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曉鈺
2006年以來,在股指的跨越式飆升和總市值的瘋狂膨脹下,A股市場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投資者投身其中。今年“5.30”之前,市場上幾乎少有不賺錢的人,機構如此,散戶亦然。“5.30”之后,特別是第三季度,A股市場繁榮依舊,股指、總市值不斷創出新高,然而市場格局卻悄然發生了變化。大多散戶賺了指數卻不賺錢,成為市場看客,而機構投資者則擔當起推動大盤上漲的主導力量。隨著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政策導向進一步明確,第四季度,A股“盛宴”似乎難以為繼。
調控政策逆風襲來
投資A股的狂潮必然會形成泡沫,然而這個泡沫有多大?什么時候會破滅?這些問題還沒有準確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目前中國股市估值偏高,儼然已經成為資金推動型市場,強勁的市場走勢正醞釀著流動性風險。加上我國近期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不斷攀升,經濟過熱的跡象相當明顯。為了對付股市泡沫,控制流動性風險以及抑制通貨膨脹,政府今年出臺了不少政策進行調控。例如央行此前連續7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連續加息5次;財政部獲批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其中2000億向社會公開發行等。
第四季度,前期貨幣及財政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申銀萬國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一方面通脹預期會逐漸穩定,居民儲蓄持續“搬家”的勢態得以控制,商業銀行可能出現的資金緊張狀況也將有所緩解;另一方面增加的資金成本將抑制企業對貸款的需求,從而抑制投資和信貸投放過快的步伐,防止經濟過熱。他預計,如果調控效果仍不明顯,央行還將進行兩次小幅度加息。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指出,第四季度存款準備金率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央行將通過窗口指導把貸款增長率從目前的16.6%調整至15%,并可能加強按揭貸款風險控制。他預計,未來幾個月,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增長可能會放緩,銀行的借貸增速也有所降低。此外,瑞銀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安德森表示,監管機構還可能通過直接控制流向市場的資金,加快新股發行和超級大盤股登陸A股的速度,提高交易成本等手段直接干預股市泡沫。
資金面壓力在身
多股政策逆風的預期使得A股高處不勝寒。第四季度,A股市場原有的流動性泛濫局面很有可能發生逆轉。除了之前政策效果的積累,央行未來可能實行的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收窄放貸口徑政策,以及財政部特別國債的進一步發行等,都將對A股市場資金的供應產生不利影響。
而港股直通車的正式啟動以及QDII業務的進一步開展,將直接導致A股市場的資金分流。作為A股市場主要支撐力量的機構投資者,如券商、基金公司,他們在獲準開展QDII業務后,其利益將直接跟港股掛鉤。A股的高估值和對港股業務美好前景的預期都會促使這些機構投資者們偏向港股。
第四季度,海外藍籌股的回歸以及新股審核速度的加快,將給A股的資金面帶來擴容壓力。今年9月,建設銀行回歸A股,募集資金達580.5億元,其首次發行申購的凍結資金將達2.26萬億元,刷新了內地IPO的歷史最高紀錄。然而,這僅僅只是大盤股海歸潮的序幕。除建行外,中海油服和中國神華也將陸續上會,中國移動、中石油等央企巨頭正在排隊。據預測,未來幾個月,大盤股海歸帶來的A股擴容壓力將達3500億元。
此外,股指期貨準備就緒,公司債也即將推出,“大、小非”減持將在第四季度迎來新一輪高潮,這些都將進一步對A股的資金面施壓,沖減其積聚的流動性。可見,在多重政策調控和不斷完善的資本市場下,A股正在走向一個理性平和的發展階段。因此,第四季度投資不僅要關注A股,還應放眼于多層次資本市場來尋找良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