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劉明康:堅持不良貸款“雙降”不動搖 防范銀行業風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 17:08 中國證券網
近日,中國銀監會召開2007年第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通報(電視電話)會。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明康出席會議并講話。劉明康強調,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貫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防范銀行業風險,切實加強和改進銀行業服務。 劉明康強調,根據國務院日前召開的常務會議精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的特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積極貫徹宏觀調控政策,關注形勢變化,科學把握好信貸力 度和節奏、優化信貸結構。各商業銀行要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按照國家宏觀調控要求,科學把握信貸投放力度節奏,著力優化信貸結構,提高銀行業在宏觀調控形勢下,銀行經營管理的主動性、前瞻性和預見性。要緊緊圍繞國家產業調整目標和宏觀調控的要求,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要逐個項目做好現金流量分析和動態管理,要按產業做好“組合塊風險”分析,使信貸投放更為嚴格、審慎,信貸投放的進度更加符合新的經營業績評價標準。同時,要樹立國際化全球化觀念,密切關注、持續跟蹤國內外經濟增長態勢,在準確捕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的基礎上,迅速做出應對策略,防患于未然。 二是強化資本充足率監管,進行分類指導,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對于通過上市使資本充足率達到監管要求的銀行,也要把握好貸款投放節奏,優化信貸結構,加強風險控制能力;對于正在面臨改革的銀行,應有效管控信貸總量,貸款要實現穩步增長,要注意考核降低風險資產,加強防范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道德風險;對于資本充足率低于8%的銀行,要全力補充資本,一律不得分紅。要壓縮和出售風險資產,加強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的監管約束,調整貸款增速。 三是堅持不良貸款“雙降”工作不動搖。各商業銀行要按照不良貸款“雙降”決心不動搖、方向不改變、力度不減弱的總體要求,密切跟蹤分析宏觀經濟和貨幣信貸發展走勢,密切關注重點行業貸款質量變化情況,切實加大對小企業和農村信貸的支持力度。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產品目錄調整好信貸結構,有保有壓,防止產生新的不良貸款;要以建立科學的內部經營業績評價體系為重點,把注意力放到轉變增長方式、調整資產結構和清收盤活不良資產上來;要加強對產能過剩行業、高耗能行業及部分類別的項目貸款監控,密切關注中長期貸款快速增長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嚴格貸款審批條件,加強貸后跟蹤管理,繼續加強不良貸款“雙降”考核。 四是高度重視集團關聯客戶風險,充分運用銀監會客戶風險信息建立強制約束機制。為了消除行際間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此類集團客戶風險,銀監會自2004年起建立了“客戶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按月向銀行機構反饋客戶風險信息,這些反饋信息已經在多個銀行機構防范客戶風險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各銀行業機構要采取多種有效方式應用銀監會反饋的客戶風險信息,建立剛性約束,嚴防集團關聯客戶信貸風險。銀監會將陸續采取有力措施對各行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將按季度考核各銀行應用客戶風險信息防范風險的情況,并根據考核結果進行通報。同時,對各銀行防范集團關聯企業風險的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對于無視集團關聯客戶風險,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客戶風險并形成不良資產甚至損失的銀行,銀監會要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五是建立銀行業案件防范工作的長效機制。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著力加強防范和懲治“兩個體系”建設,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突出重點抓好整改,將案件防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確保案件防控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著力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防范體系建設,推動長效機制建設逐步到位。 六是要切實改進和加強金融服務。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從八個方面入手,切實改進和加強金融服務:一是建立彈性窗口和彈性崗位制度。二是要有專人加強大堂指導和服務。三是建立業務等候時間預告制度。四是加快網點業務綜合化建設。五是建立業務分區服務制度。六是各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電子銀行和離柜業務,適當提高自動柜員機的取現限額,有效調整柜面業務處理量。七是合理增設營業網點和服務人員,提供茶水和其他公共方便條件。八是各級管理人員要高度重視改進服務問題,深入基層,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 劉明康強調,銀行服務工作不是小事,關系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關系到整個銀行業改革的形象和競爭力的維護,關系到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各銀行機構尤其是大型銀行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力以赴,切實把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因客戶需求而變,讓群眾滿意,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銀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蔣定之主持會議,銀監會黨委成員出席會議。在京的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負責人、各國有重點銀行業金融機構監事會專職監事、銀監會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在主會場參加了通報會。各銀監局負責人及各銀監局轄內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負責人在各地分會場參加了形勢通報(電視電話)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