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貿易匯率問題將成中美磋商重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05:31 中國證券報
□本報實習記者 盧錚 下周二,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將與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為首的美國代表團進行雙邊經貿對話。分析人士認為,中美貿易、匯率、能源、環保、服務業、創新和知識產權、平衡發展、透明度等將成為本次對話的焦點。 貿易話題升溫 專家表示,自去年12月中美第一次戰略對話以來,中美日趨緊張的經貿問題并沒有有效緩和。 今年2月,美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訴訟,指控中國向出口商提供稅務優惠和補貼性貸款。3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兩個廠家的銅版紙分別征收10.9%和20.35%的懲罰性關稅,以抵消中國政府對它們的非法補貼。4月,美國向世貿組織提出兩項新的訴訟,指控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執法不嚴,并且阻礙美國商家進入中國的電影、音樂和書籍出版市場。 針對美國貿易指控,中國充分表現了平息貿易矛盾的誠意。5月9日,中國商務采購團赴美簽署了總價值為43.2億美元的采購與合作協議。 此外,美國官員、智庫近來紛紛放話,也讓外界對此次戰略對話充滿向往。“美中雙邊貿易快速增長對兩國都有利。”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杰弗里·貝德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雙邊貿易增長意味著企業利潤、就業增加和低價位消費品。另外,中國還利用出口賺來的外匯購買美國的財政債券,這也促使美國的利率保持在低水平。美國財長保爾森此前也表示反對設置貿易壁壘,“這對中國不利,對美國也不利。但在美國有很多人不贊同我的觀點。”保爾森稱。 “中國的優勢在于商品出口,美國的優勢在于技術和投資,中美的貿易失衡實際上是補充性的逆差,而不是資源性的爭奪。”在談到中美貿易問題時,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孫哲教授表示。“中國低價商品的出口實際上穩定了美國的政治和民心,減緩了美國政府的壓力。”他說。 孫哲表示,美國放松對華出口產品的限制,就可以部分地解決目前擴大的貿易失衡。但是美國的一些出口商品被貼上了“國家安全”的標簽,這無疑限制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中國財政部一位高級官員表示,中方將在會談中提出長期以來的要求,即美國解除在對華出口某些高技術產品方面的限制,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聚焦人民幣匯率升值 不過,專家們表示,無論雙方如何示好,都無法回避匯率問題,也無法改變談判桌上的劍拔弩張。近期被美國國會頻繁攻擊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仍是本次會議的焦點話題。 5月9日,美國國會召開主題為“貨幣操縱及其對美國企業和工人的影響”的聽證會,由眾議院籌款委員會、金融服務委員會,以及能源與商業委員會等三個極有權力的委員會聯合舉行。這三個委員會擁有對美國國際貿易政策的司法裁定權。有輿論稱,這表明國會對于中國匯率政策給予出口商所謂的不公平優勢的憂慮正在擴大。此前,美國國會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和林德塞·格雷亞姆曾向國會提交提案,稱如果中國不能促使人民幣升值,則會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 面對國會壓力,保爾森重申了他的觀點,即加快人民幣匯率改革,讓匯率反映“市場力量”。盡管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已經升值了7%左右,但尚未達到令美國滿意的水平。但他同時表示,在本次對話上人民幣升值將難以取得突破。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中國財政部官員的表態稱,不要對此次會談取得突破過于樂觀。該官員敦促美國表現出“勇氣和遠見”,從長遠角度解決雙邊貿易糾紛,而不要總盯住匯率問題不放。美國任何給中方施加壓力、威脅采取保護主義貿易措施或要求中國加快重估人民幣匯率的做法都將累及自身。 建立長效對話機制 據悉,除貿易和匯率問題以外,美方還希望會談能解決中國放寬至少部分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限制,以及提高外資投資中國股市的配額,這也是投資銀行出身的保爾森關心的一個主要問題。 此外,本次戰略對話還將圍繞平衡發展和透明度等方面展開。據悉,在非金融服務業,雙方將討論中美互相開放航空服務協議,以及促進旅游發展協議。在能源和環保合作方面,倡導可持續發展,雙方還將討論清潔煤炭、非法砍伐、氣候變化、增加環保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的貿易。此外,雙方還將對完善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體系進行對話。 保爾森此前表示,戰略對話不是取代雙邊或者是多邊的關系,也不是取代WTO以及解決貿易的爭端機制,而是作為一個兩國管理雙邊經濟關系的框架。 會談期間,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將在美國國會進行演講。這無疑將有利于緩解雙邊經貿摩擦。“這說明我們將增加與美國國會溝通的意識,更細致地了解美國政策制定的實際情況,讓對方聽到我們的聲音。”孫哲說。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王逸舟表示,吳儀這次率團出訪,不只是經貿方面的對話,更重要的是中美信任機制的建立,建立雙方共同體意識。“除了貿易順差、匯率、能源等方面的內容外,對話對于雙方增進互相信任度,建立通暢的傳導機制。當經貿往來中一些看不見的東西發生、激化時,可以在未啟動之前得到緩解。通過溝通信任,以實現風險危機的評估、緩解和處理效應。”王逸舟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