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言行不一背后:被忽略的外資投行銀行股套利謀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09:46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劉兆瓊 上海報道 瑞銀集團(USB)1月5日大幅上調銀行股估值的報告似乎并沒有改變銀行股的走勢。 1月11日,工行收報5.51元,比1月4日的最高價6.79元跌去了20%多;中行收報4.93元,比最高價5.97元也跌了25%以上。 以工行、中行為代表的銀行股在1月4日最高價之后,旋即開始跳水下跌,除去1月9日中國人壽上市帶動銀行股反彈的因素之外,這兩個銀行股又出現了新一輪的調整下跌。 而在翻云覆雨的銀行股中,QFII卻獲利豐厚。 QFII“謀略” 銀行股幾乎是在“猝不及防”中走出了暴漲行情。 2006年11月,所有國內券商的報告,對工商銀行未來半年內的估值都不超過4.5元,當時工行的股價在3.5元附近徘徊。11月24日,瑞銀發布了《中國銀行股:轉向謹慎》的報告,大幅調低了銀行股的估值,而引起香港市場和國內市場銀行股的下挫,但是隨后,國內工行、中行橫盤整理一個月之后,于12月22日開始發力上攻。 “瑞銀在11月底的報告當時在業內影響很大,但是我們非常懷疑包括瑞銀在內的QFII資金的操作。他們也許是表面唱空,但是實際上買了很多。”一位國內基金經理稱。而持這種觀點的國內基金經理并不在少數。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稱:“QFII是利用了A股和H股市場的聯動效應,通過發表一些報告來鼓吹國內看好銀行股的氣氛,同時自己用QFII的額度買A股的金融股,進而提高H股市場的估值。因為他們獲得了很多這些銀行股的戰略配售,H股市場上的銀行股大漲,就等于他們的對外投資和戰略配售都獲得了相當高的溢價。” 高盛集團、安聯保險公司和美國運通公司斥資37.8億美元,收購工商銀行10%的股份;同時高盛集團又是中國銀行的承銷商,瑞銀和中銀國際也是中國銀行的承銷商。上市之初,工行的戰略配售為180億元,而中行戰略配售大約為39.59億元。其中,國外的投行配售額度占了相當數量,而作為戰略投資者,國外投行的入股價格更低。 “如果這些戰略配售的股票能夠在18個月禁售期之后,解凍賣出,這些投行就能獲得很高的收益。所以他們一方面在A股市場上鼓吹銀行股,一方面也利用自己的額度來買A股的銀行,從而帶動國內基金公司的羊群效應。而由于兩個市場的聯動,H股的價格自然就抬高很多。”上述人士稱。 事實上,這些國外投行大多是上市公司,他們在年底為了提高自己在美國市場上的股價,也有拉高自己的重倉股來抬高價格的需求。 僅僅工行、中行兩家,在2006年年底的最后一周里上漲都超過30%,海外投行賺得盆滿缽滿。 銀行股前程 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7.8,成為歷史新高,人民幣對港幣匯率達到0.9997,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已經超過5%。而作為人民幣升值受益的銀行股,可能將再次成為市場的新寵。 新的《企業所得稅法》有可能在2008年實施。2006年年底,兩稅合并法案正在走程序,預期內地銀行相關的稅率將由原來預期2008年的29%下降到25%,如果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定為25%,內地金融企業的稅后利潤將提高12%左右,資本回報率也將提高12%左右。瑞銀在1月5日的報告中稱,將工行2007年到2008年的每股盈利預測調高至2%-10%,以反映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的影響。 而中國人壽對于銀行股估值的提升仍然“不可小覷”。1月9日,中國人壽登陸A股市場,市場表現十分惜售。按照招股價格18.88元,市盈率達到97.8倍,成為A股市場價格最高的股票。銀行股也受到估值的影響而提升。瑞銀認為,目前銀行股的價格下跌,正好提供了很好的買入機會,并預計在2007-2008年之間,整個銀行板塊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5%。 事實上,在本次銀行股的上漲中,除了QFII資金之外,仍然有大量的基金、私募看好銀行股。而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稱,“雖然在這次銀行股上漲中,QFII獲利很多,但是最后拉動銀行股的卻是民間私募。特別是來自浙江的資金。” 但是銀行的不良貸款仍然成為業內擔心的重點。 券商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未來更嚴峻的制造企業的不良貸款將有可能導致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其不良貸款比例則高到中國銀行整體不良貸款比的1.5倍到2倍。 “其實銀行股今年的飆升還有一大因素就是大家對宏觀經濟預期曾經一度比較低,但是后來的數據比較高,所以預想中的不良貸款沒有原來的高。”一位基金經理稱。 摩根士丹利對2006年中國GDP的增長速度預期曾經在6個點左右,后來感覺這個數字和實際情況相差甚遠,上調到7點多,而實際上中國2006年的GDP增長速度超過10%。高速的經濟增長掩蓋了銀行可能出現的不良貸款,“但這并不表示中國經濟會維持長久的高速增長。” 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在未來至少十年時間里,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都是非常難以減弱的,這是人口結構因素促使的一個必然結果。”交銀施羅德基金投資總監李旭利撰文表示。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