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榮華實業偷換概念 澄清公告漏洞百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 03:3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石麗暉 針對本報3月1日發表的《張嚴德上下其手 榮華實業末路狂奔》一文,榮華實業昨日發布了《澄清公告》,其解釋漏洞百出。 納稅解釋實屬偷換概念 榮華實業在《澄清公告》中稱,“在增值稅方面,淀粉副產品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998)78號文件規定免征增值稅;在所得稅方面,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國有農口企事業單位征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7]49號)規定,……本公司的農產品初加工可免征企業所得稅。” 本報前期的報道中,明明質疑的是上市以來12億元淀粉收入應繳納的增值稅,榮華實業為何以“淀粉副產品”來偷換概念?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998)78號文件中,免征增值稅的貨物包括飼料、農膜、部分化肥、種子等,根本不包括淀粉。相反,國家稅務總局明確指出,農業產品是指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水產業生產的各種植物、動物的初級產品。從淀粉的生產工藝流程等方面看,淀粉不屬于農業產品的范圍,應按照17%的稅率征收增值稅。榮華實業自2005年以來,報表實現了3億多元的淀粉收入,而增值稅納稅記錄為0。 《澄清公告》中引用的國家稅務總局[1997]49號文件,規定“對國有農口企事業單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初加工業取得的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并明確指出,免稅農林產品初加工的范圍中,糧食初加工是指“通過對小麥、稻谷、玉米、高梁、谷子以及其他糧食作物,進行淘洗、碾磨、脫殼、分級包裝、裝缸發制等加工處理,制成的成品糧及其初制品,具體包括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粉、豆面粉、米粉、蕎麥面粉、小米面粉、莜麥面粉、薯粉、玉米片、玉米米、燕麥片、甘薯片、黃豆芽、綠豆芽等”。 榮華實業再次偷換概念,一榮華實業曾是集體企業,現在是民營企業,從來都不是“國有農口企事業單位”,如何享受該政策?二該文件中的免稅范圍中,根本不包括榮華的主業淀粉加工。榮華實業企圖將玉米粉和玉米淀粉混為一談,顯然是低估了人們的判斷能力。 榮華工貿早已資不抵債 榮華實業在《澄清公告》中仍然堅持,有兩個工商登記注冊號、分別顯示開業的榮華工貿(注冊資本為6000萬元的甘肅省武威榮華工貿總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的武威榮華工貿有限公司)是一家公司,是變更而來的,雖然這與甘肅省工商局的回復完全相反。甘肅省工商局認為,這樣的兩家公司是分別獨立存在的兩家公司,不是變更關系。 榮華實業稱,榮華工貿總資產和凈資產增加是“通過近20年的經營積累才形成的,注冊資本變更是同企業發展規模相一致的”。其實,榮華工貿的家底絕大部分是由武威市某金融機構發放的巨額貸款建設起來的,目前貸款本息合計13.5億多元。2001年榮華實業上市后,本金一分未還。 注冊資本膨脹了8倍的榮華工貿,其實早已負債累累、資不抵債。名下的上市公司股權被司法輪候凍結,資產不是抵債就是抵押;窮困潦倒的它甚至偷偷拆賣掉屬于金融機構抵押物的榮華味精生產線。 《澄清公告》中稱,“榮華集團是一個社團組織,不是企業法人,而榮華工貿是在工商部門登記的企業法人,兩者不能混為一談”。記者知道榮華集團是“榮華系”的統稱,但不知道它還是一個“社團組織”,是否在民政部門登記過呢?這個“社團組織”權力不小,對榮華工貿、榮華味精等企業法人的財務管理、人員任命、組織機構有完全的掌控能力。一份由甘肅省有關部門、甘肅省證監局聯合撰寫的調查報告中寫到,“2003年底,榮華集團總資產達32.9億元,凈資產14.7億元”。看來,沒搞清榮華集團不是企業法人,是社團組織的,不僅僅是記者。 股東關聯關系不容抵賴 針對報道中指出榮華實業第一、第二、并列第三、第六、第七、第八位股東間的關聯關系,《澄清公告》聲稱融達、華信(榮華實業并列第三大股東)“分別出具了承諾,承諾彼此之間不存在關聯關系,也不屬于一致行動人。各股東相互獨立,彼此之間不存在股權控制關系。” 但要知道,關聯關系認定根據是“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不僅僅根據股權關系,也不是根據各自的承諾。對榮華實業七大非流通股股東同受張嚴德一人控制,前面報道有詳細說明,這里不再贅述。 可以補充的是,第六大股東甘肅省武威飴糖廠,公開的身份是由原武威市鄉鎮企業管理局出資成立,實際上連經營地點都不存在。由武威市鄉鎮企業管理局蓋章確認的公司登記經營場地(武威市涼州區沿河東路18號,東臨高壩鎮新關村四組承包地、南至高壩鎮三組承包地、西至榮華派出所、北至榮華東路,經營場地總面積20000平方米),其實是武威永鑫有限公司和榮華實業“三酸”(賴氨酸、谷氨酸、乳酸)的籌建地,根本沒有武威飴糖廠的所在地。榮華實業的第二大股東武威塑料包裝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也根本沒有工商登記,榮華實業提供了一個工商注冊號,被證明是子虛烏有。 在建工程嚴重造假 榮華實業在《澄清公告》中稱,募集資金在建項目進展緩慢,一方面因為銀行信貸緊縮,另一方面因為環保投入很大,還因為大股東及其子公司榮華味精的資金擠占。 2003年底,榮華工貿投資1.48億元建成20萬噸淀粉生產線。而在2003年,榮華實業投資1.03億元,用了70%的資金,建不成50%的產能。對比同行業上市公司豐原生化,其投資4.65億元建成了8萬噸賴氨酸產能,而榮華實業耗資5.8億元建不成5萬噸賴氨酸生產線。為什么榮華實業四個過億元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歷經5年一個也完不成?為什么不集中力量哪怕完成一個?8億多元的投資放在賬上停滯三年,產生不出一分錢效益,如此反常的現象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的解釋就是,這4個項目全面造假,充當了套取資金的渠道。 有例為證,榮華實業募集資金投資項目———10萬噸淀粉生產線,根本就不存在,但榮華實業仍在帳上虛列了1.03億元投資。2006年年底,張嚴德指揮將已被債權人抵押的榮華味精(榮華工貿子公司)生產線偷偷變賣,為了掩人耳目,不驚動債權人,也為了將帳上的虛假資產一筆核銷,榮華實業煞有介事地發布了公告,聲稱為了向重點項目傾斜,處置過剩的淀粉產能,達到了“一石二鳥”的目的,本報對此予以了及時揭露。 記者在前次報道中已預計到2006年年底榮華實業的“走秀”生產,是為了繼續粉飾報表。但沒想到,榮華實業在澄清公告中,將銷售收入、產量均放大5倍。榮華實業為證明其數據的真實性,還提供了8家銷售客戶的名單,不過還是露出了“馬腳”。淀粉本身就是盈利能力低下的產品,8家客戶居然只有一家食品公司,卻有6家貿易公司。榮華實業的大部分客戶處在流通環節,不是終端客戶,如何確認銷售的真實性? 榮華實業的《澄清公告》并沒有澄清所涉及的問題,記者將繼續調查,榮華實業背后的真相終將大白天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