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轉型分論壇實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15:16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2007年1月13日9:00-17:00,第11屆(2007)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國資本市場——從制度變革到戰略轉型,與會嘉賓將以“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轉型”為主題,圍繞“大型國企回歸A股、中國藍籌股如何建立、市場資金來源和2007年股市發展步驟”等問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新浪財經提供獨家網絡支持。以下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轉型分論壇實錄。

  主持人崔勇:我們這個論壇主要的議題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轉型回歸A股與藍籌股市場,我們演講的專家一共是這么幾位,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上臺。第一位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教授。第二位是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朱武祥教授。第三位是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先生。第四位是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何佳教授。長江商學院周春生教授。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施煒先生。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曹遠征先生。

  首先歡迎幾位來到人民大學,我們今天組織的這個論壇在上午我們已經看過來了,時間是比較緊迫的,上午我們每位演講嘉賓每位有12分鐘的時間,但是還沒有演講完,我們這個模塊的總時間是一個小時,相對各位專家來說時間更有限了,我希望大家以3分鐘的時間把自己就這個模塊主題“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轉型:回歸A股與藍籌股市場”這個觀點給大家闡述一下。我們看了一下上午各位演講嘉賓的觀點也是有沖突的,比如說對回歸是空心化還是國際化等等的問題。這個時候我想我們下午的演講嘉賓可能對這個方面的問題更有自己的觀點,大家以3分鐘的時間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我們啟動第二部分研究的時候,大家可能有一些討論,最后給他們每個人一句話,整個的互動過程把你的觀點講出來,我們就結束這個模塊。我們首先還是按照順序講一下。

  周春生:我覺得至少反映了3個方面的情況,我覺得第一個反映了中國A股市場走向繁榮和成熟,我覺得因為走向成熟和繁榮,所以更多地公司愿意回到國內的A股來上市。第二個我覺得這也是上市公司理性選擇的一個結果,那么就像我個人來講,也是這樣的。就是說早年在美國

留學和工作,之所以現在回到國內,是因為現在國內的環境更具有了吸引力。我想像中國銀行和早年的中石化回歸大陸,也是因為大陸的市場具有了更強的吸引力。從國外的情況來看,我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因為美國是資本市場達到頂峰的時候。當年在美國友400多家公司在美國IPO。但是我覺得現在回歸股的市場走向成熟。第三點我覺得公司選擇在什么地方上市,那么一個是看市值的估價,另外也看法律的環境。我覺得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取得了成績之后,發生的很自然的事情。我現在覺得整體上來講,中國的資本市場形式非常喜人。但是我也感覺到,我們在市場火熱的時候,也必須保持一個非常冷靜的頭腦。因為資本市場有它自身的規律,從長遠來看價值還是主導型的。我當時感覺到這些大的藍籌股回歸A股,幫助散戶回歸的價值理念有很大的幫助。我個人希望2007年中國的股市有一個更好的發展,但是我并不認為今年的股市能夠重演上年股指翻一番這樣一個奇跡。那么這種情況實際上在資本市場上,去年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我更愿意看到一個穩定、健康發展的股市。謝謝大家!

  巴曙松:A股之所以沒有回歸,跟我們的投資者特別是基金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基金這樣的投資者,很難有這樣的沉淀。所以怎么樣高度地肯定2006年基金所取得的成績是不過分的。沒有這些投資者,今年的大盤藍籌的發行都變成了對市場的打擊而不是機會。但是在我們展望新的一年的時候,我們要提出來現有的機構的投資者,已經發展起來了,但是過于單一。我覺得要有風格多樣化和差異化的投資者,那么在06年的市場行情我們可以看到,盡管很多的藍籌股已經高于一般的基金很大一截了,但是很多人在買它?因為基金不知道它下一步怎么走,這使得整個基金的發行整體風格的趨同和飄移的問題同樣存在。風格趨同表現在大家都買這個股票,風格飄移體現在我做了大致的測算,因為我本人也正好是證監會的基金評審委員,當時咱們報的產品強調的價值型和成長型。我大致算了一下號稱價值型的基金股市的市盈率比成長型的高。有一些號稱小盤的下半年走得很好,有一些號稱大盤的下半年走得很差。

