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司]中國石油:擴大對比優勢 鞏固龍頭地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11:38 全景網
全景網11月7日訊 中國石油:石油行業的旗艦 中國石油是我國油氣行業占主導地位的最大的油氣生產和銷售商,在由全球能源領域權威機構普氏能源公布的“2006年全球能源企業250強”中,公司名列第六位,連續五年居亞太區第一位;在由美國《石油情報周刊》公布的“2005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綜合排名第七位;在由《商業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商業周刊》亞洲50強”企業中排名第一位;并當選《亞洲金融》雜志公布的“2006年亞洲最盈利公司(第一名)”。 中國石油的經營涵蓋了石油、石化行業的各個關鍵環節,從上游的原油、天然氣勘探生產到中下游的煉油、化工、管道輸送及銷售,形成了優化高效、一體化經營的完整業務鏈,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經營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強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抗風險能力。 該公司的勘探與生產業務在我國油氣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截至2006年底,該公司的原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為116.2億桶和15,140.6億立方米,分別占到國內三大油氣公司總量的71%和85%。原油產量和天然氣可銷售量分別為8.3億桶和388.5億立方米。勘探與生產業務為公司最主要的盈利來源。受益于國內進入儲量發現高峰。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潛力還很大、油氣勘探投入加大和技術進步與理論創新三大因素催生了國內油氣儲量發現高峰。中國石油作為中國石油行業的旗艦,將顯著的受益于這一過程。最近一年的勘探發現不斷,包括英買力氣田、南堡油田和龍崗氣田等。隨著儲量的增加,產量的增長也將加速,我們預期2006-2010年中國石油的油氣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8%,顯著高于2001-2005年的3.5%。 天然氣將成為中國石油上游業務的亮點。國內天然氣正處于大發展的前夜,而在三大石油巨頭里面,中國石油占據了最有利的戰略位置。從資源來看,中國石油天然氣的產量占到了國內產量的75%,天然氣的儲量占到了國內的85%;從運輸管道來看,中國石油的天然氣運輸管道占到了國內天然氣管道的85%。我們預期未來幾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將保持20%的復合增長,并且在這一進程中,天然氣價格將每年有8%的上調,銷售收入在2010年將占到上游板塊銷售收入的19%。天然氣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燙平油價下滑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該公司也是我國最大的石油產品生產和銷售商之一。擁有26家煉油廠、22家區域性油品銷售公司以及1家潤滑油生產企業。目前,公司的零售網絡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占據優勢地位,并迅速向東部和南部地區擴張。對煉油廠的升級改造和成品油物流體系的建立,在未來幾年將顯著提升煉油和銷售板塊的效率。 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之綜合比較 從成本端來看,中國石油自產原油數量跟原油加工量基本相當,原油采購成本不隨國際原油價格上升而上升(當然生產成本在上升,以及石油特別收益金在上升)。中國石化有75%的原油需要外購,原油采購成本受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很大。 從收入端來看,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汽、柴油和煤油受到國家管制,其他產品都是自由定價。算個比例的話,大致65%左右的收入受到了國家價格的管制,35%左右能夠自由浮動。這樣的話,即使是中國石油,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家不調整成品油價格的背景下,真正能夠享受到油價上漲好處的只有35%的收入,而在目前國家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情況下,即原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家還要被拿去一部分,中國石油受益于原油價格上漲的好處還會更少。