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開啟新國企樣本研究的大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22:52 新浪
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穩居市場頭把交椅的國營企業一夜間黯然失色,不是紛紛倒閉,便是紛紛轉型變賣,更有很多成為國家為了穩定社會秩序、減少下崗人員而不得不利用納稅人的錢供養著的“殘疾兒”。一直生長在計劃經濟溫室的國企在走向市場經濟時,曾經在市場上的主導優勢便一去不返,這種占有大量資源卻難以為生的現象恰如拿著金碗在討飯。這也更加的凸現出國企在管理上的先天不足。 可在中國進入WTO后,政府對國企的保護又能維持多久呢,是否在以后的市場角逐中,真的要永遠抹去國企的名字。當越來越多的中芯國際、比亞迪這樣純粹的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千方百計地為員工創造福利,增加那些本可以不必有的社會成本時,中國的國有企業正在加速國企改制,剝離社會職能,卸下包袱。 更重要的問題是,已經是全球化市場競爭的今天,中國的成長型企業以及成長型品牌該何去何從? “對于這個問題,我顯然無力回答,也不能清晰地告訴讀者。我所能夠做的,就是以企業發展史與企業案例研究的形式再現當初那段歷史,從歷史中我相信人們可以尋找到蛛絲馬跡,從歷史中我相信人們可以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研讀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的邏輯性,以及中國企業的努力、艱辛與‘也可以說不’的精神。” 知名產業經濟觀察家、中國品牌營銷學會常務理事韋三水先生如是對記者說。 多年來,韋三水先生一直在研究中國企業成長模型,并相繼研究了幾個案例:中糧集團的命運沉浮、燕京啤酒25年的成長史、北控集團的瘦身運動,以及夏利汽車的成長與發展歷史。在北京三十度空間傳媒策劃出版機構的全力支持下,他相繼完成了三本著作:《中糧命運》、《燕京天下》與《夏利中國》,形成了現在的“三水企業研究書系”。這幾個案例都毫無例外地體現出一個共同的特征:以變革作為企業文化和企業成長哲學中的核心與靈魂,變革的另一面也恰恰是沉浮,面對沉浮要勇于“說不”。 在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中國民族工業涅槃重生的今天,韋三水先生關于中糧集團、燕京啤酒、北控集團、夏利轎車的個案分析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正如他所言,“我所研究的對象企業幾乎都是民族企業與民族品牌,并試圖通過這種研究來尋找到在全球化體系下中國產業經濟能夠抵御一旦突襲而來風險的一座‘城墻’。同時,試圖通過一系列成長型企業歷史的梳理,來勾勒出中國的產業經濟在全球化體系下的發展脈象,以及背后的邏輯性。” 當作者的這樣幾本書相繼面世的時候,有人對作者提出了相當大的質疑,認為作者是所謂中國國有企業的張目者,是現代新國企論的鼓吹者,是中國成長型企業的“自大狂”。 “不管我被人貼上什么樣的標簽,我都堅持一個觀念: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企業也當是如此。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抑或跨國公司,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原罪’。發現好的,丟掉壞的;吸收好的,消滅壞的。其實,就這么簡單。”面對質疑,作者如此坦然回應。 著名整合營銷傳播專家鐘師先生對此評論表示:“三水企業研究書系”由專門致力于中國成長企業模型研究的韋三水所寫,他既具有多年的傳媒從業經驗,又具有以企業案例研究和歷史回顧的視角來解讀當代成長型企業的經驗,這套書系還將會繼續完善豐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最新力作《夏利中國》是近來第二本由中國年輕人所寫的有關汽車企業發展變遷的書籍。中國的造車人越來越年輕,中國汽車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年輕,當然記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歷程也理應由年輕人來完成。正因為中國現代汽車產業和消費市場的‘年輕氣盛’,才能以其蓬勃活力迸發出巨大的能量。歷史應該關注這段特殊的產業成長史,應該有更多的產業記錄者來書寫這部中國活力產業的大書。” “三水企業研究書系”中有關國企改革、成長以及分化論的問題,似乎在專業的藩籬分割之下屬于經濟學家和企業管理的專利。可是有些經濟學家似乎總是存在著固有的以正統自居而表現出來的傲慢與偏見,根本不容其它專業或人士越雷池一步。可他們的夸夸其談似乎并沒有為中國國企改革和經濟發展開出什么靈丹妙藥。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常修澤教授表示:“作為有益的嘗試,韋三水結合企業成長的運營機制和過程分析,從微觀角度透析了中國成功民族企業與自主品牌的成長歷程,于精微處見宏大。雖然這種個案分析不能成為普遍適用的定律,但對于涅槃重生的中國民族工業來說,無疑具有啟示的意義。”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