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業績增長背后有隱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05:33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吳銘 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市場需求旺盛和出口增長強勁的背景下,得益于股權分置改革、占用資金清欠、股權激勵等資本市場重大基礎性制度建設的完成或取得重要進展,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6年度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 截至2007年4月30日,深市主板490家上市公司均如期披露了2006年年度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442.17億元,同比增長19.15%,平均主營業務收入25.39億元;實現主營業務利潤2025.33億元,同比增長23.61%,平均主營業務利潤4.13億元;實現凈利潤484.49億元,同比增長228.59%,平均凈利潤9,887.6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422億元,同比增長217.20%;每股收益0.21元,同比增長191.02%;凈資產收益率8.25%,同比提高了5.34個百分點。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業績高速增長的背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依然存在非經常性損益比重大盈利質量不高,行業、公司業績分化加劇,關聯交易巨大、公司獨立性堪憂,現金流較為緊張、現金回收壓力大,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比例高,部分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意識薄弱,資金占用風險尚未完全化解,部分公司年報質量不高等諸多問題。 非經常性損益比重上升 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取得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從主營業務利潤與凈利潤的比值來看,2006年度該比值由2005年的11.11下降到4.18,反映出主營業務對凈利潤的影響程度減弱,非主營因素對公司業績影響增強。 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增長10.17%、1.39%和25.94%,增幅均較小。其中,管理費用增幅明顯與收入、利潤增幅不匹配。2006年度八項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較上年計提數減少58.32億元,但轉出數較上年增加了67.62億元。因此,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壞賬準備等資產減值準備沖回等方式調節利潤的可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度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為62.49億元,同比增長了333.88%,占凈利潤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9.77%提高到12.90%,說明非經常性損益對深市主板公司業績的影響程度提高,盈利質量有所下降。 業績行業分化加劇 2006年度深市主板采掘業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為0.543元,盈利能力繼續保持各行業首位,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以0.409元的每股收益從2005年度的第六位躍居第二位。 但在整體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傳播與文化產業、信息技術業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相關公司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已連續兩年整體虧損。其中,傳播與文化產業以平均每股虧損0.185元列深市主板各行業末位,信息技術業平均每股虧損0.124元列倒數第二位。該兩行業虧損對深市整體業績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盈利行業與虧損行業之間的業績差距非常明顯,表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行業業績分化進一步加劇。 利潤貢獻集中度高 2006年度凈利潤金額前二十名的公司貢獻利潤301.10億元,同比增長72.27%,占深市主板凈利潤合計數的62.15%,這表明大盤藍籌股公司已成為提升深市整體業績的基石,其利潤貢獻的集中度很高。其中,鞍鋼股份以68.45億元的凈利潤高居深市主板公司凈利潤榜首,是第二位的中集集團凈利潤的2.47倍,成為深市名副其實的藍籌新龍頭。 數據顯示,中金嶺南、杭汽輪B、云南銅業、吉林敖東、中集集團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分別高達1.707元、1.509元、1.508元、1.353元和1.249元,位列深市公司前五名。但部分藍籌公司,如吉林敖東主要收益來源于參股公司廣發證券的投資收益,扣除該部分收益后其主業業績并無增長,由于證券業經營的周期性特點,其高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持續性。 此外,2006年度仍有133家公司業績較上年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合計下降金額達115.83億元。其中,TCL集團較上年一舉增加虧損16.12億元,列深市業績下降絕對金額第一名。 定向增發效應良好 公司整體獨立性堪憂 定向增發是上市公司進行資產整合,消除同業競爭,減少和規范關聯交易,實現做優做強的重要途徑。2006年度深市主板63家公司實施或提出了定向增發預案,其平均每股收益高達0.407元,同比增長59.34%,表明定向增發對上市公司業績提升作用較為明顯。 以鞍鋼股份為例,2006年3月公司通過定向增發股份收購控股股東資產,實現整體上市,2006年度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5.96億元,同比增長106.12%;利潤總額92.13億元,同比增長208.95%;凈利潤68.45億元,同比增長229.24%;攤薄后每股收益仍高達1.154元,同比增長64.19%,成功實現了做優做強的目標。 但是由于實現整體上市的公司為數尚少,深市主板仍有270家上市公司存在關聯銷售,占公司總數的55.10%,銷售金額高達1193.89億元,接近主營業務收入的10%;266家上市公司存在關聯采購,占公司總數的54.29%,關聯采購總額高達1838.23億元,接近主營業務成本的18%。因此,從總體上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仍然非常普遍,交易金額巨大,比重較高,上市公司獨立性仍令人擔憂。 虧損面縮小 巨損大戶日趨集中 據統計,2006年度深市主板虧損公司76家,虧損面為15.51%,較2005年度的24.49%下降了8.98個百分點。虧損總金額由2005年度的286.48億元下降到166.77億元,減少虧損119.71億元,減虧幅度達41.79%。 但值得注意的是,虧損金額前二十名的上市公司合計虧損124.95億元,較2005年增加了40.15億元的虧損,增幅達到47.35%,反映出巨額虧損公司日趨集中的發展態勢。其中,電子行業兩家較早進行跨國并購的TCL集團、京東方A分別以19.32億元、17.22億元的虧損列深市主板公司2006年度虧損金額第一、二位。 目前S、ST、*ST和暫停上市幾類公司總體均虧損,其中S股公司110家整體虧損39.04億元,平均每股虧損0.11元;ST公司19家整體虧損8.34億元,平均每股虧損0.14元;*ST公司59家整體虧損30.81億元,平均每股虧損0.206元,暫停上市公司13家整體虧損2.31億元,平均每股虧損0.081元。S、ST、*ST、暫停公司巨額虧損對深市主板公司業績的提升產生了負面影響,嚴重拖累了深市主板公司整體業績。 