  所以漂移被我們挖掘的原因也很多,第一中獨有股市板塊的流動。第二個就是我們基金的趨同。本來我們基金公司的業績和待遇各方面都不錯,是一個很好的執業,從基金的研究員到研究的經理。你做這些白馬的股票風險小,我如果去挖掘一些深度的奇才,去對公司的基金進行深度的調查,研究員本身擔著風險,研究員認可了之后還需要基金經理再研究,基金經理又擔風險,所以還不如不擔風險的。所以現在市場上有一個苗頭,就是嚴重限制個人的基金風格,使得一些基金經理開始進入私募基金。我們還需要挖掘多樣化風格的面向中小型的,面向高科技公司的,還要發展一些私募的帶有比較強靈活性的,只要有一個多樣化的基金投資者,這個市場才能夠相對制衡,這個市場才能走得相對平穩一些。

  朱武祥:現在大家對大盤股這么欣賞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投資發生了變化,這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下一步的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亞洲地區國際上分為日本和日本以外的地區。我覺得隨著之后5年中國的藍籌股的環境更好,應該是中國和中國以外的亞洲,就是亞洲資本市場可以這樣說。藍籌股的出現,因為股指理念本身在發生變化。上個世紀初那個時候人們還是銀行的概念,轉化到了市盈率的股指之后PEG的指標也不是很高,股指理念的變化越來越貼近預期概念,預期概念越來越能通過模型來反映。那么簡單地市盈率就不是在現代環境下提出的更好的指標。為什么我剛剛講了機構投資藍籌股?我覺得藍籌股有幾個意義,首先做事的方式不一樣,它不會做小打小鬧的做法,一次性的并購或者是擴張都會對它產生影響。第二方面藍籌股的盈利更強一些,不管是短期的還是其他的都趨向于大盤。第三個機構本身作為組合也是需要購買藍籌股的,在美國也有標準的藍籌股里面有20%來自正常的需求,所以這個結構也是一個博弈的結果,機構買和不買我覺得大家應該找到新的股指理念。中國自己的藍籌股已經漲到大學畢業的程度了,我希望中國多層資本可以推進,能夠從一開始培養出像納斯達克那樣的,像英特爾和微軟、戴爾、Google這樣的。所以資本上另一個最大的功能不是長大了,把它平移過來重新體現事實。更大的功能是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畢業到初中畢業一直到真正培養出藍籌股。我覺得中國資本市場的變化意味著藍籌股越多,意味著資金越多,這么多的儲蓄專一成投資需要通過藍籌股。證監會也在考慮積極貼近創業版,我們可以在5年之內看到中國自己培養的藍籌股。

  楊凱生:從中國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打造藍籌股的意義很重大。我個人看來藍籌股或者是藍籌股培養是需要孕育的,不能人為地創造和速成。我個人有這么幾個看法,第一個過去80%的小盤股在漲,20%的大盤股不真,這是不好的,F在的二八現象和一九現象也不符合市場。我覺得基本的藍籌股就是大對好能夠對等起來,大的企業同時也是治理非常好的企業。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真正講走企業化和市場化的路的也不過十幾年,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這個大與好就很難對等。從這個角度講,我不認為我們現在已經到了可以把大跟好平等起來的時期。

  第二個我感覺從我們市場客觀地藍籌股的來源看出來看,無非就是三個類型,第一個就是國家壟斷的大企業,像金融、航空、機場、港口、石化等等,之所以大,是因為一開始就大。它沒有經歷過小公司大到公司,到集團公司,到跨國公司到全球性的公司的過程,所以這個企業在改革前也進行了一番的工作,包括我們的工行。但是說實話確確實實它存在著先結婚再戀愛的情況,確實需要在上市之后再進行改制,上午楊行長的話很能說明問題。這是一種類型,這種類型我個人感覺我們的大原則當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就是企業上市了,制度和體制上是不是完善了?意識上能不能轉變過來,這確實都是問題。到大公司看,說到上市這都是董事會的事情跟我們沒有關系,F在我們基本上是整體上市包裝出來的,我不是反對上市。但是我們要看到我們現在央企當中有一部分的集團,是過去的改革當中的改造成這樣的公司。這些公司有相當的管理功能,一個行業就分解成了幾十個公司。如果他們資本的完整性、獨立性和管理的邊緣能不能承受得了?我是打一個問號的。

