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38家公司半年增發1100億 地產股暴富新途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 00:25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公培佳 賴大彬 北京報道 最終很多房地產企業會為大玩資本游戲所累。高成本拿地后,作為上市公司,企業必須要保證利潤和業績,只有抬高房價一條路;惡性循環之下,上市房企實質上是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股市也能上演“9·11”。11日下午2時,上證綜指在多方利空下驚魂跳水,收盤241點的跌幅創下兩個月之最。 股市寬幅震蕩,領跌的卻是一向“牛氣沖天”的地產股,透露出市場對于地產股的估值仍存較大分歧:一面宏觀調控步步緊逼,空字當頭;另一面受益于人民幣大幅升值,前景誘人。 盡管多方觀點激辯,但是市場卻是單邊走勢,上市房企趁機在市場中不斷制造利多面:IPO、高價增發、發行公司債等多方式募資“圈錢”,并大手筆不計成本地拍地、儲地、“圈地”。 依據《華夏時報》聯合天相投顧對兩市主營地產的70家公司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38家公司實施了增發或公告了增發方案,涉及資金高達1024.3億元,金地和萬科還計劃發行公司債共71億元;并另有兩家公司通過IPO登陸中小板,募資15.86億元。 “1100余億元巨資就這樣輕易到手。”宏觀調控緊縮銀根的背景下,業界驚呼:地產商正加緊“圈錢”。這是一筆特殊的1100余億元,可以是一針興奮劑,既能炒高樓市,也能捧起股市。 盡管有觀點認為這給企業融資敞開了大門,幾無害處;但多名專家接受本報采訪時均認為,圈錢之后就是圈地,推高房價的同時還給資本市場增加了諸多風險,這與宏觀調控手段、目的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更是預言:“一年以后,這些大手筆融資的企業就會為此受累。” 記者從證監會獲悉,“大門沒那么容易敞開”,最近連續十余個增發方案遭到了拒批,下一步監管力度會更嚴。 9個瘋狂“地王” 金地10天拿地量相當于2006年全年! 事實上,今年以來,房地產商不僅拿地多,價格之高更是令人咋舌:7月16日,萬科以1.5萬元/平方米價格拿下了東莞市一宗土地后,動輒與房價相當的地塊,屢被上市房企鯨吞。 浙江綠城董事長宋衛平面對媒體甚至放言:“沒拿到地的,只能說明決心還不夠大。” 在此局面下,香港四大地產商之一恒隆集團的主席陳啟宗警告稱:“內地土地交易實際上已經出現‘面粉貴過面包’的現象。” “地產行業正向壟斷趨勢發展,大地產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海潤國際董事局主席林勇說。國土資源部門的統計顯示,目前已有2947.34公頃土地囤積在開發商手中。 市場行為,拿地無可厚非,關鍵是錢從何來? 據統計,從2003年以來,國內房地產企業的平均負債率一直高于70%。記者從地產公司2006年年報中發現:諸如保利地產、萬通先鋒這樣的大企業,每股經營性凈現金流多為負數。而隨著本輪宏觀調控銀根步步緊縮,原本主要依靠銀行借貸的大門更是越關越小。 銀行不給錢,自有給錢人。記者統計近期出現的9個“地王”,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國際部副主任江林生稱,伴隨著“地王”頻現的是地產股增發融資,而跑馬圈地的彈藥正由此而來。 “地產商如今玩的多是資本游戲。”張寶全稱,一個增發方案動輒數十億。 如果沒有股市的錢,就沒有天價的地。最近,被投資者寄予厚望、認為能使億城股份成功轉型的北京建國門地塊項目收購,就因其融資12億元的增發方案未獲批,最終被億城股份管理層忍痛放棄了。 1100億僅僅是“逗號” 根據金地2006年年報顯示,年底時公司凈資本不到28億元,可到7月初,金地成功增發募集了近45億元。 國信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焱認為:“考慮適當的財務杠桿,金地總資產增發后將超過200億元。”現金流得到迅速補充。 得益于牛市行情,與金地同行的地產公司多達數十家:9月5日,萬科A股增發募集資金100億元;8月,保利地產公開增發融資70億元,蘇寧環球擬定向增發高達110億元;幾乎同時,棲霞建設、深南光A、上實發展三上市房企同時發布增發方案,共增發募資高達71.9億元…… 事實上,多家上市房企上次融資剛完成不久就宣布再融資,如金地集團和棲霞建設等。增發價格也不斷被刷新:8月1日,保利地產不但創下了A股市場公開增發議案從提出到實施的最快紀錄,也創下了當時A股公開增發每股55.48元的最高價紀錄。 那么,上市房企到底在資本市場募集了多少資金? 依據天相投顧提供的材料,本報對70家主營地產的上市公司的統計結果是:今年以來,已有38家公司增發方案獲準或公布,占A股地產板塊的54.3%,涉及金額高達1024.3億元;其中,共有包括萬科A在內的11家上市公司完成增發,募集資金454.87億元。 另有兩家公司已通過IPO登陸中小板,募資15.86億元。不僅如此,再加上金地和萬科共計劃發行公司債71億元,賬面上明示的上市房企募集資金總數超過了1100億元。 然而,記者采訪中得到的信號是,上市房企的融資計劃遠未結束。 日前,證監會公布了僅限于上市公司的公司債發行試點辦法,上市房企又可占得先機;另有消息傳出,上市公司向獨立第三方定向增發有望破冰,上市房企融資途徑再增。 對此,記者致電多家上市房企,包括近來從未增發過的深深房A、粵宏遠A、沈陽新開、海鳥發展等在內的幾乎所有企業均表示,下一步很可能會有所動作。 