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巨大需求催熱中國地勘產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04:32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國土資源部地勘司負責人日前表示,全球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仍然巨大,在這種條件下,地質勘查整體態勢強勁。與此同時,我國地質勘查單位改革力度加大,融入市場步伐加快,新地勘經濟格局漸漸浮出水面。 地勘經濟強勁增長 “地勘投資在大量增加,國內資源前景廣闊,地勘單位有用武之地。”國土資源部地勘司鐘自然認為,地勘作為礦業經濟的上游板塊,增長勢頭仍然強勁,發展空間巨大。 他認為,中國地質走出低谷的態勢是國際性的。中國與國際勘查經濟投資相比,基本同步,略有滯后。 鐘自然表示,2002年全球地勘投資處于谷底,只有20多億美元。此后,隨著礦產品價格上漲,中國地質勘查投資總量也從谷底隨之上漲。數據統計顯示,2005年,全球地勘投資達52億美元,接近1997年的波峰(當年全球固體礦產投資57億美元)。 “2006年,全球地勘總投入又比2005年增長20多億美元,單從固體礦產投資總量上就可見一斑。”鐘自然說。而且,固體礦產投資僅僅是其中一部分,油氣資源的勘查投資要多得多。據了解,僅2005年我國總投資就達約380億元。 “地勘板塊作為礦業經濟的重要方面,與開采、冶煉、貿易并駕齊驅的四大產業格局局面越來越顯著。”江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局長王小烈說。 礦產投資主體多元化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地質勘查投資力度的“十五”期間,社會類地勘資金投資卻第一次超過了政府投資。”鐘自然坦言,固體礦產投資主體多元化趨勢愈來愈顯著。 據了解,2000年,社會類地勘投資僅占整個整體投資的30%。2005年,社會投資卻占到70%,政府財政投資只占30%。其中山東、云南等省社會投資占其省固體礦產投資的80%以上。 “投資比例變化的同時,地勘市場主體也在發展壯大。”鐘自然歸納總結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國有礦山企業,由下游企業向上游發展,從開采向勘查發展,形成勘探開采一條龍。第二類是國有地勘單位向下游發展,向礦業企業發展。第三類,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各種形式與礦業企業、地勘單位合作。 鐘自然認為,受歷史原因影響,地勘單位的歷史包袱很重,為此中央政府一段時間內會給地勘單位打“保護傘”。然而,“保護傘不可能永遠打下去。地勘板塊作為礦業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化是大趨勢。”他說。 “目前我們正考慮借助資本運作公司的力量,將手中的旅游資源、礦產資源的‘蛋糕’做大。”王小烈向上海證券報說。 據了解,云南地勘單位、冶金地勘總局、江西地勘單位等正積極向下游發展,步入市場之中。 地勘新技術越發重要 一位礦業專家向記者表示,在全世界礦產品巨大的需求量面前,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哪家企業第一手掌握資源,哪家企業就迅速發展。因此,如果在地勘方面有重大發現,某些企業有可能會迅速壯大。 “特別是近幾年技術發展很快,過后的幾年發展更快,技術的發展對地勘影響巨大。例如,紫金礦業遇到紫金山金礦,一個只有5噸的金礦‘變成’了一個300噸金礦。”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原地礦部地質勘查司司長曾紹金說。 紫金礦業恰恰是地勘經濟的例子。據了解,目前在中國單體礦山中黃金產量最大的紫金山金礦在當時只被評價為一個中小型礦床。從1984年至1994年,國家投入6000多萬元對紫金山金銅礦進行歷時11年的地質勘查后,國家經貿委黃金管理局批準紫金山金礦的表內工業儲量僅為5.45噸,平均品味是4.24克/噸,開采價值并不高。然而,技術出身、現為紫金礦業董事長的陳景河,運用新的工藝路線和評價技術斷定在現有市場價格和礦山技術條件下,紫金山金礦可利用的金礦儲量達200噸以上,達到超大型規模。事實證明陳景河的判斷正確,紫金礦業也由此成為礦業的一匹“黑馬”。 “我們已經嘗到了地勘的甜頭,每年都按計劃在此方面的投入。”紫金礦業副董事長藍福生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