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海通證券:從券商創設談解決權證投機之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 02:14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海通證券研究所衍生品分析師 周健 8月24日,招行CMP1到期行權,最后一天權證以0.002分收盤,自權證上市以來,招行CMP1運行一直還算比較平穩,2006年的最高價也就只有0.7元。而就在5月30日之后,權證市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投機,招行CMP1被投機資金爆炒,價格曾一度接近5元的天價,而權證的行權價也就5.45元。就在投機者瘋狂炒作、權證價格迅速攀升就要失控的關頭,交易所及時放開權證創設,采取臨時停牌、限制賬號交易等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了過度投機。 考慮國內權證市場的現狀,出現過度投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品種過少,供不應求。在成熟的權證市場中,豐富的品種能夠滿足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充分分散風險,比如排世界第二的香港權證市場,擁有2000多只權證,06年成交額達到1.79萬億港幣。而在2006年,中國權證市場的成交額已經躍居世界之冠,年成交額近2萬億元,但這么可觀的成交額卻是基于不到30只權證的市場之上,如此小的盤子當然很容易就被投機資金炒起來,這是先天缺陷。 其次是缺乏內在定價機制。在成熟的市場中,權證的價格也會經常出現高估(或低估)的現象,這時市場的內在定價機制將會通過套利、賣空、做市等手段增加(或減少)權證的供給,從而促使權證價格向均衡價格回歸。但是由于國內目前尚未推出賣空和做市機制,所以這些手段都沒有可操作性。在備兌權證等更加成熟的品種上市之前,抑制投機主要還得依靠創設等手段。 最后就是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根據上交所的7月統計報告,大戶和中戶(按交易金額來劃分)的交易金額占到上交所權證市場的90%以上,每周交易10次及以上的賬戶的交易金額占整個市場70%左右,可見短線投機是市場的主要力量。這些短線資金對于權證的真實價值并不關心,他們只關注短線機會,一般都不會長期持有一只權證。在這樣的市場上,權證價格自然也無法反映權證的真實價值。 為了平抑市場的投機,上證所自2005年11月28日起推行權證創設機制,這是利用國際市場權證和期權的各自優勢、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而進行的一項自主創新,是平衡權證供需、平抑權證非理性上漲的重要手段。創設是指市場參與者(即券商)針對某一上市交易權證創造條款、代碼完全相同且可上市交易的權證的機制。為控制風險,上證所對創設者也提出了非常嚴格的擔保要求,創設認購權證需抵押相應比例的正股(按行權比例計算),創設認沽權證則需抵押相應比例的現金。創設機制與國外的持續發售、自由發行機制一樣,具有套利、賣空機制雙重功能,對提高權證定價效率有重要意義。比如,當權證價格低估時,投資者買入權證,持有到期(或者行權)即可獲利;當權證價格高估時,可通過創設機制增加供應量,自動平抑價格。進行權證創設的機構,在價格高估時創設權證并賣出,在權證價格下跌時再買入權證進行注銷,從而可起到類似“賣空”的作用。 從運行結果來看,創設機制對過度投機確實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2006年8月開始,我們計算所有認沽權證的溢價率(因為目前權證都是深度價內/外狀態,所以隱含波動率已經失真,我們不采用隱含波動率來衡量創設效果),統計發現,不可創設組的溢價率為68.45%,高于可創設組的62.30%。特別是5·30之后,正股市場猛烈下跌引發了認沽權證上的瘋狂投機,由于交易所立時增加了創設額度,并輔以臨時停牌、限制交易等手段,才及時地抑制了過度投機,保護了很多的投資者。在這段時間里,不可創設的認沽權證都被投機資金炒到了七八塊以上,到現在還保持在3塊錢以上,而招行CMP1和南航JTP1這兩只可創設的權證的最高價格也沒有超過5元,而且投機泡沫也沒有維持幾天就被券商創設所消滅。從5月30日到6月21日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十多家券商就連續創設了超過36億份的招行CMP1,權證的價格從最高的4.949元迅速回落至1元左右,之后略微反彈又一路下跌。另一只可創設的認沽權證南航JTP1在6月21日上市后,曾連續漲停,但經過大量創設后價格也迅速回落,之后一段較長一段時間在1.5元左右調整。 不過,天量創設雖然效果顯著,少數投資者卻表示不滿,甚至有言論認為創設機制有損投資者的利益,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創設是因過度投機而生,因為投資者不顧風險瘋狂投機,導致權證價格偏離了理性價值區間,才會引發天量創設,這也是市場內在定價機制的體現。其次,投資者買賣權證時是知道創設機制的存在,價格偏離過高自然會引起券商的創設套利,因此創設并非導致投資者虧損的根本原因。相反,如果沒有創設機制,權證價格可能會更加扭曲,進一步偏離其內在價值,最終使盲目跟風的中小投資者遭受更大的損失。因此,創設機制通過平抑非理性的價格上漲,實際上是降低了權證市場的整體風險,保護了更大范圍的投資者免受損失。 從目前市場的運行來看,放開創設、臨時停牌等抑制投機的機制都是比較被動的措施,要解決過度投機,還得從根本出發,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產生投機的三大原因:品種過少,供不應求;缺乏內在定價機制;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筆者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加快分離債發行,盡快推出備兌權證。由于股值期貨遲遲未能推出,從而耽誤了備兌權證,而發行分離債手續復雜,限制嚴格,尚無法扭轉權證市場日益萎縮的趨勢。只有增加品種市場擴容,才能從根本上增加權證供應,解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其次,配合自由發行機制、持續發售機制和創設機制,提高市場的流動性,讓投資者和發行商可以自由地根據自己的判斷來進行操作,將有利于實現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有利于維持公平合理的交易價格,提高權證定價效率,從而更為有效的增加市場規模,平衡市場供需,促進權證市場的發展。 最后,改善投資者結構,提倡理性投資,加強投資者風險教育,這才是真正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券商應該繼續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讓投資者認識到投機認沽權證的巨大風險。一方面,交易所和券商應主動教授給投資者權證定價和投資的一些基本知識,事實上不少投資者還不了解權證與股票之間的基本區別,甚至還不知道權證要到期行權,知識的缺乏很可能會導致一些投資者被暴利吸引而盲目參與投機。此外,還可以進行案例教育,通過那些投機失敗的案例讓投資者真實地體會到投機的風險,充分認識這種擊鼓傳花的“博傻”行為中所隱藏的巨大風險。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