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偏執癥下的美國及世界經濟會否波及中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 09:19 中國證券網
編者按:也許是因為長期的駐外記者經歷,丁一凡不像一般學者那樣“嚴謹”,而是常常在政治、經濟兩個領域間縱橫捭闔,思想的火花在不經意間迸發。在丁一凡的語境里,美國對所謂“民主”的推崇顯然進入了一種偏執的狀態,這甚至影響了美國人觀察世 界的方式。而在他娓娓道來的世界經濟變化中,人們力圖駕馭經濟活動的種種樂此不疲的努力:從緊縮到放松,從放松又到緊縮……何嘗不是另一種偏執。也許這個世界真的是只有偏執狂 才能生存。 中國要認真預防的是當年日本遇到的困境,即為了保持外貿出口的勢頭,不惜把精力都集中到維持現有的匯率上去,結果犧牲了獨立貨幣政策,最后陷入了泡沫經濟的怪圈。 《中國經營報》:8月初集中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仍然余波未了。美聯儲也在9月19日開始降息,招致了輿論界各種評論。你怎么判斷這次危機的走勢? 丁一凡: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觸及到了世界經濟的核心——美國金融體系,F在雖然說恐慌已經止住,不至于出現很大的經濟衰退,但它的后果還遠未結束。美聯儲為了防止經濟衰退,挽救這次陷入危機的美國金融體系,采取了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注入了大量流動資金。這些政策在全球化背景下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很大影響,包括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這次危機與經濟全球化有關? 丁一凡:對,這些問題還得從經濟全球化的源頭講起。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福特制帶來的“紅利”吃得差不多了,勞動生產率下降,原來年均4%~5%的經濟增長率降到了2%甚至零。不少西方國家開始出現滯脹。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西方企業便通過轉移生產來降低成本。所以當上世紀80年代里根、撒切爾夫人在美國、英國當選執政后,提倡搞經濟自由化,放松管制,鼓勵生產轉移。與此同時,世界銀行、各大洲的發展銀行等國際組織都在鼓吹“出口導向型”經濟。人們認為出口企業能不斷獲得最新技術,可以不斷更新設備。于是參與的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全球化逐漸興旺起來。上世紀90年代,東歐集團的劇變及蘇聯的解體使二戰后建立的兩極世界體系瓦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愈演愈烈。 全球化意味著生產、貿易、金融全方位的全球化。其中金融全球化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出口導向型經濟依靠外來投資與出口貿易,一旦匯率大幅波動,投資者與貿易從事者就無法預計投資、生產與交易的收益,就會影響到整個經濟增長的模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采取了幾項措施:加緊資本管制,讓人民幣的匯率與美元匯率掛鉤,等等。因為中國的貨幣穩定,提供國際貿易的生產設備完善,基礎設施條件良好,中國迅速成為發達國家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首選基地,中國的外貿出口也不斷增長。反觀另一些發展中國家,它們采用了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們達成的“華盛頓共識”里面建議的措施,最主要的是采取了生產資料私有化與金融自由化,結果發展中國家外匯收支一旦有問題,外匯儲備無法應付,就會出現匯率投機,然后出現貨幣危機。接著,金融體系全面危機,生產衰退,原來不錯的工業企業因陷入流動性危機而先后被發達國家企業購買。這種模式像瘟疫一樣在世界各地不斷擴散,從拉美到亞洲再到俄羅斯。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金融投資機構的作用非常明顯。進入21世紀之后,發展中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更謹慎了?摄@的空子不多,可投機的機會就少了。在這種情況下,搞跨國宏觀投資的人數開始下降。連顯赫一時的索羅斯也把精力投向美國市場,搞美國企業股票的“微觀投資”。這是一個風向標。 《中國經營報》:金融投資機構在國際貨幣市場上活動減少,它們的活動又集中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丁一凡:上世紀90年代后期,大批資本開始回流美國市場,也促成了美國股市的“技術泡沫”。然而,是泡沫總會破滅。2001年,納斯達克技術股泡沫破了,加上“9·11”襲擊,美國經濟出現衰退,F在看來,其實最重要的原因不是“9·11”,而是技術泡沫破裂造成的。安然出事了,安達信、世通也出事了。公司丑聞其實并不是孤立的,都和宏觀經濟背景有關。在泡沫形成時,所有大公司的資產都膨脹。許多公司的業績不一定是實物經濟的經營所得,而許多是因為企業參與金融市場上的活動而獲得的金融收益。可是,一旦資本市場出現動蕩,宏觀經濟形勢不好,公司資產就會縮水。這些大公司怕業績無法對股東交代,于是就作假。股市說到底是一個投資者信心的問題,如果不是發生了伊拉克戰爭,投資者的注意力被分散的話,恐慌就很難制止。有些人跟我說,當時如果追下去,70%的美國企業可能都有問題。 《中國經營報》:美國的股市泡沫破裂與“9·11”恐怖襲擊后,公眾輿論很擔心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然而,美國經濟很快就走出了衰退的陰影。這是為什么呢? 丁一凡:“9·11”襲擊后,美國政府用的辦法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雙管齊下。一方面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連續大幅降低利率,用輿論的話說是“打開了貨幣的水龍頭”,向市場釋放出大量的流動性;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在財政上大幅減稅,鼓勵消費與投資。這些措施穩住了市場,使美國經濟避免了衰退,但卻給美國經濟后面的發展及世界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 “9·11”之后,投資者不太看好美國的資本市場,資金開始流向房地產市場。一些房地產商與房貸金融機構就開始為購房者的貸款放松條件,比如零首付、放寬還款期限,等等。這些貸款風險高,要求回報的利息也高,所以被稱為次級抵押貸款。