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緊流動性 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本報記者 朱寶琛
今日,建設銀行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此同時,中國神華網上申購今日進行,中石油首發也已毫無懸念地獲得通過。種種跡象表明,包括上述大盤股在內的新股發行正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期。分析人士認為,通過大盤藍籌股的加速回歸,既可以此收緊流動性,又能借此提高國內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因此,可以達到一石二鳥作用。
目前,內地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9月以來各項收縮流動性調控措施頻出,流動性被凍結了4500億元,但由于作為前期調控市場的央票大量到期、外貿順差以及不斷開戶的新股民和新基民的資金涌入,9月流動性不降反增3000億元。
北京首放分析人士表示,針對市場過剩的流動性,管理層通過快速發行股票來進行對沖。建行IPO以近600億元資金成為歷史之最,其他大盤藍籌股募集資金規模也不小,但這也僅僅只是“水來土掩”的辦法。而在根源上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措施,諸如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公開發行特別國債等,目前來看暫時還在傳導過程當中,沒有見到明顯的效果。
業內人士指出,在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大盤藍籌股平穩著陸A股,無疑將增加A股市場優質股票的供給,有利于改善A股上市公司的結構并進一步提升市場整體的投資價值水平,對股市長期發展是利好。而從市場資金供需角度來看,大盤藍籌的回歸無疑將對市場存量資金和資產的重新配置帶來考驗。
大量資金涌入股市,必然導致A股市場的失衡,形成A股市場“僧多粥少”的局面。業內人士表示,想要改變大量的資金追逐少量的優質上市公司的局面,就必須“擴容”優質上市公司。由于藍籌公司一般都是巨型公司,盤子大,業績好,它們回歸A股,有利于吸納充沛的市場資金,對滿足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和穩定A股市場的運行是一舉兩得的理想選擇。
分析人士還認為,建行等績優的大企業陸續選擇在國內上市,有利于調整A股市場結構,完善A股市場的資本質量,使A股市場能夠更好地反映當前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現狀。此外,在當前股指屢創新高、資本市場流動性過剩的環境下,大型藍籌股的發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緩解資金過剩的壓力,有利于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
長江證券在一份分析報告中估算,如果中國石油、中國移動、建設銀行、中海油等同時回歸A股,其累計總市值接近5萬億港元,對上證指數的累計貢獻度將達到56.56%。這些巨型航母的回歸將成為新鮮的養料,將為國內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活力和支撐。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