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秸稈發電產業化面臨成本壓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03:14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阮曉琴 最近,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投資建設的秸稈直燃發電項目在江蘇省宿遷市投產發電。 宿遷秸稈直燃發電項目是我國建成的第一個采用國產設備和技術的秸稈直燃發電項目。該項目的建成將推進我國生物質直接燃燒技術和裝備從依賴國外技術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戰略性轉變。 宿遷秸稈直燃發電項目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總裝機容量2.4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3億千瓦時,年耗稻麥秸稈16-20萬噸,可每年為當地農民提供約5000萬元的收入,實現年節煤1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2萬噸左右。 我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林木總生物量約190億噸,可獲得量為9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為3億噸,若能充分加以利用,可為農民增收近100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到2006年底,全國在建農作物秸稈發電項目34個,總裝機容量約120萬千瓦。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生物質發電55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了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3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 目前,國家對秸稈發電實行優惠電價政策,上網電價高出燃煤發電0.25元/千瓦時,并且還可以享受稅收減免等一系列政策。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生物質發電產業起步階段,成本較高,企業要想完全靠市場賺錢,維持生存并求得發展,仍是勉為其難。 面臨的困難包括:一、目前國內缺乏專門燃燒農林廢棄物鍋爐的設計、生產制造能力和使用經驗,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原料收儲運所需的農業機械稀缺,不能滿足生物質發電的需求。二、我國生物質發電約占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的0.5%,遠遠小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不成規模。三、我國的農林生物質發電產業處在發展初期,政策環境仍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夠。四、國家科研支撐仍顯不足,與生物質發電相關的軟科學研究滯后,如標準、規范規程體系尚未建立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