總的來看,在國際油價上漲的情況下,如果國內不調整成品油價格,則中國石化的盈利會受到負面影響,中國石油對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受益的程度也受到了國內管制成品油價格和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抑制,但還是提供了一個對沖油價波動的工具。 從業務板塊對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比較,情況如下: 上游業務板塊:在上游的業務上,中國石油相對于中國石化的優勢明顯。經過4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國石油已形成一套陸相生油理論和油氣勘探開發配套技術,在油氣勘探開發業務領域的技術優勢集中在以下方面:(1)勘探領域:巖性地層、前陸盆地、碳酸鹽巖及斷塊等油氣藏勘探地質理論及技術;(2)開發領域:聚合物驅油等三次采油技術、中深層稠油開采技術、低滲透油田開發技術;(3)天然氣領域:天然氣藏及凝析氣藏開發技術。 這些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占有重要位置。更大和更有利的勘探區塊分布:中國石油在我國境內擁有的勘查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184.0萬平方公里,擁有的采礦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6.6萬平方公里。中國石化在我國境內擁有的勘查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98.2萬平方公里,擁有的采礦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1.1萬平方公里。這里一方面面積上中國石油大的多,另外一方面在勘探區塊的分布上更有利,當時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分家的時候,中國石油分到的是更有利的勘探區塊。中國石化隨后收購新星石油公司,就是對其分家時弱勢地位的一種補償。 天然氣業務上更是占主導地位:在三大石油巨頭里面,中國石油占據了最有利的戰略位置。從資源來看,中國石油天然氣的產量占到了國內產量的75%,天然氣的儲量占到了國內的85%,從運輸管道來看,中國石油的天然氣運輸管道占到了國內天然氣管道的85%。中國石油在天然氣的領域優勢是中國石化所無法比擬的。煉油和銷售板塊:在各自區域各占優勢,但中國石化效率和競爭優勢更明顯。首先來看業績,由于中國石油并不單獨公布煉油和銷售的情況,所以為了便于比較,我們把中國石化的煉油跟銷售板塊相加的情況跟中國石油相比較。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最大到了350億元,最小也有100億元。當然一個原因是兩者量的差距,中國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在1.5億噸,中國石油只有1.1億噸。中國石化一年銷售汽柴油1.1億噸,中國石油一年銷售汽柴油0.73億噸。另外的原因包括中國石化的煉廠更有效率(表現規模經濟和更好的產品結構)、物流成本更低和更高的產品實現價格(尤其是汽油)。 煉廠環節,中國石化煉廠的平均規模在750萬噸,而中國石油煉廠的平均規模僅為400萬噸,煉廠是典型的規模經濟,中國石化更大的規模提升了煉廠部門的效益。同樣加工一噸油,中國石化比中國石油的成本應該低30元/噸(含折舊)。另外從產品結構來看,汽油、柴油、航油和石腦油的收率,中國石化為77.7%,中國石油僅為69.3%,相差了整整8.4%,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這些產品價格在4400元以上,8個點收率的相差表現在經濟價值上相差很多。 銷售環節,從地理分布上來看,中國石油的主要銷售區域在北方,相對于南方市場,地域更廣,但銷售量低一些,從而在物流成本上比中國石化更高。另外一部分汽柴油產品運到南方去賣,物流成本也比較高。而從產品的實現價格來看,由于中國石化占據的是更富裕、成品油消費更旺盛的市場,相對中石油較高。以2006年為例,中國石油汽油和柴油實現的平均價格分別為5034元/噸、4409元/噸,而同期中國石化汽油和柴油實現的平均價格分別為5224元/噸、4466元/噸,平均比中國石油高190元/噸和57元/噸。 化工銷售板塊:中國石化占主導優勢中國石油的化工業務跟中國石化相比,其效率要低不少。以2006年為例,中國石油共生產206萬噸乙烯,但EBIT僅為50億元,一噸乙烯的EBIT為2400元,而中國石化共生產550萬噸(扣除了賽科、揚巴外方的權益產量),EBIT為172億元,一噸乙烯的EBIT接近3200元。這還沒有考慮中國石油的石腦油結算價格比中國石化低的因素。其實這一點從乙烯廠的規模上也可以看出來,2006年中國石油乙烯廠的平均規模為40萬噸,而中國石化是60萬噸。不過中國石油在對化工銷售業務的統一上面比中國石化早,并且由于大部分廠在北方和西部,為了在華東、華南銷售,其渠道建設、物流建設以及庫存建設上面還是花了不少心血。 上煉油化工項目 拉近同中國石化的對比差距 中國石油要參與國際競爭,實行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和保持其國內油氣供應主導地位是重要一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石油的煉油業務如果不能迅速做精做強,將可能成為其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其煉油業務的戰略性結構調整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從其發表的招股書上看得出,上煉化項目將是其本次募集資金重要投資方向之一。 