并非如此。北京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但就中國巨大的經濟規模而言,其在經濟中所占比例并不高:2006年對GDP的貢獻僅為3.7%。“奧運會效應”在北京之外的省份較難體現。 即使在北京,這種效應是否非常顯著也還不得而知。北京2006年GDP增長為12%,在一般情況下屬于較高水平,但就中國目前的標準而言并不算高。在中國內地的31個省市中,北京去年的GDP增長僅排第21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9%,遠低于吉林的48.3%及河南的37.3%。 總之,在2008年奧運會之后,我們預期中國經濟仍將繼續快速增長。奧運會相關的各個經濟領域(居民開支、企業以及公用事業)的發展將為中國經濟中期的持續、穩健增長提供支持。奧運會是中國經濟近年來大幅增長的結果而非成因。 相關報道: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