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更要關注上證紅利指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03:54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諸葛立早 本報1月31日“觀點·評論”版刊出的《解決上證綜指失真已成當務之急》,讀后頗受啟發。恰如該文作者所言,上證綜指作為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以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在指數計算方法上存在若干問題,結果造成了“虛漲”的弊端。然而,時下不少人,包括一些專家學者卻沒有看到這一點,反而以失真的上證綜指作為評判A股市場的風向標,于是乎,拿了一把不怎么準確的尺子,又偏偏自以為聰明,到處發表講話對市場指手劃腳,這種主觀主義的做法難免跌入陷阱,甚至誤導投資者和市場觀察者合理判斷A股市場的波動趨勢。 對上證綜指“虛漲”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有識之士提出建議,用能夠反映上海A股市場總體走勢的成分股指數取代上證綜指,或者將成分股指數與上證綜指一起并列顯示,從而讓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真正認識A股市場的真實情況。我舉雙手擁護這個建議,期盼相關部門趕快把它提上議事日程,免得一些人明明“盲人摸象”還自以為“眾人獨醉己獨醒”。 在不少人熱鬧地爭論上證綜指的問題時,有一個現象不容忽視,那就是整個市場冷落了“上證紅利指數”。這是一個極大的悲哀。眾所周知,上證紅利指數是挑選在上證所上市的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50只股票作為樣本,以反映上海證券市場高紅利股票的整體狀況和走勢的一個指標。這個指數是當前市場上唯一將客觀的價值衡量標準(現金股息率)作為樣本股排序篩選首要指標的指數,更能客觀地體現長期投資價值所在。隨著股改的順利完成,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益與普通流通股東利益趨于一致,上市公司應該越來越注重通過穩定分紅來回報投資者。上證紅利指數目前最重要的作用是為整個市場提供了價值投資的一個新的參照標準,其示范效應是引導和鞭策更多的國內上市公司成為價值創造的真正源泉。記得上證紅利指數剛剛問世時,不少市場人士對它寄予厚望。他們認為,以紅利為標的的投資,代表著價值投資的一個重要的方向,特別是對于保險資金等長線投資者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隨著紅利指數的推出,其成分股有望很快和上證50指數的成分股一樣,迅速成為機構投資者配置投資組合時重點考慮的對象,有望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可持續的盈利機會。可悲的是,時下不僅市場冷落了它,甚至一些對“泡沫論”研究頗深的專家學者也冷落了它。投資者目前還是把差價收入作為自己主要的盈利來源,是否與冷落紅利指數的市場風氣有關,我看是值得探究的。 這種探究,在上市公司也輕視紅利指數的背景下,更凸顯其現實意義。盡管有種種跡象顯示,2006年滬深上市公司業績有望大幅提升,實現凈利潤再創新高,但上市公司高盈利、高增長的背后卻是慷慨不一。據統計,在已經公布年報的30多家上市公司中,提出派現分紅預案的一半還不到。有的上市公司在實現不低的盈利的條件下,分紅時卻像個“鐵公雞”。有心人曾做過統計,近年來,上市公司選擇以現金紅利方式回報投資者的情況頗不理想。2003年。上市公司選擇分紅派現的,占當年上市公司總數的48.08%;2004年則占53.9%(為近年來最高);2005年則占44.02%;今年,對已公布年報公司的統計,大約占45%左右。標普指數委員會主席曾指出:“穩定、逐步增長的分紅在傳統意義上被公司的管理者用來向大眾傳達他們對自己公司產品的信心、投資者認為長期分紅記錄是一個公司成熟、增長和強大的標志。”對派現分紅的漠視,實際上也是一種對投資者的誤導,使他們形成某種思維定勢,投資收益的來源,只能是市場差價。 前些日子,一位領導曾提出,分紅功能應該是證券市場的第五大功能。這是很有見地之語。忽視分紅的股市,實際上就是一個鼓勵投資者熱衷市場炒作以博取差價的股市。這對投資者注重價值投資,有百弊而無一利。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已經失真的上證綜合指數的議論,少些再少些;對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的“上證紅利指數”,宣傳得多些再多些,并不折不扣地踐行,這才是功德無量之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