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機構不會大減倉 下跌是調倉機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00:33 東方早報
早報記者 孫立云 利空累積效應終于顯現,昨日滬市A股大跌近250點。無論是銀行地產等一線藍籌股,還是一些二三線藍籌,都未能幸免于大跌,似乎表明機構資金已有減倉之意。作為目前市場上最大的流通股持有者———基金更是A股市場的主流機構資金,因此,基金后市的動向無疑將對大盤的方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金面臨突圍壓力 對于基金來說,資金與估值的矛盾是目前面臨需要突圍的壓力: 一是資金充裕。股市中存量資金增長速度在加快,8月份達到1.3萬億元,而基金發行仍在進行,特別是在CPI走高進一步使儲蓄資金處于高負利率狀態的情況下,反過來促使投資資金規模擴容,那就是大量資金參與申購基金的行列,使得機構資金供應只會增多,這段時間藍籌股輪番走強,就是藍籌股籌碼的供應與強大的資金擴容高度的不匹配。 二是估值的因素。隨著不斷有基民進入,基金不斷建倉藍籌股,前期A股市場的大幅上漲,使得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迅速上升,滬深300平均動態市盈率已達到37倍,與周邊市場相比較,顯得相對貴了一些。這也就考驗著機構資金的投資智慧,如何消除資金推動性的藍籌股行情,是在37倍動態市盈率的估值基礎上繼續拉高板塊行情,使得泡沫越吹越大,還是轉移陣地,挖掘個股行情呢?這是擺在基金等機構資金面前的最為關鍵的選擇。 基金已提前小幅減倉 8月底以來,市場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前期強勢的以金融、地產為代表的一線指標股開始出現調整震蕩,而一些前期滯漲的二三線藍籌,尤其是防御性比較明顯的相對低估值的化工、有色、煤炭等行業則輪番表現。 這在分析師看來,從8月底以來,以基金為主的機構已經開始了一定幅度的減倉。另外,隨之而來的開放式基金分紅熱潮也印證了基金需要進行一定的減倉套現。當然,這種減倉幅度并不大,減倉的同時是為了調整倉位結構。 一位基金業內人士昨日就表示,目前公司一基金的倉位在70%~80%,雖然比最高時90%相比確實有所減少,但百分之七八十的倉位肯定是要保持的。 可以看到,昨日市場是在最后一個小時內突然快速下跌,特別是收盤前的最后半個小時,股指迅速下跌超過100點。萬國測評研究部主管周戎認為,在最后時刻殺跌的可能散戶和機構都有。 廣州萬隆分析師凌學文認為,機構殺跌原因部分是因為一些股票估值泡沫較大,另一部分是博弈心態使然,昨日公布8月CPI數據高達6.5%,表明加息將成為必然,機構周二提前對此利空做出了反映,不過主動減倉行為正是為了爭得下一步的主動權。 調倉可能大于減倉 凌學文認為,對于機構投資人而言,長期投資行為是建立在對宏觀經濟面和個股估值水平的基礎上。“5·30”大跌時,為什么機構勇于堅守重倉股?就因為機構投資人眼里的牛市基礎沒有改變。 他指出,從宏觀經濟來看,CPI數據高企表明經濟過熱,國民經濟景氣周期還沒有結束的跡象,甚至離拐點還很遙遠,因此,牛市的宏觀經濟基礎還在。 就市場估值水平而言,凌學文認為,目前滬深兩市去除少量垃圾股后的平均市盈率為45倍左右,對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而言,這個市盈率水平只能算略有泡沫,牛市之中市場略有泡沫是正常現象,因此,估值水平支持牛市發展。 “如果多數機構持相同觀點,則在這個機構初步主導的市場中暫時不會有大規模的長線平倉盤出現,市場沒有連續暴跌的基礎。”凌學文說。 渤海投資秦洪也認同表示,基金為代表的機構資金為了突破估值矛盾,并不是盲目的減倉,而是另辟蹊徑,開辟新的“投資園地”,畢竟在人民幣升值趨勢越發明朗的背景下,減倉相當于逆勢操作。 因為海外市場的經驗顯示,股票市場趨勢與本幣升值趨勢是同向的而不是反向的,既如此,A股市場向上的趨勢并未改變。基金等機構資金并不會大幅減倉,而是將目光鎖定在那些能夠抗高估值風險的個股中。 昨日,一基金人士的話恰恰印證了在大跌后,基金資金更傾向于趁低吸納股票,而不是繼續殺跌。一基金內部人士就告訴記者,昨日下跌屬于正常性調整,如果短期內股指下探到5000點,基金就會加倉,因為目前基金的倉位也不重。“股指在5000點有支撐,深調的可能性不大。” 德邦證券古敬東繼續表示,從目前每日基民保持20萬戶的水平來看,申購基金的資金并未出現衰竭現象,流動性方面還是相當充裕的。 因此基金在后市的動向,更大可能是調倉,而不是減倉。“機構因調倉而引起的市場波動不會是市場普跌,而是板塊出現輪動。”古敬東說。 周戎表示,后市可以觀察一線藍籌金融地產及含H股A股的走向,如果繼續破位下跌,那表明基金開始大幅減倉,深度調整的危險也就不期而至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