  第三種類型的應該是我們改革開放后我們自己培育出來的一批,比如說家電當中的海爾,過去就是一個鄉鎮企業,現在變成了家電行業龍頭企業。它之所以成為大龍頭,基本上走的都是替代進口,然后占據國內的市場,然后走出國門,然后占領全球市場的過程。但是我們也看到了,這一些像紡織家電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伴隨著行業的發展,企業其實并沒有真正成長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家電的股價是一路下跌的,當然我們現在推出了制造行業更高層的概念就是裝備業,走的也是同樣的路,自主研發,然后跨出國門。但是我并不是說裝備業不應該發展,但是前面有家電業這么一個樣板,能不能走出家電業的困境還是打一個問號的。最后一點就是藍籌的意向不能因為它對指數有影響所以對它議價。大藍籌的企業本身有成長,大藍籌企業如何具備加速成長的功能?我們一般研究都是小企業和中型企業的比較多,光因為它指數大所以給他高議價,這樣確實是資本市場的泡沫,我大概是這樣的觀念。

  曹遠征:去年資本市場藍籌的成長,大概是打破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神話。以前人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不能承受大的藍籌的發展,現在大的藍籌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迷信。你推算一下大概50%的市場是由新發展的企業產生的,包括國航等等。我說認為市場過薄的概念。第二點是認為中國的市場小盤存在,莊家做莊是一個存在,特別是像大的藍籌是向大空間的壓縮,莊家不可能再操作了,所以股票的神仙就變得少一些了。第三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跟莊家相比就是基金的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就是基金的發行越來越多。這體現了價值不再是一個炒作的領域出現。這三種是過去幾年一個很重要的變化,這個變化意味著什么呢?剛才周春生教授講了,他認為是資本市場往成熟的方面發展,往更加規范的方面發展。從我個人的角度看,我認為最重要的轉折性的變化一個就是股權分置改革,股權分置改革是讓大股東和小股東不再博弈。很多的大股東主動把資產轉給上公司的,使公司的業績變得好。第二個就是H股的使用,這是把現代的值投資觀念帶到了市場上。這使得股指有變化,大盤預計比較穩定,所以相對簡單。這是融資到多元化成長型可被預測,所以反而是基金主選的產品。這個理念帶進來之后會對中國市場帶來很大的影響和變化。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使得大盤發行,比如說監管的加強等等,以及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監管機構是花了很大的力氣來解決的。比如說保證金的托管,杜絕了證券公司的違規。那么就效益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上怎么鞏固這個基礎,得到更長遠的發展?我認為現在是一個好的開端,希望可以一路走好。

  何佳:剛才曹老師都講了,其實他們都講得差不多了,早晨我也聽了,我是覺得像人大的研究所講的一樣,我覺得這個是對的,現在確實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有很多的事情你可以批評,但是這個批評會最終證明是不對的,因為每年年初的時候美國有金融年會和經濟年會。那么其中有一個是我們這一代搞IT里面最出名的,他說我們去了很多的發展中國家,每去一個地方搞都失敗了,只有中國和印度沒有去,這兩個地方偏偏成了,所以他懷疑開始講的理論肯定是錯了。國際化應該是A股回歸,從全世界來講,到中國這就是國際化,因為全世界的企業都到中國來了,所以我們大的藍籌股回歸也是國際和的一個部分,也是正常的。走出去也是國際化,回來也是國際化,這都正常。大部分的研究都是講,這個企業一開始在本國上市,然后再到境外上市,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我們這個是反過來的,我們是先出去再回來,F在我們實際上是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結果我們不太清楚,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先是在境外上市再回來是怎么樣的情況,不是很清楚。那么以前做的就是先在國內市場出去,可能國內的市場環境不是很好,出去可以提高企業的業務。有的企業是我的企業本身就在外面,我要做外貿兼、并收購等等。這么看來我們很多的企業還會出去,因為他符合這樣的問題。我們現在很多的企業像銀行,比如說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本來基本的業務就在國內的話,那么回來是完全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可能過來會兼并收購,比如說建行變成了亞洲建行,慢慢地會擴張,所以我覺得回來是必然的,也是國際化的一部分,沒有什么值得爭議的。那么2006年確實很多大的企業回來了,2007年還是會有很多企業回來,回來的量可能很少,哪怕市值是5萬,流通的市值估計就5%,那只有3000億的資金在這里,國外的資金是很多的,在一級市場是8000億,這是人壽的,到底有多少進二級市場也不知道。