事實上,中國石油的下游業務在過去幾年已經得到長足進步。但就煉化項目而言,目前仍不及國內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石化。 2000年中國石油原油加工量還只有8000多萬噸,2006年就已躍升到1.1585億噸,年均遞增6.3%,煉油業戰略布局已具雛形。按照中國石油煉化戰略布局設置,已經及將要建成大連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蘭州石化、獨山子石化、撫順石化、廣西石化6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 此外,中國石油還配套完善16個年產量500萬噸級以上煉化廠。 維持或擴大新老油氣田產能 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供應商,中國石油將長期保持我國油氣生產供應中的主導地位。 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石油14個國內油氣田中有6個年產油氣當量超過千萬噸。包括大慶、遼河、新疆、塔里木、長慶、西南油氣田在內的這6個大油氣田將是主導油氣增長的主力。 老油田的開發和潛力挖掘,是原油穩產增產的基礎。中國石油去年生產的1億多噸原油中,大約有70%是由開發10年以上的老油田奉獻的。 圍繞提高采收率和控制遞減率,此前中國石油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老油田產量遞減得到有效控制:大慶油田去年全年原油產量達4338萬噸,長慶油田的原油產量連續6年高速增長。 該公司提出把大慶建設成為“百年油田”的目標:到2010年,大慶油田油氣當量穩產4200萬噸以上,2020年油氣當量穩產2000萬噸以上;到2060年開發百年時,大慶油田依然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 與此同時,中國石油又發現探明一批有價值的新增油氣儲量,并快速高效建成一批新的油氣生產作業區,其中在渤海灣盆地冀東灘海發現了儲量規模10億噸以上的南堡油田。公司稱其為近年來取得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突破。 2006年,中國石油油氣勘探獲得眾多突破,國內新增石油地質儲量連續第三年超過5億噸,新增天然氣三級儲量超過3000億立方米。當年,公司國內原油產量10663.6萬噸、天然氣產量442.1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長0.7%和20.6%。 開發終端 擴大成品油及天然氣建設零售市場 在煉油發展的同時,中國石油建成了全國性的加油站網絡。加油站數目從2002年的1.3萬座已迅速發展到2006年的逾1.8萬座,年銷量逾萬噸的明星加油站與日俱增。2006年中國石油成品油零售比例達到65%,而5年前這個比例只有20%左右。 2006年,中國石油銷售成品油7765萬噸,同比增長1.3%,零售量4702萬噸、平均單站日銷量7.8噸,分別提高23.3%、13%;低成本、高效率的萬噸明星站迅速涌現,中國石油萬噸站數量比例不到4%,卻實現了20%的銷量。 在市場開拓方面,該公司提出“大流通”的概念,就是統籌優化物流倉儲和配送,對生產和銷售企業地付設施、倉庫和運輸工具進行整合。在重點港口、碼頭、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開發建設必要的倉庫等儲運設施,優化運用海運、河運、公路、鐵路和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中國石油稱,公司已經可以提前預測市場,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做好資源投放、庫存增減,把握銷售節奏,并對特殊時期、特殊事件重點市場、重點用戶的用油加強保障。 與此同時,在天然氣市場中國石油致力于天然氣供應相關配套工程建設。今年西氣東輸增輸工程進展順利,與澀寧蘭輸氣管道的聯絡線蘭州——銀川輸氣管道工程已于7月下旬投產試運一次成功。至此,中國石油的四大氣田實現了聯網供氣,為下游終端安全、足量、平穩用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國內近80%的天然氣和90%以上的天然氣管道都由中國石油生產、運營。我國天然氣進入發展期后,其消費量大幅增長,預計到201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達1400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7%。 從中國石油此次發行A股募集資金的投向來看,做強相對弱勢的中下游項目,在國內同行中建立和鞏固絕對龍頭地位,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定位是十分清楚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