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證券經紀業準入可以增加開放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 02:33 第一財經日報
最近幾天,海外輿論希望中國進一步開放證券經紀業的聲音多了起來。這與兩個背景有關,一是今天在華盛頓開始舉行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有關中國證券業的開放,正是此次雙方對話中的議題;二是適逢中國股市繁榮,本土券商去年以來收獲頗豐,外資對此不可能無動于衷。 可以想象,在華盛頓,美方會舉出中國加大開放證券業力度和速度于中國自身的好處。這符合談判性對話的邏輯,也符合包括美國證券經紀行業在內的外資券商的利益。問題在于,從中國的立場出發,若證券經紀業進一步開放,是不是真的會如美國的對話者們所說呢? 從大的方向上來說,中國證券業的漸進開放,既是當年加入WTO時候的承諾,也是這個行業日益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必需。人們更多有所爭議的,是開放度與節奏的把握。盡管從對WTO所做承諾的履約角度,中國已經兌現證券經紀業的開放目標,但是從這個行業的發展而言,開放度還可增加,也還可以提速。 做這樣的判斷,基于一個評判前提——衡量開放的利弊,是從整個證券經紀業的發展,進而從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去考評,而不單單是從一兩家公司的利益,或本土券商群體的利益出發。站在本土券商這個利益群體的角度,他們一定會有許多反對開放的理由。 目前,政府管理者對待證券經紀業的開放問題,持一種較為穩妥和“為我所用”的態度,在政策導向上更多強調以建立強大的本土市場為主。這樣的思路固然是務實的,但有時候,過多強調穩妥往往容易喪失必要的機會。 按照既定的節奏,外資已經在這個行業里有了一定的立足空間。當然,這個空間還很狹窄,因此也導致了外資的不滿。而狹窄空間的打開過程,管理者也并不是毫無警惕的,其間一度還有反復。一年多前,管理層就曾暫停外資入股證券公司的審批,盡管外資入股比例已經得到了控制。 當然,簡單地指稱證券經紀業開放的速度還過慢,是不合適的。必須承認,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能完全可兌換,制約了證券市場對外開放,而要實現在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確實關乎敏感的金融安全問題。即便如此,中國還是對外資戰略投資者開了綠燈,以及出臺QDII等,這都是開放的具體步驟。只是,在當前條件下,步子還可以快些,力度還可以大些。這里有兩點理由值得一提。 其一,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已經開始,而此前美國證券業界的重要領軍人物一直在向政府施加壓力,這種壓力也必將通過此次對話,傳遞給中方。在與美方的談判與博弈中,中方針對證券經紀業作出更多開放的表態,其實是一個不錯的籌碼。畢竟,證券經紀業的市場準入問題,不同于人民幣匯率和資本項目自由化的議題,不屬于必須堅守的底線,只是在時間表的具體制定上需相對謹慎一些。這種讓步,不僅考慮到了美方的利益需要,也可為中方在其他領域的要求換回必要的還價空間。 具體而言,證券經紀業的進一步開放,也還可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比如,外資在合資證券公司中的現有持股上限可以適當提高,但不必一下子放棄中方的控股權;還比如,在業務范圍上,中外合資的證券機構不必做過多限制,而將其置于一個與本土同業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當然,在增大對外開放度的同時,也應該同等擴大對中國社會資本的內部開放。 其二,外資進入的好處,在已經過多年市場化洗禮的中國,人們并不陌生。外資證券經紀業的人才、知識、管理經驗,以及將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將倒逼本土同業們的革新與發展動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總體效率。而壞處,與可能的金融安全問題相比,更多是指實力強大的外資機構將侵占本土同行的地盤。中國這么多年的開放經驗表明,在證券業,以競爭的壓力逼迫本土同行的進步,與來自內部的市場化改革產生的驅動力同樣重要。 以往一些人士談及證券業的開放問題,總會以行業的基礎還很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為由,來拒絕開放的速度提升。事實上,“固本強基”與漸進開放并不矛盾,有時候反而相互促進。在競爭中學習海外經驗,同時著力解決中國資本市場的體制與機制性問題,是可行的。“固本強基”可以也應當做到與對外開放協調前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