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股東接力造假 *ST科苑兩被掏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3:39 第一財經日報
2007年初,安徽省科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T科苑,000979.SZ)發布公告稱,獲得宿州市政府財政補貼5500萬元用于彌補去年虧損,預計2006年公司業績將實現盈利。政府巨額財政補貼使*ST科苑保牌有望成功,基本化解了“迫在眉睫”的退市風險。 與此同時,中國股市又一個造假的“驚人案例”也浮出水面。*ST科苑自2000年包裝上市后,就陷入了造假、圈錢“怪圈”。兩任大股東“接力”造假,掏空上市公司后抽身退出,留下5億多元銀行債務的“爛攤子”。 包裝上市 招股承諾成空文 *ST科苑的前身是位于宿州市的安徽省應用技術研究所,原為一個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1995年,安徽省宿州科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其中安徽省應用技術研究所占95%的股權。1997年,安徽省應用技術研究所改制后,除了國有股權約占19%以外,其余的都是科苑職工的自然人股,其中,所長汪德榮個人占有近30%的股權。同年,安徽省宿州科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設立了安徽省科苑應用技術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上市時,安徽省應用技術研究所成為控股大股東,約占52%的股份。 *ST科苑2000年上市時實際募集資金約3.88億元。*ST科苑在《招股說明書》中說,募集資金將投入7個項目,除個別項目外,全部是自主開發的高新技術產品,其中有列入國家級及省級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的高科技項目,市場前景良好。 然而《招股說明書》的不少承諾成了“空頭支票”:上市后不久,7個承諾投資項目,就有3個項目,成了“空頭支票”無法實施,涉及金額達1.4億元,超過全部承諾投資額的三分之一。對此重大變更,公司稱因“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技術競爭優勢減弱”等原因所致,一筆帶過。已經實施的4個項目中,有3個承諾投資額在4900萬元左右的“高科技”項目也大幅“縮水”,投資額分別減少1100萬至1700萬元不等,其中2個項目列入國家級和省級火炬計劃。 記者采訪了解到,*ST科苑上市時所承諾的“高科技”項目,僅僅是為了能夠達到上市的目的而采取的包裝措施,既缺乏深入細致的可行性研究,更沒有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法和步驟。上市6年來,這些“高科技”項目非但沒有給科苑集團帶來收益,反而成為企業沉重的負擔。已經實施的3個“高科技”項目花費1億多元,一個雖已建成但沒有投產;有2個雖然已經投產,但是一直在虧損。 現任*ST科苑董事長吳立平說,上市時很多所謂的高科技項目只是在“炒概念”。募集資金項目變來變去,連我們自己都對不上號了。但每年還要硬著頭皮做年報,要“自圓其說”。 違規炒股 巨額資金化泡影 公告顯示,*ST科苑上市后,于2001年、2002年、2003年通過往來拆借給上海坤源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資金1.8億元、1.78億元、1.78億元,截至2004年底,尚有余額17895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00%)未能歸還。為此,深交所對*ST科苑及其責任人進行公開譴責,稱其對這些重大事項此前歷年沒有入賬,也沒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記者采訪了解到,上海坤源是由*ST科苑自己出資設立的投資平臺,由*ST科苑原董事長汪德榮一手控制,由公司原財務總監坐鎮上海掌管。2000年上市之初,*ST科苑就開始通過上海坤源進行證券投資,將巨額募集資金投入股市。統計顯示,其投入股市的資金最多時接近3.7億元,絕大多數是募集資金。 更有甚者,上海坤源還向其他單位融資炒股,融資額達2億余元。2001年后股市低迷,*ST科苑證券投資虧損嚴重。到2002年6月,其沉淀在證券市場中的約1.8億元虧損殆盡。 為了彌補炒股虧空,*ST科苑從2001年起開始向銀行大量舉債。截至2006年11月,公司銀行貸款本息合計超過5億元。公司在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房產、酶工程技術中心大樓等資產,被一一拍賣。 為了彌補挪用募集資金形成的虧空,科苑集團在信息披露上大做文章。一方面隱瞞大額銀行貸款和違規擔保事實。另一方面,用虛擬在建工程、反復進行財務造假的手段來掩蓋資金窟窿。如募股資金項目之一的“年產100噸天然維生素E項目”,原計劃投資4900萬元。2003年年報披露完成投資4899萬元,進度完成98%;規范后的2004年年報披露累計完成投資約3604萬元,進度還是完成98%,就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在建工程投資額一下子大幅“縮水”近1300萬元。同樣的造假手段在其他幾個項目中也都存在,已完工的項目投資額,年報披露的數字4年就有3年不一樣,相差竟然在1000萬元左右。 連環掏空 上市公司陷困境 2002年6月,上海慶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慶安”)投入1.1億元,通過收購安徽省應用技術研究所自然人股東所持的科苑集團控股股東應用技術研究所77.39%的股權,成為*ST科苑新的實際控制人。 公司職工反映,上海慶安重組科苑時,汪德榮等人炒股已形成1億多元虧空。汪德榮等人和上海慶安簽訂秘密補充協議,約定重組后不得對前任進行審計,不得追究前任經營者的責任,汪德榮等高管在拿到巨額轉讓金和以上承諾后,放心退出。 知情人士解釋說,當時上海慶安接手科苑時打的“如意算盤”是:股市已連跌兩年,科苑炒股的窟窿有可能通過股價回漲補回來。而在產業方面,畢竟科苑上市才兩年,不會有大的損失。此外,*ST科苑與上海慶安的醫藥和化工產業具備一定的互補性,整合起來可以發揮雙方的優勢。 但是事與愿違,在接手科苑的證券持倉后,上海慶安不僅沒能挽回科苑此前炒股損失,且“窟窿越來越大”。2002年上海慶安派出5名高管進駐科苑,也未能如愿成功整合化工、醫藥產業,一年后高管陸續撤離。 為了收回自己的1.1億元資金,上海慶安隨后將所持的安徽省應用技術研究所的股權向銀行質押,收回9800萬元。而后,利用自己對安徽省應用技術研究所、*ST科苑的控制權,與關聯公司上海亞安、上海潤安、上海翰亞進行了一系列造假交易,以拆借、受讓委托資產等形式,形成了對科苑集團的欠款,后逐步計提壞賬,瘋狂“掏空”科苑。 通過上述系列關聯交易,上海慶安從*ST科苑“掏出”約2.5億元,其中1.8億元系與上海坤源炒股有關,填補前任大股東炒股虧空。到2006年底,*ST科苑這個名噪一時的“高科技”企業已經是連年虧損,面臨暫停上市風險和退市危機,宿州市政府不得不出手相救。(新華社)
相關評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