  所以這樣的話,對于今年的股票市場怎么走,看不大清楚,應該是正常地往上走,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故事在后面?隙ㄊ沁@么想的,股票應該是往上走會有很大的波動,這也是新興市場必然看到的東西,就是波動比較大。所以投資決策實際上很難做,我們自己也是這樣的,其實供應資金不是很多,大概只有幾千億,國內上1萬個億,流通也不會很多。另外去年整個企業的業績確實比以前好很多,這我沒有估計到。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肯定市場會更好。

  施煒:我們今天這個板塊討論藍籌的問題,從上午的嘉賓到現在的嘉賓,我只有兩點,第一是歡迎藍籌歸來,因為中國資本市場需要又好又大的基石的企業。第二點是要理性,好像現在有一點狂熱,對于公司的估值有一點偏高,為什么?因為好東西少會偏高,好東西多了就不會片偏高。所以回歸一個基本的問題,什么是好企業?評價藍籌的標準是什么?我們就看一下中國有哪些企業值得在坐的各位投資。按照管理學的分析,分析一個企業有沒有競爭的優勢,就是你這個行業的角度與你這個企業的競爭優勢有關系。再一個就是關鍵的是你企業的核心和能力。這兩種理論都有一定的道理,再一個在經濟變化很快的時候,我們說用行業的理論還是有道理的,比如說分析中國的房地產。如果你完全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分析房地產,你不認為他是有優質角度的行業,你只能用行業屬性分析它。有的時候行業產業比較穩定,比如說沒有互聯網革命等等,可能用核心競爭能力會更適合一些。那么中國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一些分析,更多地還是看行業屬性。我們現在藍籌很顯然大部分是上游壟斷性的資源,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很也屬性。那對這樣一些企業,它的核心競爭能力怎么樣,其實所有的人都是打有問號的,因為行業屬性好,所以它是具有一些藍籌的性質。如果我們進一步地分析,從我個人看,我覺得真正的中國的藍籌,應該是競爭性的行業、國際化的行業,應該具有這樣一種屬性。那么再進一步的分析,應該是中國制造的升級。現在中國制造在全球的產業分工中的地位起碼是初級加工和組裝的地位是奠定的,未來的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國企業發展的主題就是中國制造的成長。那么中國制造的成長就看哪些企業可以成長,比如說有一些成長的路徑,向上游延伸。剛才已經有嘉賓說了中國家電企業為什么這么長的時間競爭力不能提升?因為我覺得向上游的提升晚了,因為你長期做的組裝,沒有做等離子和液晶屏幕等等,現在已經有一點困難了,像三星這樣的企業已經搶在中國的前面完成了這些方面。第二個就是品牌國際化,因為中國的很多企業是組裝性,去國外代工的。如果能形成一個國際化的品牌,比如說豐田汽車,比如說豐田制造也是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不能說他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是他們的盈利能夠現在非常行,如果中國的家電等等的行業可以有這樣的國際化品牌,這可能是未來的藍籌的種子。第三個就是制造形態本身的升級,比如說精度等等,像紡織加工可以生產高質量的面料,可以替代歐洲等等的地方的競爭,這樣就可以替代了。像以上的企業可能都是藍籌的種子,但是現在這個種子非常少和薄弱,也不能說沒有。未來除了壟斷性的大型國有企業,要找真正的藍籌,在未來的5到10年內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是很困難的。

