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天不足 無序競爭 觀念落后太陽能產業遭遇三大瓶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00:44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周婷 作為最有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太陽能產業被看作是完成節能降耗指標的“排頭兵”。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集熱器生產國和使用國,但是卻沒有形成一條清晰的太陽能產業鏈。專家指出,太陽能產業存在三大瓶頸:原材料、設備和技術依靠進口,使得產業先天不足;技術門檻過低導致無序競爭,又使得后天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而缺乏鼓勵政策,傳統觀念使得這種清潔能源沒有用戶市場,這是亟待改變的最根本因素。 核心技術依賴進口 太陽能產業在我國正式起步只有10多年的時間,目前在設備、工藝、技術、設備和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引進、消化和吸收,多數核心技術,特別是硅材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在整個產業鏈中,原料、技術和設備已經被國外壟斷,國內太陽能企業能做的只有終端設備的研發和生產。 全國人大代表、國內太陽能知名品牌皇明集團總裁黃鳴說:“90%以上的原料和設備進口,90%以上的產品出口,我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硅片焊到一起,中國成了另一個‘世界加工基地’。雖然干的是高科技產品,但是仍在低檔次的加工水平,和皮鞋、領帶沒有區別”。 無序競爭導致惡性循環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太陽能生產企業已達3000多家,打著太陽能發電、發熱旗號的產品和企業層出不窮。“雜牌多,市場亂”是目前太陽能市場的寫照。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約500萬臺,其中90%以上是各種小牌子。從產品外觀看都差不多,但質量、價格差別卻很大。 市場不大,但參加競爭的企業卻很多。為了生存,太陽能只能像家電那樣玩“價格戰”。黃鳴說:“既然做太陽能的就是一個高級焊工,那些沒有資質的企業、不符合技術標準的企業都能進來,就是因為設定的技術門檻太低了。這種自由競爭導致了今天的惡性循環。” 黃鳴痛心地說:“不降價,就沒有市場,就沒有客戶。用戶根本不管你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怎么樣,只認便宜。而太陽能熱水器不像普通電熱水器,對設備的技術要求很高,一旦使用了不合格的或者質量不達標的設備,用不了多久就壞了。可是用戶沒意識到這是質量低劣的企業導致的,反而把這筆賬算到了全部太陽能企業的頭上,從此就恨上了太陽能。” 觀念落后是最大瓶頸 黃鳴認為,制約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來自人們觀念的不認同。一些建筑行業出于設計外觀的考慮,不贊同在頂樓安裝太陽能電池;一些用戶由于生活習慣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太陽能;還有部分用戶因安裝使用不當而抵制太陽能。據了解,目前北京有三分之一的住宅小區不讓業主在頂樓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理由是影響整體美觀,或者頂樓居民反對。 使用者的不贊同使太陽能設備沒有國內市場。一方面國內產業規模擴大,競爭者逐漸增多,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卻不能得到同速的擴展,所以大部分國內企業只能尋求出口獲得利潤。但是靠低價位進軍國際市場的做法很快受到了阻撓。面對我國大量出口太陽能終端設備,歐洲部分國家為了保護本國企業,采取限制從外國進口相關產品的政策。這無疑使國內太陽能生產企業雪上加霜。 應采取鼓勵用戶使用政策 “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減少能耗20%,減少污染物排放8%。去年,能耗首次出現了下降,但沒有完成降耗4%的目標。而太陽能技術作為煤、原油等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既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減少常規能源的消耗,正是一舉兩得。 但是,作為新能源的代表而被寄予厚望的太陽能產業卻陷入了一個死結:一端是沒有核心技術、只能重復低端加工的無序競爭環境,另一端是缺乏用戶認同、萎靡不振的消費市場。既然推廣太陽能的根本目的在于節能減排,那么必須要通過政府出臺鼓勵用戶使用的政策,才能解開這個死結。 黃鳴認為,應該從三方面推進相關政策:一是強制推行太陽能產業國家標準,使得一大批不符合資質的企業被淘汰出局;二是要對太陽能生產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稅收方面予以優惠政策;三是要對太陽能使用者予以優惠補貼,尤其對貧困人口和農村人口實行補貼。 “使用太陽能的成本要高于常規能源,所以美國也出臺了類似的補貼政策,鼓勵有條件地區的人們廣泛使用。我們要想要回藍天,也應該這樣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