現金流有所好轉 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達0.47元,同比增長16.86%;加權平均每股現金流量凈額由2005年度的-0.01元提高到0.16元。現金流量指標表明,2006年度上市公司現金回收及存量狀況有所改善,上市公司業績有現金流的支撐。 但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19.15%、23.61%的增幅相比,現金流量指標的增幅明顯落后于主營業務的增長,上市公司仍存在較大的現金回收壓力。 非標審計意見比例高 深市主板公司2006年年報顯示,共有69家公司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的審計意見,占比為14.08%。 在非標準審計意見中,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審計意見的為34家,與2005年持平;保留意見的由2005年22家下降到6家,但帶強調事項段保留意見的由2005年的7家上升到11家;而無法發表意見的仍高達18家,其中4家公司賬面實現盈利,但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發表意見的審計報告。 被注冊會計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主要集中于盈利能力差、資產質量差,財務、經營風險大,持續經營能力低的上市公司。2006年度非標審計意見總體比例下降,說明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占用資金清欠以及相結合的資產、債務重組等行為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狀況,但從14.08%的公司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來看,上市公司財務和經營風險仍處于高水平,資產質量尚無法令人樂觀。 部分公司分配意識淡薄 與業績大幅增長相對應,2006年度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據統計,共有198家公司在2006年年報中提出了股利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增預案,占公司總數的40%,比2005年家數增加了20家,提高約4個百分點。 其中,擬進行現金分紅的公司有188家,擬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212.54億元,同比增長21.44%,占上市公司當年實現總體凈利潤比例為43.87%。此外,有45家公司單獨或結合派現推出了送股、轉增或數種分配方式組合的利潤分配預案,送轉比例在8以上的公司有11家,其中8家公司送轉比例達10送轉10,高送轉公司家數明顯增加。該等數據表明不少公司采取了比較積極的利潤分配政策,股東的股息收益率有所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高達60%的上市公司未提出利潤分配預案,其中除虧損公司以外,尚有部分盈利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例如許繼電氣、陽光股份、鋅業股份等12家公司連續兩年實現盈利,且可供分配利潤均在2000萬元以上,其中許繼電氣、陽光股份2006年度每股收益高達0.338元和0.3元,但該12家公司連續兩年未進行任何形式的利潤分配,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分配意識淡薄,回報股東的意愿不強。 清欠工作基本完成 自2000年后暫停發行新股,深市主板再沒有新的上市資源流入。資金占用問題相對而言更加突出,解決難度也更大。 據統計,2006年年初深市主板共182家公司存在資金被占用問題,合計占用金額高達231.91億元。2006年度證券監管機構全力推進清欠工作。深市主板公司率先進行了以股抵債的試點,并進行了紅利抵債、以資抵債、資產重組等多種嘗試。截至2006年12月31日,162家公司完成清欠,占應清欠公司家數的89.01%;清欠總金額151.48億元,占應清欠總額的65.32%。清欠工作的基本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上市公司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了上市公司資產質量。 盡管在過去的一年里,監管部門和各級政府對清欠工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有20家公司存在資金占用問題,占用金額仍高達80.43億元。2006年度雙環科技、湖北邁亞、長源電力、*ST丹化等22家公司頂風發生新增占用資金11.86億元,對市場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如何解決發生資金占用的治理問題,建立長效的杜絕占用的機制,仍是今后監管工作面臨的重大難題。 新會計準則影響不明顯 新會計準則從2007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上市公司按照規定在2006年年度報告中披露新舊會計準則股東權益差異調節表。從2006年年度報告相關數據來看,新會計準則實施對上市公司凈資產和凈利潤提升程度將遠遠低于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此前市場有關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將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凈資產和凈利潤水平,從而降低市場整體市盈率的判斷并無充分的依據。 從差異調節表匯總情況看,扣除少數股東權益的影響后,深市主板490家公司按新準則調整后的股東權益比按舊準則計算的股東權益凈增加34.96億元,增幅僅為0.60%。即使與深市主板公司凈利潤進行比較,也僅占凈利潤的7.22%。 年報補丁現象較嚴重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深市主板共33家公司刊登了年報補充或更正公告,年報補丁現象仍然較為嚴重。 目前來看,年報補充和更正的事項主要集中在財務報表、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主營業務數據、子公司財務數據、股東持股情況填列錯誤,以及未披露主營業務業績變動原因、接待投資者調研情況、董事薪酬等方面。其中不少事項屬于上市公司相關年報編制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疏忽導致的低級錯誤,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年報信息披露質量。 為做好本次年報披露工作,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深交所采取了多項措施,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指導工作,通過指定披露報紙或網站上市公司專區發布了《關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號——有關執行<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的披露要求》、《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2號——年度報告中有關股權激勵事項的披露要求》等。此外,由于新會計準則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為確保新舊準則銜接過程中的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深交所已在上市公司業務專區開設“新舊會計準則過渡業務專欄”,方便上市公司查閱與新會計準則相關的業務通知和指引,確保財務信息披露質量。 根據有關要求,深交所2006年年報事后審查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截至5月17日,深交所共發出年報問詢函80份。針對在事后審查中發現的諸如上市公司新增占用資金,業績預告披露不及時、不準確,年報披露存在重大遺漏等問題,深交所將會同相關證監局進行調查核實,并對年報披露中存在違規行為的公司進行處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