  主持人崔勇: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發言,我們現在有一些問題,就是關于我們今天的主題“回歸A股”,那么回歸A股,一方面是讓中國好的企業回來,使中國的投資人能夠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成果。但是另外也有一個很大的想法,就是增加這個市場的穩定性的問題。那么這個市場是不是藍籌這么一個一個回來就能夠增加穩定性呢?我們看了最近剛上的中國人壽,在它上市之前它已經發現了市盈率低了90倍,上市之后又漲了百分之一百零幾。比如說中信證券跟人壽都屬于服務業,但是在人壽上市之前大家都覺得他們已經很高了,但是人壽上市了之后發現市盈率差了那么多,大家反而感覺中信證券不是被高估了是成為了一個價值外幣了,所以從中國人壽上市開始他們第一天漲成了6%,第二一直在漲,所以藍籌上市的意味是不是有一點變味。感覺是不是整個的藍籌來了以后,不一定能起到穩定器的作用,你上來之后市場變得更高,是不是會增加泡沫?所以這是我想問諸位嘉賓的主要的問題,首先希望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曹遠征先生回答一下。

  曹遠征: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不發生在藍籌回歸不回歸的問題,而是在于市場高度的上漲中間,這在短期看是流動性的資金問題,而不是過多的資金問題,過多地資金一定會推動股票的上漲。使得它的股價需要跟估值持平。我們知道在過去的兩年中間出現了問題,過去房地產過熱很多的資金追捧房地產,那么房地產就過高,現在房地產受到了中國的抑制,那么肯定要進出股市。這就是很多人發言提出來的,要警惕這個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基本的看法,在一個波濤洶涌的大海中間任何的東西是穩定不住的,但是在一個平穩的地方對于船的航行是可以把握的,如果是12級的臺風肯定是要翻船的。

  主持人崔勇:香港的股價是20塊,而國內是40塊,那么大部分的都是機構的投資者,那基本上是以基金代表的,那么我想問一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巴曙松教授,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巴曙松:關于人壽我也跟很多的海內外的專家談他們的看法,堅定地認為往上走或者堅定地認為會跌的兩部分人都有,到底誰對呢?如果是這么簡單的話就不用專門成立一門金融學大家這么學習了,復雜就復雜在它的變化很多,大家的不同看法很多。大概在第2聽我寫過一篇A股回歸估值的小文章。比如說在第一個時期擴張的業務,在未來的時期會上升,它的股指就上升。比如說中國人壽能夠獲取很多其他的地區所獲得不到的管制帶來的議價。比如說中國的中信證券可以拿到他的股份,還有我擔任獨立董事的商業銀行,在審批中還沒有定,如果定了就是第一大股東,那么現在這個銀行在年底就上市了,現在是1塊錢,將來可能是8塊錢。所以這個差異很大,包括香港24塊,如果市盈率我沒有記錯的話,他應該是所錯了,上市之后大概是90倍左右的市盈率。但是我也查了一下,我看到日本一個小的保險公司上市是140倍的。還有一個是110多倍?捶ú町惖絺別股的分歧,我們很難簡單地說是泡沫還不是泡沫。但是肯定有一點,就是剛才從機構投資的角度看,在上市的頭一天,我們找了幾個機構的基金經理討論,給了我一個開盤價。一個基金經理跟我算,如果5000股大概配2%大概是多大?金融或者是保險這個領域必須要配置占多大的比例。比如說中國人壽在香港下跌,我看到第一天有6億股的賣空,第二天有4億股的賣空,如果現在沒有類似的機構,那么就有一個內在的平衡力量,現在我們市場上沒有。如果你現在不看好人壽,有這個機制你就賣空它,你自己承擔這個風險。

  主持人崔勇:這可能牽扯到市場定位和市場分割的問題,如果在成熟的市場上資本自由流動,肯定有套利的機會。比如說我在中國市場賣空39塊,我在香港市場24塊買進,因為這個市場是分割的,所以大家可能有這方面的考慮。但是關于我們整個的QDII,包括滬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分割問題,我想問一下香港大學的何教授。

