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盤股接踵而至 擠出效應將逐漸顯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 05:27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海通證券 吳一萍 如果留意銀行板塊的走勢,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從上月底以來高位盤整甚至疲弱回落的跡象十分清晰,這波行情的領軍人物之所以出現疲弱走勢,跟建設銀行的回歸不無關系。對于基金來說,建行和現在的銀行股相比有較強的估值優勢,基金無論在行業配置或是個股配置上都會調整現有結構,必然會拋掉部分手中的銀行股而去配置建行。 那么,這種“擠出效應”會讓我們看到什么樣的結果呢?隨著比現在滬深300成份股大約便宜一半甚至更多的優質籌碼大規模回歸A股,必然將對機構的配置產生沖擊。舉例來說,目前建設銀行按照發行價6.45元的上限計算,靜態市盈率為33倍附近,相比60倍出頭的國內A股市盈率來說優勢不言而喻,就算上市后漲50%,市盈率也仍然低于現在的大多數銀行股,對現在銀行股的擠出是肯定的。這是必然的結果。 那么上述擠出效應會很快出現而影響大盤走勢嗎?這個結果其實可能早在上半年甚至更早些時候就已經被機構所預期到了,并非今天才有的事情,但為什么基金只有等到發一只大盤股再減倉一只現在的成份股呢?不提前去布局的理由可能是基金的業績衡量系統存在現實的缺憾,基金對于相對排名的追求要勝過絕對收益,所以不可能騰出資金來等著配置優質籌碼。所以,筆者認為這種等待優質紅籌和H股回歸A股市場明朗之后再減倉的動作仍然在預期當中,基金不太會打提前量去騰空倉位,“擠出效應”會緩慢釋放而非一蹴而就。 不過,我們可以從權重股近期走勢上預期到不遠的將來的狀況。現在的部分權重指標股將逐步退出主角位置,這種悄然的隱退并不會給大盤帶來震動,因為隨著更多超級大盤股的到來,很多目前的權重股會變得“微不足道”,股指和個股的脫節不但顯露在300只成份股和剩下的1100多只非成份股之間,而且也會顯露在未來的成份股和現在即將被淘汰的成份股之間。大盤的領頭羊將重新更換,隨著成份股的更換,新的權重指標股維持股指高位運行,“昔日明星”的步入跌途卻被市場所忽略,指數和個股的脫節將越發明顯。 對于普通的投資者來說,無論是選股思路還是投資習慣,都必須徹底扭轉和改變,甚至是基金等機構也面臨著思路的重新調整,投資策略也要有所改變。總之,大盤和個股脫節之后,對個股質地的把握將上升到更高的位置。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