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券商直投被指過度包裝 子公司模式將成主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18:34 21世紀贏基金
醞釀多年的券商直投業務破冰在即。 8月22日晚間,中信證券公布了開展直投業務的最新消息,擬將以自有資產出資設立一家全資專業子公司,初始出資額擬為8.31億元,性質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對擬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業務。目前,該計劃已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尚待中國證監會核準。 市場人士表示,作為中國證券行業的排頭兵,中信證券極可能成為券商直投業務的第一家試點。 “過度包裝”傾向受關注 近年來,隨著蒙牛、李寧、雨潤、永樂家電、雙匯等優質企業在境內外的上市重組,越來越多的私募股權投資者浮出水面。在日益升溫的私募股權(PE)投資浪潮中,國內券商顯得無比落寞。 一位券商高管告訴《贏基金》記者,券商對于啟動直接投資業務其實早有準備。近兩年以來,多家券商都在整合旗下資源力爭在直接投資方面有所作為。證監會也多次草擬意見稿,并召集主要券商商議。 他介紹說,券商直接投資之所以難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在產業投資領域缺乏明確的政策和法規,券商直接投資采取怎樣的形式值得商榷;二是券商在實業投資領域有過失誤的教訓,如何防范券商直接投資的風險,監管層一直心里沒底。 目前,中國證監會對于券商開展直接投資業務表現出審慎的支持,即初期只允許券商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且為防范風險,須等券商將客戶保證金實現“第三方存管”后方能啟動。 證監會要求券商于今年8月底之前實現第三方存管,證券公司下屬所有營業部的新客戶直接進入第三方存管系統。證監會把第三方存管的實施情況看作證券公司市場準入、風險評估的重要指標,并且實質上將其設為券商開展直接投資、QDII和融資融券等創新業務的前提。 此外,監管層還有一個擔憂,由于券商投入自有資金,在操作直投項目上市時可能出現“過度包裝”傾向。即使項目在運作中出現質量下降的情況,由于券商是利益中人,也會傾向于把劣質項目強行包裝上市。 不過有投行人士認為,“過度包裝”行為本身面臨較大風險。首先,現在發審委的審查非常嚴格,一個項目“過會”要經歷好幾道程序,在一個程序上受到質疑,項目都會被否決。其次,監管層可以制定相應的隔離政策,如券商不能作為所參股企業的保薦機構,這樣的辦法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避免相關風險。 突圍求生迫在眉睫 正當國內投行在實業投資領域無所作為之際,境外PE投資者卻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 2006年7月,高盛以3元/股收購了西部礦業3205萬股股權,隨著后者的大比例送轉增以及派現,每股投資成本攤薄至0.34元。按照西部礦業8月7日56.28元的收盤價計算,高盛的投資回報高達160多倍。 不僅僅是境外投行,由于銀監會的支持,國內的私募基金已借道信托公司試水PE市場。7月25日,深國投推出了深國投·鑄金資本一號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計劃募集資金1.1億元,投資方向為擬定上市等五類企業。 據悉,該信托計劃的投資顧問為深圳市松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兩者都與曾成功投資榮信股份(002123)、同洲電子(002052)的厲偉有關聯,深港產學研公司更位列兩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此次,兩家投資顧問公司以4000萬元加入該信托計劃。 與深國投有所不同,中信信托、湖南信托等公司推出了自己的股權投資信托計劃。4月31日,中信信托推出中信錦繡一號股權投資基金信托計劃,該信托計劃募集規模為10.03億元,其中5.76億元用于股權投資,超過50%。 同行的攻城略地促使券商加快速度籌備直接投資業務,與市場上眾多的產業投資基金相比,券商的選擇似乎更加明確。廣發證券投行人士向《贏基金》透露,他們尋找的是處在“上市前夜”的企業,這些企業已經突破了資金的制約,券商可以給企業提供一個好的股權結構,可以給予企業上市時更好的定價能力。這樣的項目,對券商來說,風險處于可控狀態,而在收益上,一旦企業上市,投資收益可翻番。 前景雖然美好,但券商在籌備直接投資的具體操作層面同樣面臨不少問題!半m然券商投行會接觸大量的企業,了解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但我們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并不在行!惫獯笞C券投行人士坦陳,現在很多企業并不缺錢,缺的是提升管理水平的能力,但券商直接投資又能給他們帶來多少管理上的改進呢? 廣發證券投行人士還介紹說,相對于證券投資基金,產業投資的合作伙伴較難尋覓。企業首先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行業背景和經驗,了解行業所處狀態,具備行業投資的判斷能力!叭绻献鲗ο缶哂挟a業投資或風險投資的經驗,則是再好不過的了! 投行人士普遍認為,國際知名PE投資公司大多具有深厚的行業經營背景,而且專注于一個或幾個領域,國內投行要想在實業投資上施展拳腳,專業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子公司模式或成主流 長久以來,采取何種形式一直是券商開展產業投資的爭議焦點。 光大證券人士表示,券商開展直接投資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券商設立直接投資部,二是成立子公司從事直接投資,相對而言,后一種模式的風險更小一些。 據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證監會的思路是批準合格券商以設立子公司的形式開展直投業務。子公司模式一方面是為了與券商進行風險隔離;另一方面,如果試點效果好,子公司有可能發起設立有限合伙制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券商的子公司作為普通合伙人擔任基金的管理者,在法律上承擔無限責任,投資者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參與投資,按其出資承擔有限責任。中信證券擬采取的正是子公司形式。 除了中信證券,中金、光大、廣發、長江等多家券商都向管理層上報過開展直接投資的方案,其中,光大證券準備攜手新加坡淡馬錫,廣發證券成立了直接投資部,中信證券也在2007年初公布攜手勝達國際集團(SICO)合資開展股權直接投資業務的計劃。 不過,據接近管理層的人士透露,與外資機構合資并不是管理層希望看到的結果,中信證券的直投計劃從合資變為獨資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PE市場的發展還倚賴良好的退出機制。目前國內PE市場退出渠道過多依賴公開上市,據測算這一比例達到64%,而美國通過并購退出的比例高達80%左右。國內PE退出渠道單一將是PE市場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 券商人士預計,隨著券商直接投資破冰,相關發行制度也會隨之調整。比如,目前證監會正在籌建證券發行監管二部,未來將會開閘公開發行非上市業務。一個企業如果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券商可以先為之提供公開發行服務,等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了,再到創業板或者主板市場公開上市。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