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光大證券擬定9月遞交IPO申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2日 11:37 經濟觀察報
本報見習記者 胡中彬 趙娟 北京報道 8月8日,光大金融控股集團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第一張金融控股牌照落地。而此時,作為光大旗下金融產業的重要一員——光大證券也基本掃清了上市障礙,上市的步伐越來越近。 光大證券已于6月18日獲上海證監局批準正式進入上市輔導階段,據悉,待輔導驗收結束光大證券目前初步確定于9月份遞交IPO申請,預計其上市地點為上海證券交易所,融資金額在百億左右。 立志IPO 此前,光大證券曾經一度考慮采用借殼的方式進行,并先后與寧波富達和輕紡城進行了試探性的接觸,但最后都無果而終,市場的條件和有關機構的態度讓其借殼計劃夭折。 光大證券內部人士表示,由于年初時市場對券商借殼炒作太過瘋狂,監管層態度傾向于鼓勵優質券商以IPO的方式上市,光大證券也由此選擇IPO的道路。 不過,阻礙光大證券IPO的最大障礙是三年連續盈利的硬指標。資料顯示,作為首批三家創新類券商之一,光大證券2005年和2006年分別實現凈利潤6199萬元和8.97億元;但2004年光大證券業績審計結果為虧損8080萬元,不符合三年連續盈利的IPO慣例,而這一規定也是許多券商上市面臨的問題。 但這個障礙已經基本清除,目前,光大證券已經按照新的會計準則進行了業績追溯調整。 為了更好地實行IPO,今年3月,光大證券還進行了一輪增資擴股,光大證券向11個戰略投資者發行了4.53億股新股,募集了人民幣12.46億元。完成增資擴股后,光大證券的注冊資本由24.45億元增至28.98億元,凈資本升至46億元,在創新類券商中名列前茅。 在股權結構上,此前是中國光大控股持有光大證券46.6%股權,光大集團持有48.5%,其他獨立第三者股東持有4.9%;增資擴股后,中國光大控股及光大集團持股量攤薄至39.31%和40.92%。現在,光大證券的增資擴股工作已經全部結束,并已經進行了工商注冊資料的變更。 另外,由于光大證券股東背景比較特殊——光大控股為注冊地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因此,光大證券按照法律來說是具有外資背景,除了證監會批準之前還得需要財政部和商務部的首肯。本報獲悉,光大證券正在進行中報的審計工作,公司將等待審計完成后準備材料先上報財政部、商務部及證監會。 9月遞申請 據悉,光大證券已經基本確定將于9月份遞交上市申請,而各界預計其上市地點應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我們就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一棟樓里辦公。”光大證券某人士稱。 對于具體的發行規模,光大方面稱還沒有確定。 光大證券已于6月18日獲上海證監局批準正式進入上市輔導階段,而輔導機構則是總部同在上海的東方證券。值得注意的是,東方證券也正在籌備上市,其委托的輔導機構也正是光大證券。 光大證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如不出現意外,輔導機構東方證券也將是光大證券的保薦機構和將來發行的主承銷商。 “有節約成本的考慮,本身上市的費用就比較高,相互輔導,也算是有進有出。”光大證券內部人士坦陳。而業內人士估計,光大證券的融資額可能會達到百億元,照此計算,其投行費用將達到2億元。 目前,光大證券正在獨董制度完善、人員安排、財務、法律等方面進行準備,以滿足上市要求。按照相關規定,獨立董事在董事會總人數比例應不少于1/3,但目前光大證券的獨董人數只有兩人,上市須擴大董事會規模。 激勵計劃 今年上半年,正在計劃上市的光大證券遭遇其投研臺柱、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辭職的震動——高善文和其他十余名光大證券研究所原部分業務骨干和分析師陸續轉投他處,讓外界對光大證券的人才流失問題頗為關注。 “整個行業流動性本來就很大,他們辭職十分正常,但不可否認,高善文等確實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上述光大人士稱。 而高善文的出走也被業內認為是薪酬和激勵制度是根本原因,經過此次人事動蕩后,光大證券對股權激勵計劃開始逐步研究。 光大證券高層此前表示,將拿出5%的股權來進行股權激勵。而據了解,在監管層態度還未明確時,光大證券尚未出臺股權激勵方案,但普遍認為,上市后再推行股權激勵計劃更加可行,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規章制度更加成熟,更有利于股權激勵的開展。 “公司把目標瞄準了一流券商的前列,光大今后的經營策略將是在傳統業務領域繼續爭取市場份額,在創新業務上保持先發優勢。”光大證券某人士對未來的前景如此表示,這也意味著,創新業務將成為公司上市后補充資本的有力支持。 上半年,光大證券累計創設權證總額在業內排名第三,實現收入7.96億元。而作為公司的旗幟領域的資產管理業務,上半年的受托資產規模達到了72億元,市場占有率位19%,業內排名第一。 光大證券有關人士稱,公司以“搶占先機”的態度發展創新業務,在保證傳統業務的同時,公司金融衍生業務部門正在著重準備備兌權證、股指期貨以及結構性產品設計等工作。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