但在美聯儲連續降低利率的情況下,這些風險巨大的貸款的按揭利率也顯得不高了,許多過去買不起房的美國人也開始貸款購房。從社會效益上講,這對百姓是件好事,但是金融風險巨大,最終釀成了影響全球的次級債危機。 《中國經營報》:美歐等發達國家如此放松銀根,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資金,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呢? 丁一凡:大幅放松銀根,“打開貨幣水龍頭”,不是從伯南克開始的,是從格林斯潘救助美國股市開始的,而且他用了幾次,每次都引起了世界市場上的巨大變化。 2001年,美國股市泡沫破滅,格林斯潘決定連續下調主導利率,給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最終克服了市場的恐慌,讓股市恢復了平靜。然而,美國的利率連續幾年低于通貨膨脹率,也就是實際負利率,美元在市場上供大于求,致使美元貶值。 美元作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的主導貨幣,它的貶值立即引起了凱恩斯說的“貨幣周轉速度”問題。美元的匯率與大宗商品價格之間一直有一種反向關系:當美元匯率下滑時,大宗商品期貨的價格就會上漲;反之,當美元堅挺時,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這是因為,當美元的利息高,美元堅挺時,投資者喜歡持有美元的貨幣類資產。持有貨幣類資產的人多了,流向商品市場的資金少了,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反之,當貨幣資產貶值,利息下降時,人們預期通貨膨脹將卷土重來,投資大宗商品期貨的人會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最近幾年,美元連續貶值,大宗商品的價格便一路攀升。石油也是大宗商品類的期貨產品,是最為人們關注的商品。從美元貶值開始后,石油價格便不斷上漲。在沒有出現石油供給危機的情況下,石油價格竟增長了三倍還多。 在這一次美國的次級抵押債券危機前,美聯儲連續幾次提高利率,大宗商品期貨的價格就不再攀升,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但危機爆發后,美聯儲降低利率后,大宗商品的價格便再度急速上升,石油的價格一下子就超過了80美元/桶。 中國是制成品出口國,卻是石油及大宗原材料的進口國。中國的出口市場是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國制造商實際上沒有什么定價權,即使進口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了許多,中國制造商也無法隨意把這部分成本轉嫁到出口產品上。因此,隨著美元的貶值與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中國企業的利潤在縮水。一般人們都能看到美元貶值對中國造成的兩種損失:中國的外貿交易中許多都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貶值,中國出口企業所得的實際購買力就下降;中國出口換回大量美元,用以購買最為保險的美國國庫券,而美國庫券的利息不斷下跌,幾乎無法彌補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中國的外匯儲備及資產等于都在縮水。 《中國經營報》:除了這些損失外,中國經濟還受到什么影響? 丁一凡:中國經濟發展周期與美國經濟發展周期不同步,但中國的貨幣政策卻受美聯儲政策的影響很大。比如,格林斯潘大幅下調利率,以刺激美國經濟回升,防止衰退。中國經濟面臨的是高速的增長,不時有經濟過熱的威脅,而由于進口能源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中國經濟也面臨著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迅速大幅提高利率,預防投資過熱與通貨膨脹。然而,中國已有巨大的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如果中國再提高利率,使中美之間的利息差擴大,進入中國的“熱錢”會迅速增加。那樣,中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都會迅速增長。 《中國經營報》: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不利局面? 丁一凡:中國現在在想各種辦法利用外匯儲備。傳統方法是購買美國國債,可是現在美國國債利息不過3%~4%,抵消不了熱錢進入中國給我們帶來的損失。熱錢進入中國要結匯,本身換成人民幣就賺錢。如果釋放到市場上,又會引發通貨膨脹,所以要想辦法沖銷掉。央行近來發行票據,就是為了推遲熱錢進入市場的時間,抵消通貨膨脹影響。但發行票據就要付利息,可中央銀行沒什么收入,所以最近成立了中國國家投資公司,希望能擴大外匯投資的渠道與產品,使外匯儲備能生出來足夠利息來支付票據利息。 另一方面,“中國制造”必須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技術含量,提高質量和檔次,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價格,彌補能源與原材料進口價格上漲造成的損失。 中國要認真預防的是當年日本遇到的困境,即為了保持外貿出口的勢頭,不惜把精力都集中到維持現有的匯率上去,結果犧牲了獨立貨幣政策,最后陷入了泡沫經濟的怪圈。中國的存款利息率近來低于通貨膨脹率,許多人把存款拿出來到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上投資,刺激了這兩個市場的價格持續上漲。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很大,海外的資金也以各種名義進入中國市場套利。這些資金支撐著市場,使人們逐漸忘記了泡沫的威脅,似乎牛市一直會維持下去。然而,隨著流動性的過剩,通貨膨脹必然會卷土重來,提高利率是遲早的事。如果將來提高利率戳破了泡沫,人們的抱怨會更大,不如先預防性地調整,防止泡沫無節制地膨脹。(楊磊) 丁一凡簡介 畢業于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后赴法國學習,獲得法國波爾多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在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做過訪問學者。曾就職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新華社與光明日報社,現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第六屆理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