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大擴容冷卻估值泡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2:14 《資本市場》
作者:魏東 ◆避免形成泡沫的解決方案有兩個:一是給資金一個合理的宣泄途徑;二是大幅提升容量,使風險不會迅速在少數個股上聚集。從管理層角度考慮,讓市場冷靜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加供給。 隨著中國人壽的上市,隨著眾多權重A股股價均大幅超越相應的H股股價,近期有關定價權的爭論逐步白熱化。這種爭論其實沒多大意義,因為國內市場本質上就像一只水桶,桶內桶外的世界也許在很長時期內都不具備可比性,雖然大家都同股同權。 以前國內市場大市值權重股低于H股被認為是合理現象,即使在工行上市之初,工行股價低于香港市場也算正常。當年中石油等巨無霸只要表示一下準備發A股的意向,市場都要以下跌還以顏色。而如今,大家都在問,中國人壽為什么只發15億股而不是50億股來滿足大家的需求饑渴? A股超H股的合理性 國內的投資者正在尋找一種合理性,比如,大家在尋找中國人壽或中國石化A股股價超出H股股價近60%的理由。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能有深遠的、現實的影響。 首先,誰是影子價格?如果A股具有定價權,那么H股市場可能僅僅是一種影子價格,最終還會向A股靠攏;問題是,A股取得定價權是靠海外市場的價值誤判還是國內充裕的資金推動? 其次,國內市場是否已進入由資金推動的市場?在儲蓄資金迅速涌入加之短期缺乏合適投資品種的背景下,如果說2006年是以價值發現為主線的話,2007年市場可能已經開始逐步轉入由資金推動。 其三,到底是資金還是企業價值決定股票價格?很明顯,資金可以決定短期資產價格,但不可能長期偏離由企業未來實際回報所決定的真實價值。所謂“泡沫”就是市場價格已經遠遠超出其實際價值。最終,我們面臨的實質性問題是——國內股市是否進入泡沫時代? 探討究竟是國內投資者“錢多人傻”,還是海外投資者比我們“少看了些什么”而產生價值誤判,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而我們現在更關心的是,這種“水桶格局”對投資會有什么啟示。 在未來眾多國企上市的背景下,定價權不僅僅牽涉到投資銀行的利益,更牽涉到此時的大股東利益,即國家利益?赡芄芾韺右苍谙,如果海外市場相對低價是由于外資投行集體“陰謀”所導致,而國內又有承接能力和需求,以后大家就在國內發行即可。但我想這可能也不完全是價高者得的事,如果目前由于國內資金充裕,大家都在國內高價發股,未來產生大批“怨民”也不是什么好事。 增加供給讓市場冷靜 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水桶”市場,一方面是桶內的缺乏有效投資出路的儲蓄資金快速釋放,另一方面是看好人民幣升值的海外資金在不斷想方設法擠進來,導致桶內的水壓不斷上升,如果持續升壓,泡沫的形成將難以避免。 這種資金泛濫并不是中國面臨的獨特問題,在暫時仍以美元為基本結算貨幣的全球背景下,我們面臨的是近乎全球性的資金泛濫,如果美國的雙赤字局面無法逐步改變的話,這個問題將更加嚴重。從去年的商品牛市,從私人投資資本(類風險投資)加速向全球滲透,可以初步體會到這種貨幣泛濫的威力。 避免形成泡沫的解決方案有兩個,一是給桶內的資金一個合理的宣泄途徑,如QDII;二是大幅提升桶的容量,即增加優質IPO的供給,把市場做大,使風險不會迅速在少數個股上聚集。 很明顯,從管理層的角度考慮,讓市場冷靜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加供給。 一方面,相對2006年2100億的直接融資來說,2007年可能有更多、更大規模的IPO或再融資出閘;另一方面,我們將在2007年迎接近4000億已經可流通的原非流通股的上市。 近期證券市場沉淀資金的速度非常令人吃驚。以工行、中行為例:工行自2006年12月27日以來流通盤換手率近90%,買入的投資者目前都處于虧損狀態,中行自12月29日以來的換手率近80%,買入的投資者也都處于虧損狀態;僅僅以這兩只個股看,有近500億的資金如果不斬倉的話,暫時也只能在高位“站崗”。 資金推動的市場,相對于2006年價值發現推動的市場而言,波動性會更強,投機性也會更強。 (作者為華寶興業基金公司基金經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