  何佳:你現在要做套利肯定不行的,資本的控制肯定是出不來的,所以建議盡量使兩邊的股票價格可以聯在一起。這方面目前很多的問題還做不了,另外講到了中信證券這個事情,中信證券是沒有賺多少錢的,所以有的時候很難講這樣的事情。日本在飛速成長的時候是80倍的,那流動性過?隙ㄊ沁@樣的。這不僅是中國的事情,全世界都是這樣的,現在資金有的是,好的項目很少,所以錢實際上都在這里。那么現在的問題是說,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泡沫成分。

  曹遠征:人民幣的匯率中間由于種種原因對于利率有影響,因為我們知道利差上中國和美國大概2、3個點,通常利潤上都說漲幅不超過2、3個點利率是流動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問題,需要有好的方法有所緩解,我們說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但是希望緩解一下。

  楊成長:對于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我的基本看法第一個不能簡單把股市的繁榮歸結到流動性過剩,相對我們股市的規模和儲蓄資金來講,流動性過剩絕對不是現在這個階段出現的事情,所以應該說財富相應、情緒和信心這些東西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當然從大趨勢來講,確確實實流動性過?赡苁谴俪勺匀粌r格繁榮的因素,但是眼前的繁榮跟流動性過剩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第二個看法,為什么我們這個階段大藍籌回歸大家基本的概念都是現在的股市為什么這么漲?可能像過去加大供給,國內自有藍籌不足,已經上市的擴大供給。沒有想到新回來的公司恰恰都是好的公司,恰恰會定一個新的價格座標等等,一個不一不鄙意高,這樣對于市場反而形成了在短期來說形成了價格向上的推動功能。整體上來講,應該說大藍籌的回歸是應該具備增強市場能力這個功能,但是在一定的時期里,可能難以發揮這樣的作用,第三個我個人感覺我還不認為現在的,包括一些過高估值的股票是一些機構導致的。我覺得從整體上來講,我們確實存在著資金共贏和大藍籌的資金共贏藍籌的問題,在短期內恰恰對于這些大藍籌股票起作用的,是一部分的散戶資金。如果是游資對著大藍籌,市場的波動會更大。包括人們天然的想法,人壽就要回A股,不管它有多高,我想這要是一個理性的基金,不會像他這樣去做。但是最后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講A股市場確確實實在他定價權的問題,我覺得定價權是我們現在逐步逐步大家認識到了這樣的問題,確實是比較復雜的,但是世界上各個國家,不同的市場所認可的6市盈率確實是不一樣的。你比如說最簡單的就是日本,它的經濟形式和金融狀況,它的利率等等都跟我們相同,世界上長期認可它的也有。你說日本有沒有泡沫?它到目前為止比其他國家的市盈率高得多,所以中國的投資者認可一個什么樣的市盈率是需要歷史檢驗的東西,這是難以直接回答的。

  朱武祥:剛才談到單獨講一個股票很困難,剛才談到市盈率的問題,我覺得估值很容易發生變化。對于中國的企業你可以把中國人壽的規模,它的資金來源,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按照我的理解人壽就是一個最大的公共基金,它也買股票,那么人壽是用錢就可以了,所以它的錢多不多?加上賠付率等等,所以很多的時候看成一個金融機構來看的。所以我覺得評這個東西的時候,在坐的各位要仔細分析,我覺得你要換一種方法,比如說公司里面發行又出機會了,最后發現PEG這個方法還可以管住未來多少年,所以這個理念的變化也是對估值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你們可以回去試一下,我覺得我很難回答這個東西是高端還是低端的。我覺得一開始講發展基金的時候,有很多人寫了論文,當時都說基金是可以穩定的,后來發現美國也沒有穩定。我覺得首先不要寄基金于希望里穩定市場,所以還是希望至少基金比散戶專業一些,比如說你們的父母買風險業務都買基金,所以相比起來基金還是好一點,小公司的成長風險更大,大公司畢竟規模效益還是不一樣的,所以只能說相對改善,不能讓它改善市場。我覺得中國基金公司,我們委員會可以勸導一下,我想可以在國內的基金或者是藍籌股市場的穩定性和純市場好一些。

