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操控了2006年大牛市 解開牛市行情四大迷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05:4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是誰操控了這場至今未歇的牛市?驚人的銀行股行情背后究竟是個人還是外資力量更占主導?洪都航空的背后真的是某家機構所為還是一場群體性躁動?4季度的鋼鐵股行情是誰的杰作?還有哪些機構的重倉股是你不知道的…… ◇本報記者 周宏 2006年的牛市已經過去,但他留給市場的迷團依舊如它剛來時那樣無人能解。 是誰操控了這場至今未歇的牛市?驚人的銀行股行情背后究竟是個人還是外資力量更占主導?洪都航空的背后真的是某家機構所為還是一場群體性躁動?4季度的鋼鐵股行情是誰的杰作?還有哪些機構的重倉股是你不知道的…… 當我們換個角度,一切答案盡在手中。 工行飆升之謎 2006年,對于A股市場中最令人側目的事情是,莫過于兩只大盤銀行股的上市和銀行股行情的集體起飛。 以7月5日,中國銀行A股上市;9月22日,招商銀行H股香港上市,以及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A股上市為三個節點。銀行股的行情經歷了從醞釀、啟動、再到飆升的全過程。 然而,究竟是誰能有如此實力,成功的啟動市值如此巨大的銀行股的飆升。答案在日前剛剛公布的2006基金年報中得到披露。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有33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在工商銀行10月27日上市至年末間的46個交易日內,對該股進行了買入交易。上述基金累計買入金額高達125億元,約占到同期中國工商銀行的流通盤的45%! 其中,買入最為積極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大成、南方和華夏基金,三家公司旗下基金買入工行的金額均超過11億元、累計買入的股數在3億股以上。 尤為令人矚目的是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在四季度無新基金加盟的情況下,該公司旗下基金合力買入17.6億元工商銀行,買入股數預計超過4億股,獨攬下工行5%以上的在外流通盤。 與此同時,工商銀行在上市后走出了一輪連續上揚的行情,短短2個月,A股市場內市值最大的股票上漲了98%,市值凈增近1萬億元。市場行情空前火爆,投資者如“過江之鯽”般入市。市場行情不斷上臺階。最終形成了空前的財富效應。 類似情況在其他銀行股身上也有發生,2006年末列入兩市市值前十位的五家上市銀行都成為基金連續買入的對象,無論是中國銀行、招商銀行,還是規模更小一點的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基金在上述股票上的影響力都超過了50%。 某種程度上講,從集中投資銀行股———帶動大盤指數———火熱整個市場,基金在銀行股上前赴后繼的投資,成就了一種撬動指數的“杠桿”效應。由此可以斷定,基金因其在大盤股上的話語權,成為了2006年股市上漲的發動機。 洪都跳水之謎 2006年另一大公案,是始于6月中旬的洪都航空“跳水”事件,其時圍繞著一些相關公司和機構的人士,傳出了一段又一段聳人聽聞的傳言,直接導致了一場機構拋售的“多米諾”結局。 而現在回頭審視基金2006年報,相關的事情或許可以更清楚一些。某種程度上,洪都的跳水,更象是一場機構間圍繞公司未來增長題材的“擊鼓傳花”,當鼓音停止時,一場奪路狂奔成為必然。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2006年買入洪都航空股票的基金管理公司高達16家。其中,買入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是銀華,買入金額2億元,其次是廣發基金,買入了1.78億元,再次是海富通1.76億元。買入洪都超過1億元的有5家公司,超過5千萬元的有9家公司。基本上,洪都成為了很多風格進取的機構投資者爭相參與的一場盛宴。 不過隨后,基金們又進入了一場集體拋售,根據統計,16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旗下基金在2006年的后半段,全部加入洪都航空的拋售大戰中,除鵬華和融通基金外,其余14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拋售市值均大于其當年的買入市值,(當然這其中有股票價格上漲的因素),16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旗下基金,合計拋售了19億元的該公司股票,即便以當年最高價計,拋售股數也達到5000萬股,約占該股在外流通盤的一半。 