而將來加入融資大軍的還包括:鵬潤房地產IPO、SOHO中國地產、合景泰富、深圳天利置業、卓越地產等,均計劃登陸H股市場。 市場的反應是:7月9日,*ST金泰公告擬增發80億股A股后,連續42個漲停板將股價推向了26.58元新高;天鴻寶業公布增發整體上市方案后,亦連續8天出現漲停,股價翻番;招商地產公布定向增發方案后,股價從27元飆升至50元。 同時,剛剛發布的8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上漲8.2個百分點。自2004年以來,房價上漲趨勢一直未停歇。 “圈錢運動”卷土重來 而由“上市融到巨資再高價拿地,最后傳導到房價再次走高”帶來的疑問是:宏觀調控對房企融資開閘了嗎?對比1993年房地產泡沫引起的那場宏觀調控異同,多少可以窺得玄機。 1993年前,國內地產界興起第一輪圈錢風潮:此前3年間,共有包括萬科、陸家嘴在內的20余家房企集中上市。與此同時,海南、深圳等地房價迅速躥升,連二線城市北海的房子都賣到了2萬元1平米。 房地產泡泡被市場越吹越大,隨之而來的是國家針對房地產極其嚴厲的宏觀調控:不僅緊縮銀根,還關閉了新房企上市大門。為保證調控到位,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 基甚至動了摘相關人員烏紗帽的決心。 之后近7年間,房地產企業僅有十余家得以暗地借殼上市,房價應聲而落。直到2001年天鴻寶業上市IPO,房企上市大門才慢慢打開,引發了蘊含于房地產行業的巨大能量,此后從2004年開始,房價大漲。 而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股市在2005年開始走牛,對上市融資覬覦已久的眾多房企蜂擁而來。當時背景還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深化、銀行信貸逐步緊縮、開發商資金鏈普遍吃緊、全國城市房價飛漲。 這一次的選擇是:一面緊縮銀根,一面對上市再融資重新開閘。 自從股權分置改革后第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保利地產2006年7月31日上市起,到現在,至少有50家A股上市公司被房企借殼,新增數相當于前兩輪的總和。僅今年以來就融資過千億規模,房地產界第三次融資浪潮下,“圈錢運動”卷土重來。 記者查到的資料顯示,盡管在2005年監管層仍在強調房企不適合上市融資,但實際操作中已沒多少障礙。 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院士接受本報采訪時直呼:“看不懂。”一邊是調控嚴管“信貸”和“土地”兩道閘門,另一邊卻又放開資本市場,大批允許上市融資,從而為拿地提供充足資本金,“雙方似乎在背道而馳”。 證監會則對記者強調,監管層控制圈錢態度依然明朗,最近包括關鋁股份在內的十余個增發方案被否,說明下一步控制會更嚴。對此,財經評論員侯寧言簡意賅:要人相信管理層不是在放任圈錢行為,管理層就需要更多行動。 風險旋渦或將洶涌 美國“次貸風波”余波猶在,國內地產股越壘越高的資本魔方是福還是禍? 盡管海通證券近期對地產股調低評級定為了中性投資,但是海通證券房地產行業高級分析師張巒卻認為,介于地產業發展速度快、銀行負債率高的特點,上市融資是降低壓力的有效途徑。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韓復齡也認為,地產股頻頻增發融資對上市企業利處多多。持有此觀點的還包括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紅旭:“可以降低金融風險和企業融資成本。” 一些投資者則表示,目前已從地產股的牛市行情中獲益匪淺。 但是,更多的聲音對上市房企的圈錢勢頭表示了擔心。 9月10日,萬科A在完成增發后的第四個交易日跌破增發價31.53元/股,而另外十余家已完成增發的地產股中,仍有5只價格在增發價的10%之內波動。有觀點分析認為,跑輸大盤的結果對地產股是個利空。 江林生認為,房地產市場一旦遇到拐點,現在高價增發的地產股就會面臨極大的風險。 “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卻放大了股市風險。”張寶全稱。而承受這種風險的恰是比銀行弱小的廣大投資者。 另據記者調查發現,像銀泰股份純粹為了拿地而進行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這無疑是在開空頭支票,一旦融資成功,就會斥巨資拿地,地價在幾輪競拍后往往上躥至天價;不僅如此,手握巨資的地產商在捂盤和囤地上底氣十足。 “今典是不敢以那么高的價格拿地的。”面對張寶全的坦承,北京大軍經濟觀察中心主任仲大軍擔心,不公平競爭會加速地產行業的壟斷趨勢。 “最終很多房地產企業會為大玩資本游戲所累。”按照張寶全的分析,高成本拿地后,作為上市公司,企業必須要保證利潤和業績,只有抬高房價一條路;惡性循環之下,上市房企實質上是給自己埋下了禍根,不會太久,一年后就會感覺到壓力。 何況原本要么炒高股價要么炒高房價的同一筆資金,如今卻可同時在兩個市場推波助瀾。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A股地產板塊市盈率均已經過百,位居各板塊之最。前車之鑒是:1991年日本房市泡沫破滅時,上市圈錢的地產企業紛紛倒閉。 用職業投資者皮海洲的話說:“公開增發已淪為高風險的代名詞。”加大了市場的投機炒作氣氛,同時也加大了上市公司圈錢的胃口,建議取消公開增發的再融資模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