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像裝置與琉璃藝術結合的完美張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01:1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楊 琳 10月25日,“楊惠姍·影響二十·琉璃影像裝置藝術展”在“琉璃中國”博物館拉開序幕。琉璃藝術家楊惠姍一改20年來以琉璃作品為敘述主體的陳列式展覽風格,首次將計算機數字影像處理、三維虛擬、網絡和互動技術的藝術表現裝置與琉璃作品的展示融為一體。這種新的藝術語言將藝術家投注于琉璃作品中的深層含義予以更形象的闡釋,讓觀眾在聲、光、影與琉璃作品的彼此交相輝映中再次領略琉璃藝術的透、幻、空、靈。 導演出身的張毅是這場特殊展出方式的策劃者和設計人。他在1000平方米的展出空間,動用了逾90臺的科技影像設備。如此大范圍、密集式將科技影像材料運用到琉璃藝術的展覽情境中,在以往國際展覽的記錄里實屬少見。 讓觀眾嘆為觀止的是“琉璃中國”博物館外墻上由不銹鋼絲網制作而成的巨型牡丹花裝置。這朵具有現代氣息的鋼絲牡丹花花了3天時間才安裝完畢,幾乎覆蓋了整座博物館墻面。它長38米、寬7.8米,總重接近2.5噸的不銹鋼構件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散發出沉重而且堅固的金屬質感;與之相反,無數個結構聯成的大小參差的鏤空處又增添了大量虛無飄浮的色彩,兩種極致的視覺形象交錯成一幅立體的街景。楊惠珊小姐將這件戶外公共空間的裝置藝術命名為“是牡丹,終究開放”,其中投射的含義令圍觀者眾說紛紜。有人斷言:“它就是楊惠姍內心的投影”,是藝術家這20年創作歷程的心靈寫照。 現場一位琉璃收藏家告訴記者,她極為喜愛琉璃藝術,多年來一直收集著各種高端琉璃作品。她說,雖然琉璃的料并不是稀有物,但是它被賦予的精湛技藝和藝術家的心血以及燒制工藝的復雜所造成的難以復制性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也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可比擬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