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平安證券爭當“百年老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08:3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桂衍民吳清樺 “海外有很多百年老店,中國證券市場也已快20年了,卻還沒出現一家類似的百年老店。”身為董事長的陳敬達,毫不掩飾將平安證券打造成證券業“百年老店”的雄心壯志。 規范 專業 誠信 1991年,平安保險證券業務部誕生;1995年,平安證券成立;2006年,平安證券躋身創新類券商;2007年,平安證券被評為A類A級券商。在“中國平安”這個世界500強民族品牌下,平安證券正一步步地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百年老店跨進。 8月27日的午后,記者來到位于深圳八卦嶺的平安大廈———平安證券的總部所在地。盡管事先已有預約,但前臺服務員還是要求登記,保安一律憑門卡放行。環顧大廳,擺放整齊的金融產品簡介引人注目。 平安證券就是這么一個公司,規范,嚴謹,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這種印象也間接體現在平安證券的員工身上,與平安證券打交道,你能明顯感受到對方“嚴格按規矩辦事”,沉穩而踏實。 在寬敞簡樸的辦公室里,董事長陳敬達與記者輕松隨意地聊起來。陳敬達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就猶如平安證券的風格,平易近人,專業嚴謹。 平安集團的“廚房” 據陳敬達介紹,由于平安集團在保險業務上有巨量的資金需要投放到資本市場,加上集團有不少基金等機構客戶,這為平安證券投行業務帶來其他券商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陳敬達舉例說,有企業要貸款了,平安證券就會把消息告訴平安銀行;有企業要再融資了,平安證券也會把消息事先告訴平安信托。而平安銀行或平安信托遇到客戶要上市,也會推薦平安證券。“這就是集團資源優勢。” 就在陳敬達說這番話的時候,深圳市商業銀行吸收合并平安銀行工作已圓滿完成。此舉一方面標志著中國平安完成了旗下銀行資源在單一品牌下的整合,也標志著深圳平安銀行從深圳本地銀行轉變為總部設在深圳的跨區域經營的銀行。平安集團“保險、銀行、投資”三塊業務呈現齊頭并進格局。 在這種三足鼎立格局中,陳敬達表示,平安證券與其他兩塊業務一樣,都是相對獨立的。以發債為例,平安集團對債券這類投資產品需求量很大,如果有好的債要發行了,平安證券自然會與平安集團溝通,對集團進行推銷。“不過,這并不是說集團讓我賣什么就一定要賣什么,雙方完全是一種平等合作的關系。”陳敬達稱,這種合作只是借助集團對資本市場的參與,對投資產品的需求而優先給予平安證券提供服務的一種選擇。 “平安集團是我們的重要客戶,但不是單一客戶。”陳敬達對平安集團這個特殊的客戶評價是:它的要求和其它專業機構一樣。 平安證券在平安集團中是一種什么角色呢?對此,陳敬達有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平安集團是一家大型酒店,那么平安證券就相當于廚房,負責提供客戶所需的豐盛佳肴。” 投行立足中小企業 在充分挖掘集團資源同時,平安證券對自己投行的定位十分明確———服務中小板企業,與中小板企業一起成長。 平安證券的這種定位,在2002年引進香港投行團隊時就已確定。至于原因,陳敬達的解釋是,一是中小企業成長快、發展潛力大;二是給一些中字頭或國字頭的企業做IPO,平安證券的資源和其他券商相比,并沒有優勢。 “國內市場這么大,沒必要去和別人擠在一起,找一塊有競爭力的、適合自身發展更具操作性。”陳敬達說。而對于中小企業,陳敬達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小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這些企業市場化程度相對來說比較高。平安證券這種明確服務中小企業的定位,也得到了這些企業的認同,很多企業在經歷IPO后,在第二次融資時都主動找平安證券。“他們認同了平安證券的服務,我們也希望與企業一起成長、發展。” 準確鮮明的定位,讓平安證券業績得以穩步提升。相關資料顯示,從2004年至今,平安證券投行業務呈現明顯加速趨勢,項目增長數一直位居前列。在證券承銷收入上,平安證券從2003年的0.53億元突增到2006年的1.2億元,增長1.27倍,而今年上半年承銷收入更是達到了2.24億元,幾乎是去年全年的2倍。 好的項目也要有一個好的團隊,平安證券就有一個穩定的投行團隊。據陳敬達介紹,平安證券投行團隊已由2002年他剛從香港過來時候的二、三十人,擴充到了目前的近一百五十人。“我們投行隊伍的擴大,一方面是自己慢慢培養,另一方面也是以自身優勢從市場上吸引過來,平安證券的企業文化,不僅把這些人培養成我們所需的人才,還能把培養出來的人才留住。” 定位中小企業并不意味著平安證券不做中小企業之外的IPO項目。據陳敬達介紹,平安證券現在也在努力爭取大項目。“現在做的融資數量也慢慢往上升,一些較大的企業也認同我們的服務。”陳敬達提供的平安證券IPO項目規模步伐是:發行企業盈利規模從最初的3000萬元至4000萬元,到稍后的7000萬元至8000萬元,再到現在的1億元左右。 平安證券也已開始出手參與競爭一些大的增發項目。上半年已經完成就有北京城建和同方股份的非公開募集,兩者募集資金規模分別為11.98億元和12.52億元。陳敬達稱在這些比較大的項目中,平安證券的銷售能力、定價能力和推銷能力也逐步得以提升。 借鑒海外經驗控制風險 如果說明確的定位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業績,為業績卻不顧風險,那絕不是平安證券的風格。自創立以來,平安證券就以風險控制良好而備受業內好評。 這套風險控制體系的形成,則要歸結于平安證券最初管理團隊的背景———5位身具海外背景的管理團隊。這可以從陳敬達身上就可以略見一斑,他擁有30年的海外企業管理經驗,先后在英國、美國、新加坡、香港做過類似的企業管理,經歷的海外風險無可數計。 “在海外幾十年的經驗來看,有些風險是可以預測出來的。風險來了,你承受的能力有多大,事先我們都有一個模式進行測算,把風險的最大程度和最小程度都進行具體的量化。” 陳敬達透露,平安證券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預測和防范風險的模式,包括怎么承受風險、怎樣計算風險、怎么去對沖風險。平安的這套風險控制體系,就是在借鑒海外諸多大行和證券公司經驗基礎上,經過消化吸收而形成的,它分事先、事中和事后。不僅如此,平安證券還與海外一些風險控制專家合作,不時聽取和借鑒他們的風控最新經驗和成果。 平安證券的這種對風險重視,也是來源于平安集團,以陳敬達的說法就是:平安證券是平安集團上市資產中的一塊,略現波動,最直接的就是對影響股價,效果會成倍放大。正是這種嚴格對風險的控制,也讓平安的股價相對比別的股票溢價程度更高。以8月29日A股收盤價為例,中國平安不僅進入100元大股行列,而且動態市盈率達42.72倍。 風險的防范最終還是在于人,而對人才的重視也是平安證券一直以來的風格。這個不僅可以從它投行團隊的穩定可以看出,而且從吸引人才的機制來看,平安證券也是非常先進的。除了給予員工調薪外,平安證券還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在系統里存有所有的崗位資料,如此,就不會出現因為某一個的離開而無法運轉,“甚至包括我在內,公司離開了我還是照常運轉。” 此外,與國內不少券商踴躍引進海外人才不同,平安證券一直堅持用本土人才。“中國本地有很多人才,只要稍加整合,他們都很能干。”陳敬達介紹,平安證券現在的管理層里面,除了原來4個來自香港的外,全部都是本土人才。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