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證券業大門徐徐敞開 本土券商直面國際投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05:34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趙彤剛 北京報道 按照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中方的承諾,我國證券業將會進一步對外開放。我國本土券商將直面來自美國的國際投行巨頭們的挑戰,對此,業內專家可謂是喜憂參半。 在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會議結束后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美國財長保爾森宣布,中方已承諾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其中,包括同意在今年下半年取消對于外資券商進入中國市場的禁令,并恢復發放對包括合資券商在內的證券公司經營牌照;此外,中國還同意,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行的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之前,允許外資券商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業務種類,包括經紀業務、自營業務以及基金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此次中方所作出的推動金融業進一步開放的承諾,將對國內金融業尤其是證券行業產生深刻影響。”他指出,不同于普通對外貿易,中美雙方憑借在不同產業上的各自優勢,在互相開放、擴大貿易中雙方可能實現雙贏;而金融服務行業,中國完全處于弱勢地位,美國則明顯具有競爭優勢。 其實,國際投行近年來早已大舉進軍中國市場。資產管理業務方面也已對外資開放,一批合資基金公司紛紛成立。業內人士已預言,合資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越來越多,超過本土基金公司是遲早的事。 “證券行業作為處于弱勢地位的幼稚行業需要保護,我國在加入WTO時并未作出開放承諾。”趙錫軍說。 他不無擔憂地指出,這次證券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影響不容小視。畢竟,我國本土券商都是在封閉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都實力不強,其競爭力、創新力均無法與國際投行相比。雖然近年來國內A股市場異常火暴,券商收入大增,綜合實力有所提高,但是,與國外成熟的投資銀行相比仍顯稚嫩。 目前,海外上市等非人民幣證券業務已對外資開放,隨著A股市場逐漸對外開放,國內券商將面臨國際投行的強大競爭壓力。不同于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因為本土銀行強大的零售網點是外資銀行所難以突破的,而證券業則是以人力資本、信譽為核心的行業,而這恰恰是國內券商所欠缺的。如果對外開放的度把握不好,將會出現嚴重的人才流失,甚至不排除一些國內券商淪為外資并購的對象。 “因此,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節奏一定要把握好,盡可能讓本土券商有相對充裕時間作出調整,不斷發展壯大。證監會要鼓勵本土券商并購重組及上市,以增加資本實力及風險控制能力。”趙錫軍強調。 不過,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馬青對此則相對樂觀些,他表示,外資券商進入中國市場的禁令是去年10月份發出的,當時對外資收購國內券商全面叫停。不過,禁令只是暫停一年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當時,中國股市經過了近5年熊市剛開始復蘇,且股改尚未結束,券商并購價格太低。而如今,券商股份已是炙手可熱。 “當時監管層的一紙禁令還是頗有先見之明的,中國將于下半年取消這一禁令。可以預期,下半年外資并購國內券商將會重燃戰火。”馬青說。 盡管我國恢復發放對包括合資券商在內的證券公司經營牌照,但從此前的幾家合資券商情況看,除了中金公司,其他大都不太理想。 “從全球經驗看,合資基金或證券公司鮮有成功的。”馬青表示,“所以對外資放開牌照,并不會對國內券商造成太大沖擊。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對外資持股33%的上限以及在華設立獨資證券公司兩個關鍵方面,中國并沒有讓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