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中國A股市場浮現泡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10:45 揚子晚報
如果有人對中國股市是否彌漫著泡沫一樣的狂熱情緒還心存疑慮的話,那么,中國人壽(China Life)本月規模高達283億元人民幣(合36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將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家中國國有保險公司的股價在上市首日飚升一倍以上。 過去,如此大的漲幅對中國內地的交易所來說頗為正常。上市價格被定在較低水平,這種操縱方式可以確保上市首日帶來巨大刺激,使得一些在IPO之前申購中簽的幸運投資者迅速成為大贏家。 在漫長的市場低迷期間,新股發行被暫停一年多時間,直到2006年5月才重新啟動。暫停新股發行的目的,是為了配合大規模的股權分置改革計劃,為市場構建一個更加健全的基礎。 此后,中國大型上市項目的股價在交易首日的平均漲幅僅約38%。 中國官員本希望股改能夠改變市場和投資者行為,但中國人壽上市首日大漲,仿佛亮起一盞閃爍的紅燈。股改的目的,意在減持上市公司中大量的非流通國有股。 對政府而言,它希望通過出售自己在這些企業里的股份而獲得一些經濟利益,因此,如果上市首日股價飆升,無疑意味著一場災難。在中國人壽案例中,政府本可多籌30億美元的資金。 但與過去不同的是,中國人壽首日大漲的導火索,并不是因為定價偏低。鑒于投資者對股票的需求很高,因此,承銷商在定價時已相當大膽。 中國銀河證券(Galaxy Securities)的一位高級經理表示,許多國內投資者認為,在目前的牛市,基于未來收益對股票進行定價的傳統估值方法沒什么意義。銀河證券是中國人壽的上市承銷商之一。 過去12個月內,上證綜合指數已累計上漲120%至130%,并于本月16日再創歷史新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出現了一波新的私人投資者。與不斷涌現的新共同基金和受制于有限投資額度的外國投資機構相比,他們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這種在中國被稱為“私募基金”的大型投資機構,與對沖基金類似,它們募集資金,通過某一經紀機構進行股票交易。 中國政府將希望,中國人壽上市首日股價飆升是個例外。內地的股票交易所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希望吸引更多企業前來上市,今年的籌資規模可能會超過香港。 目前已有95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其中,同時在內地(上海或深圳)上市的企業不到一半。 中國內地股市的繁榮,也導致兩地上市企業在香港和上海的股價差異更加明顯。 去年3月份,在26家兩地上市企業中,約三分之一企業的香港股價高于上海股價。 但是,隨著H股的價格優勢消失,A股再度領先。目前有37家兩地上市的企業,它們在上海的股價全都高于香港,其中許多是遙遙領先。摩根大通(JPMorgan)表示,其中8家企業的A股價格至少是其H股的兩倍。其中以洛陽玻璃(Luoyang Glass)為最,其A股股價較H股高出331%。 中國嚴格的資本及投資管制,阻隔了兩地市場之間的套利交易。受不同的人氣和流動性狀況的影響,兩地的股票交易所就像各自的地產市場那樣截然不同。 在中國人壽A股上市案例中,上海和香港的投資者是非常樂意各持己見的。 在1月9日上市首日的交易中,中國人壽A股的股價翻了一倍,但此前數周已大幅上漲的H股,走向卻與其相反。其結果是,中國人壽A股目前較其H股高出50%。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主席大衛?特威迪爵士(Sir David Tweedie)表示,價格方面的差別帶來了一個難題。 他日前在香港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試圖對一家(兩地上市的)公司進行估值,那么,我應該參考香港的股價還是內地的股價呢?為什么?” 在最近一份研究報告中,摩根大通的三位策略師提出了一個答案。約翰?唐(John Tang)、龔方雄(Frank Gong)和Lan Deng寫道:“全球基金經理似乎已開始將A股視為一個正在膨脹的泡沫,因此,他們不太可能會使用A股股價作為一種估值基準。”譯者/劉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