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儲蓄搬家:股市崛起的原始動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5:42 中國經營報

  是激情的真正開場還是瘋狂的最后余音?

  2007年開市以來,滬深股市投資狂飆。A股新增開戶數大幅激增、連續多日創下1200億元左右的天價成交量,排隊取款和開戶的往日盛景再現。

  到股市去!國人多年未見的投資熱潮隨著股市的瘋狂開始群情激蕩之時,股市震蕩卻隨之加劇。

  1月12日,滬指大跌102點,為本輪行情單日最大跌幅。

  投奔股市“藍海”

  “具體的數字我不方便說,但我可以告訴你,元旦后的這兩周,每天新開戶的股民數量比去年年底時大概增加3成。”銀河證券廣州五羊新城營業部一位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而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統計,在2006年最后一個交易周內,滬深交易所新增A股開戶數共有175820戶,創下2001年以來的天量。但在今年元旦開市以后,這一天量再次被刷新。從1月4日到1月10日的5個交易日內,新增開戶數達到290709戶!1月10日更是創下63579戶的單日新增開戶紀錄。

  與此同時,上證綜指瘋狂拉上新的高點。其背后的推力,一定程度上恰恰折射出資金流向的轉變。“攢錢買房存錢防老”——國人心目中的恒產恒心在股市熱火朝天的賺錢效應中,已經開始發生動搖。

  在銀河證券廣州五羊新城營業部,記者遇到了正準備放棄小商品批發生意專職炒股的李先生。現年36歲的李先生看起來成熟穩重,不像是一個草率下決定的人。

  就在十幾天前,他剛剛咨詢過一些理財專家,詢問究竟多少資金用于專職炒股會比較合適。

  “投入少了,可能還沒有做生意賺得多,但投入太多又擔心風險。”李告訴記者,他在去年國慶節之后開始炒股,至今收益率已經超過30%。

  “如果把錢存到銀行里,實際上是貶值的。”在征詢多位理財專家的意見后,李決定把現有140萬元資金總額的8成用來炒股,剩下2成留著生活中備用。

  “現在的生意先讓太太照看著,等存貨差不多處理完,就要全心投入研究股市了。依我現在的水平,賺了錢也只是因為運氣好。”在李堅定的目光中,閃爍著對謀生道路重新選擇的期待。

  “瘋狂”的儲蓄

  “我們可以找到一萬種理由解釋股市的上漲,但最原始的力量恐怕還是居民儲蓄大規模的入市。”在中原證券高級策略研究員張冬云看來,正是在居民儲蓄源源不斷流入的情況下,股指才得以如此迅猛地攻下一個又一個關鍵點位。

  端倪其實早已出現!

  去年10月,全國儲蓄存款出現5年來的首次下降。盡管央行2006年全年數據尚未公布,但從各地分支行已經披露的數據來看,居民儲蓄大規模流入股市的跡象已經愈加明顯。

  截至2006年末,上海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455億元,同比增長13.4%,增幅卻比2005年末下降2.7%。其中人民幣存款同比少增169億元,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少增414億元。南京市金融機構儲蓄存款增幅則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9%。

  申銀萬國宏觀研究員陸文磊認為:“雖然居民儲蓄增幅下降并不能直接證明儲蓄流入股市,但這一現象加上新開戶數的增加,以及基金發行的火爆卻可以間接證明。”

  工行廣東省分行某營業部相關負責人則對記者透露,2006年以來居民儲蓄發生了兩個比較明顯的轉變:一是定期存款尚未到期就轉存活期的儲戶數量增加;二是每到

新股發行,就有大批客戶前來提款。“在去年12月26日中國人壽網上申購日,當天取款金額比往常驟然增加2000多萬元。”

  1月11日,在招商銀行廣州花城支行,一位客戶正在理財中心咨詢有關“隨借隨還”業務。該行一位副行長對記者坦承:“最近詢問‘隨借隨還’業務的客戶很多,雖然‘隨借隨還’明確規定借款不能投資于股市,但具體去向其實并不容易監控。”

  言外之意,一直被理性投資者所不屑的貸款炒股,也已經開始死灰復燃。

  基金的推手

  究竟是什么力量吸引了國人博弈股市?一方面顯然是股市一年多來的賺錢效應;另一方面則要歸功于公私募基金的營銷推廣。

  2006年,上證基金指數連續創出歷史新高,全年累積漲幅高達148.19%,基金總規模也隨之連創新高。截至2006年末,基金資產凈值已經超過8550億元,“基民”總人數突破1500萬,基金擴張的規模差不多相當于過去8年的總和。

  元旦過后,業界一度認為被管理層叫停的新基金發行再度風生水起,目前就有3只新基金在同時招募。

  “放開基金發行,相信也是管理層的無奈之舉,與其讓普通居民直接炒股不如讓專業化的基金團隊代為理財。”渤海證券資產管理部一位高層認為。

  與此同時,2006年以來私募基金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成長,成了另一個“吸儲機器”。

  “從年初到現在,我們6個人的核心管理團隊負責運作的客戶資金本金數量,從年初不到1億元增長發展到現在的十多億元。”廣州某大型私募基金組織人王剛(化名)透露,而像他這樣規模的私募基金,在同一座大廈內辦公的至少就有8家。

  王的辦公總部在廣州市天河區的偏僻一角,一幢至今仍在重新

裝修、絲毫也不起眼的
寫字樓
。“股市紅火起來才讓我們感覺到中國的富人真多。”

  據王估計,“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規模總量其實遠遠超過公募基金,因此引入的居民存款可想而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