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捷:他們依然在靜思經濟學最根本難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2: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 專欄作者時間是最公平的。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明尼蘇達大學赫維茨(Leonid Hurwicz)教授九十高齡的時候,把這榮譽連帶一大筆獎金頒發給他,前者是對他一生成績的肯定,后者更是一個老年人所最最亟需的。老人一輩子研究的學問叫做“機制設計”,如果諾獎每次都能準確而又有效地把獎金頒給最應該得獎的人,那就有可能真正顯著促進學術研究,這樣的機制才算“好”的機制。 我們需要機制設計理論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信息不對稱。經濟學家早就意識到,只有荒島上的魯賓遜才無需為信息不對稱而苦惱。他只需要面對自然、上帝和自己的內心,不用撒謊、隱藏或者策略性地做一些本性不愿的事情。一旦擴展到兩人以上的社會,各式各樣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頓時就顯現出來。 已故的拉豐教授的名作《激勵理論》就從亞當·斯密說起。亞當·斯密研究了農民和地主、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微妙關系。前者會設法利用一切手段來撒謊、欺騙,后者則會想盡辦法監督、壓榨雇員的全部勞動。兩者之間的爭斗是由雙方各自位置所決定,永遠無法調和。經濟學家深知此類爭斗耗費大量資源,扭曲財富配置,故而要設計出各種雇員有動力、雇主能放心的機制,以對付各樣的信息不對稱。 赫維茨在幫助阿羅解決一些一般均衡理論的問題以后,開始思考信息和機制的問題。1960年,赫維茨寫了一篇名為“資源配置中的最優化與信息效率”的論文,當時的主流經濟學家里只有馬沙克(Marschak)能為他提供一些參考意見。馬沙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研究過激勵問題,但他發現主流的放任自由市場經濟只研究“負激勵”即懲罰,而很少關注企業里廣泛采用的物質激勵。可最終,他還是把激勵問題放在了一邊。 在馬沙克的幫助下,赫維茨的研究馬上引起學界的關注。大家意識到,赫維茨的機制設計理論與市場管制、市場甄別、公共品提供等重大經濟問題有著密切聯系。很多經濟學家都投入了這方面的研究,當時不過二三十歲的邁爾森和馬斯金都是其中的活躍分子。上世紀七十年代是機制設計理論突飛猛進的時代,新定理、新機制不斷被發現。馬斯金在1977年寫成“納什均衡和福利最優化”,給出可以用納什均衡來實施的機制的充分和必要條件。邁爾森則在1979年發表“激勵兼容與討價還價問題”,1981年發表“最優拍賣設計”,指出機制設計理論的拓展方向。 而整個機制設計理論框架中的兩個核心問題還是由赫維茨解決的,一條是激勵相容原理,另一條被稱作顯示性原理。所謂激勵相容,就是機制設計者要把個人追求與整個社會追求結合起來思考。如果有一種制度安排能使得行為人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正好與社會實現集體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相吻合,這一制度安排就可稱作“激勵相容”。 顯示原理則是誘使行為人披露真實私人信息,從而消除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基礎。赫維茨證明,任何一個說假話的機制都可以用一個說真話的機制來取代并獲得同樣的結果。行為人說假話只是因為有利可圖。一旦我們設計出合理機制,使得行為人若是選擇說謊就要按照對自己不利的方式來實踐,那么行為人就會用對自己更有利的真話來取代假話。我們雖然不知道每個行為者的私人信息,但是可以利用機制設計,使得行為人理性地根據真實情況來選擇。 這樣,機制設計理論就有效地克服了兩種最常見的市場失靈。一種是逆向選擇,即所謂劣幣驅逐良幣問題。好的機制能有效分離開“劣幣”和“良幣”,從而保證市場的健康運行;另一種情況叫道德風險,即接受委托的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無法有效監督而偷懶、作弊、浪費等等。機制設計理論就設法把代理人的工作結果與其他形式結合起來,潛在地對代理人的工作形成激勵。 這一整套理論,不僅有極深遠的理論意義,對于有著社會主義傳統的國家更有巨大吸引力。從赫維茨到馬斯金和邁爾森,都收過不少中國學生。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有田國強、錢穎一、李稻葵、王一江等,現在都已成為國內經濟學界中流砥柱。中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建設市場經濟,馬上就面臨國有企業缺乏激勵,市場交易缺乏誠信之類的市場失靈情況。機制設計正是治理這些頑疾的靈藥。所以,機制設計理論伴隨著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早早地傳入中國,成為中國學者在改革實踐過程中最最偏愛的經濟理論之一。 可是也有一些學者對此表示憂慮。機制設計理論有潛在的“僭越人類理性”、“干預自發秩序”的傾向。哈耶克在1945年那篇著名的“知識在社會中的利用”中就已說明,人類社會的信息結構過于復雜,而且動態演化,是一切已知和未知理性所不可能完全統轄的。機制設計理論大大提升人們的自信,使得一部分經濟學家自以為能聰明地設計一切制度。這在長期缺乏自發秩序和民主法治的中國社會中尤其危險。 赫維茨、馬斯金和邁爾森倒完全沒有這些抱負。諾貝爾經濟學獎只獎勵原創性理論突破,不獎勵任何實踐活動。期頤之年的赫維茨早已看淡一切,畢竟他的得意門生麥克法登在七年前就已獲得諾貝爾獎。邁爾森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政治經濟學,連續發表最出色的論文,為“芝加哥學派”再添一枚獎牌。馬斯金則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他是研究院26名特聘教授中唯一一名經濟學家,和愛因斯坦、哥德爾、馮·諾依曼等杰出頭腦一樣,安靜地思考著最根本的經濟學難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