而在大幅調整后,截至2006年末,持有洪都航空的僅余4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主動型基金,上述基金合計持有量不足在公司外流通盤的8%。伴隨著市場曾經預測的一系列高增長的無法實現,洪都航空又重新回到了曾經有過的平靜之中。 鋼鐵股“躁動”之謎 曾經有人總結稱,偏股型基金去年4季度的業績表現可以用兩個行業來概括,一為金融,一為鋼鐵。而當年上證指數的50%的漲幅就在第四季度完成,因此,“得金融、鋼鐵者得天下”似乎應該是去年基金業績表現的不錯詮釋。 由此,鋼鐵股在去年4季度的集體“躁動”也變的非常引人關注。從表面上看,對于長期駐扎在寶鋼、武鋼中的QFII來說,鋼鐵股行情應該是他們當然的專利。但是,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事情的真相,可以由去年鋼鐵股板塊的領頭羊———太鋼不銹來揭開。 在去年4季度,太鋼不銹一口氣從5.17元上漲到13.06元,漲幅達到145%。期間成交總金額為64億元。成為當季度的市場明星。 而在這個明星背后,正是一群基金的鼎力相助。來自WIND資訊的專項統計顯示,基金在去年合計買入太鋼不銹接近40億元,約相當于太鋼不銹80%的流通盤數量,其中,絕大部分在下半年完成。 也就是說,基金以為太鋼不銹接近期間50%的日成交額在持續買入該股票的在外流通盤,這也就難怪,太鋼不銹會成為鋼鐵股中的領頭羊。 而買入這個股票的基金,合計包括約21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偏股型基金。其中,買入金額最多的正是去年業績漲幅第一的基金所在的景順長城基金管理公司,該公司去年合計買入太鋼不銹接近8.3億元。以年末均價計算,約合1.4億股,超過該股15%的在外流通盤。 另外,南方基金也是太鋼不銹的大胃口買家,年內8億元的買入總金額,也要掃落幾乎同樣的流通股數。 緊隨其后的公司包括,銀華基金買入4.38億元,華夏基金買入3.74億元,鵬華基金買入2.58億元等等。共計有21家基金管理公司大手筆增持該基金一路將該股推上高位。 另外,在鋼鐵行業的龍頭公司———寶鋼股份身上,也發生了十分類似的事情,繼上半年大舉出貨寶鋼之后,各家基金在4季度大規模回流,這使得基金年末持有寶鋼的股數,達到在外流通股本的30%———恰是所謂的“控盤線”。同時,基金年內單向買入寶鋼的金額也達到了寶鋼在外流通股本的73%,這同樣是十大權重股中第二高的位置。 基金“家底”之謎 上述分析或許能夠解答很多投資者關于2006年的疑問,但是,對于投資者來說,基金在2006年又埋下哪些種子,作為2007年的主要持倉,或許更引人關注。尤其是,一些基金公司的“家底珍藏”,對于投資者也是一個開拓視野的好機會。接下來就是本報基金周刊,根據專項統計列出的,單個基金管理人2006年買入股票流通盤比例的前五位。值得提醒的上述統計是按照年內均價做的統計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位,龍元建設。大成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去年買入3.77億元,約占流通盤比例40%,其后該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又多次減持,截至去年年末尚持有該公司28.37%的流通股。 第二位,華發股份。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去年買入該股2.532億元,越占流通盤比例30.77%,此后,相關基金陸續減持4.55%,截至年末,該公司旗下基金交叉持有該股20.86%的流通股。 第三位,赫赫有名的滬東重機。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去年買入該股4.81億元,約占流通盤的30%,其后,相關基金陸續減持,截至年末,該基金公司旗下持有該股1890萬,占到流通盤的19%。 第四位,山西汾酒。銀華基金管理公司去年單向買入4.6億元,約占該股流通盤27%,其后,相關基金略有減持,截至年末,該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持有該股1460萬股,占流通盤14.3%。 第五位,華魯恒升。華安基金管理公司去年單向買入該股2.6億元,約占流通盤25%,截至年末,其后減持幅度加大,截至年末,華安基金持有該股流通盤8.5%以上。 除此以外,當年度被列入基金管理公司重點買入對象的還包括,航天信息(富國基金)、馬鋼股份(易方達基金)、關鋁股份(博時基金)、福耀玻璃(南方基金)、王府井(嘉實基金)等,這些個股作為基金公司重點品種,還是值得投資者留心觀察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