  巴曙松:剛才朱老師講得很對,我覺得同樣的事件估值怎么樣有兩個方面。比如說中國人壽月初會公布新增的業務,11月份的公布是下降了,那么你可以作為一個不看好的負面的效果。但是為什么下降?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也可以看好,因為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很投資相關的,基金的業績比較好,所以很多的老百姓不買保險買基金了,這是作為收入放的,作為投資收益肯定比較好,你怎么評估這樣的指標和可能為我們新增業務帶來的影響。

  主持人崔勇:在此的老師有第一次見面的,有非常熟的,剛剛我看到施老師已經急了,我有專門的問題留下你。我們說回歸藍籌實際上都是金融藍籌,可能您剛才的發言里面,我覺得您更關注的是民營藍籌,我覺得您怎么樣從小的民營企業里面發覺到藍籌。我覺得我們可以發覺到的就是蘇寧電器,它也經過了好幾年的培育,我想施老師本身是搞管理咨詢的,你就民營藍籌的發展觀點看,制約中國民營藍籌成長和大量上市的整個的過程中間,你覺得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施煒:我先把前面的問題補充一下。因為剛剛說股價的估值,我覺得在中國的市場上多一個角度,中國屬于新興工業化,投資多元和,所有的增長不是連續的,不是線性的,可能業績突然膨脹,當然也可能突然收縮,我覺得我們各個基金和分析估值的時候,包括中國人壽你從目前市場的滲透率來看,空間是無比大的。比如說有一個很好的保險產品,突然有一天業績增長非?,可能要關注中國企業的突然加速度,但是跟成熟的國家比,差距很大。我12月底去了一家目前每股收益最高的公司,他們的領導層我比較熟,他們這個企業比較有意思,你可能要看到中國在鋅加工提升,他從前兩年的8萬噸突然到25萬噸以上,它的加工能力、定價權整個的中國制造對于鋅合金和鉛鋅產品的需求是一個非常的發展。所以以傳統的眼光看就不符合了,所以我覺得應該多一個視角,在我們分析的時候可以更準備一些。再說到明日之花,我個人買股票我基本上不碰民營企業。他剛才已經限定了明日的藍籌是民營企業的藍籌,我自己拿自己辛辛苦苦的錢,買一點股票的時候我為什么不太碰民營企業?因為我自己本身的工作都是接觸民營企業的,我的信心不足。我不是說民營企業的商業模式,那是經營戰略的問題,我們就說他們企業的構成,企業的理念,比如說價值和利益共享的理念,在很多的民營老板心里是沒有的,它比較貪婪,沒有共享就做不了很大。比如說它的組織化的程度,我們經常說的從人制到法制,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包括現在表現好的民營企業,我有認識的,去考察過的,我覺得也沒有完成,這樣的民營企業的股票再成長一分錢也不能碰,你還不如買中國石化,

加油站天天加油嘛。另外中國企業的挑大梁的民營企業家,他本身的心理結構等等的方面是有問題的,他們的成長背景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背景成長起來的,他們的觀念、心態和種種的投機的做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徹底地消除,所以我覺得從總體上來說,我覺得中國的明日之花,要產生的民營企業里面不是說沒有可能,但是也可能只是極少數的企業,小說里面說的能不能堿水里洗幾遍,在鹽水里面洗幾遍。

  主持人崔勇:希望幾位老師對藍籌股有幾句祝福的話吧。

  施煒:希望藍籌股越來越好。

  何佳:我覺得問題比你想象得多,成績比你想象得好。

  曹遠征:我覺得藍籌股的瓶頸已經打破,下面就是一路創新化。

  楊成長:中國藍籌股的成長速度應該跟中國走向全球大型資本市場的速度是同步的。

  朱武祥:希望中國藍籌股可以使得國際資本市場對亞洲資本市場的分類為中國和中國以外的亞洲。

  巴曙松:回歸A股本身就意味著把香港不當成我們中國自己的市場,而實際上香港市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香港市場在國內資本市場改革和沒有融資能力的時候,也做出了貢獻。我們做一個重新的劃分,香港市場、上海市場和深圳市場我們要展開做一個通盤的考慮。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