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變味的政府采購需用制度矯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4:1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每年的政府采購規模都超過3000億元,其中約5/6的份額屬于地方政府采購。按此規模計算,如果各地政府的采購節約率能夠提高一個百分點,那么全國就可以節約資金約30億元。然而,變了味的政府采購已經遠離了節約和反腐的初衷。在一些地方,明明是1100元能買到的打印機,一經政府采購就成了1500元,而且還無還價余地。 政府采購中喜歡買貴的已經成了一種公害。據媒體報道,某地政府采購臺式電腦,每臺價格的預算竟達到2.5萬元。政府采購本來是要“分散腐敗”、避免腐敗,卻演變成了“集中腐敗”。鑒于政府采購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溫家寶總理日前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把政府采購列入“商業賄賂比較嚴重”的領域,要求重點查辦相關案件。 政府采購為何變味了呢?人作為一個經濟體,具有天然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沖動。在政府采購過程中,負責采購的官員與供應商之間存在著一個隱性的共同利益聯結點:供應商想讓產品賣出更好的價錢,負責采購的官員想通過對所購商品加價獲取更多的回扣,兩者在拉高所采購產品的價格方面存在著潛在的一致性。倘若監督不到位,政府采購過程不透明,負責采購的官員與供應商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很容易“合謀”達成一個對雙方具有約束力的私下協議,共同干損公肥私的勾當。 除了收益,決定腐敗行為能否付諸實施的還有成本因素。從所付出成本的角度來看,負責采購的政府官員通過抬高產品價格所增加的相關成本,是完全由納稅人承擔的,其本人并不需要為自己的謀私行為付出成本。對供應商來說,與采購官員合謀達成協議,自身利益不僅不容易受損,不必承擔額外成本,還有許多“意外”收益。比如,在與腐敗官員合謀的情況下,拖欠貨款的情況一般不會發生;一旦官商勾結的腐敗鏈條形成,由于供應商掌握著采購官員腐敗的證據,采購官員不敢輕易“移情別戀”轉而購買其他供應商的產品。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政府采購中所存在的潛在腐敗沖動是比較強烈的,必須從制度設計上加強對被采購官員的監督和處罰力度,讓其承擔遠高于收益的風險和成本,同時,必須確保政府采購的公開和透明,從制度層面把暗箱操作驅除出去。目前,政府采購者往往同時也扮演者監督的角色,這種自我監督體系的設計不僅無法預防腐敗,還由于消除了官員的后顧之憂而讓其更加肆無忌憚。還有一種監督是圈內監督,即虛設一個由本系統擔任的監督環節,這種監督雖然從表面上看較之上一種監督機制更進一步,但同樣擺脫不了自我監督的烙印。 因此,必須使監管與采購成為完全的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這需要建立起一種超越圈內監督的更為有效的監督機制。這一監督機制必須利用起民眾的監督力量,即通過對政府采購透明度的提升,將監督的力量擴大到整個民眾層面。事實證明,無論在哪個國家,這種監督機制都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遏止政府采購中的尋租行為,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