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美經濟衰退給中國帶來壓力 中國有能力抵御沖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09:26 中國證券網
美國經濟自2001年衰退以后,經5年持續擴張,2006年進入“軟著陸”調整。有人預期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降低到 1.9%到2.5% , 利率降至4%,美元繼續貶值。一旦美國經濟衰退,將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中國又應采取什么手段應對?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美經濟衰退給中國帶來壓力 美國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最大的世界市場。 年8000億美元貿易逆差表明,全 球出口嚴重依賴美國。美國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六大進口來源地,第三大技術進口來源地。2006年1到11月中國出口總額 8750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占21%,加上香港轉口部分,向美國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 35%以上。美國經濟衰退,中國的航運、低端電子制品、家具、紡織品和工藝品出口都可能受到影響。同時,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供應鏈中的主要供應方,而這個供應鏈是靠美國的需求拉動的。因此,美國經濟增長放慢對整個亞洲都是巨大的壓力。有人預計,2007年中國的出口增長率將由23%降至15%。如果政府坐視不管,中國經濟增長率將減少3-4個百分點。 中國完全有能力抵御沖擊 無論各種評論是否準確, 中國必須作好應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準備。盡管有些預測有點聳人聽聞,但筆者認為,這次美國經濟衰退不會很嚴重,對中國的影響比其他國家還要小,通過采取一些措施積極應對,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抵御這樣的沖擊。 從當前來看,中國國內強大的國內投資已經完全彌補了凈出口下降的影響。人民幣升值也沒有影響出口,提高價格導致的數量下降被價格的提高所抵消。中國出口產品的成本中,進口原材料占有極大比例,人民幣升值首先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從長期來看,人民幣緩慢小幅度升值可促進企業使用國際先進技術和資源。國家可以通過增加出口退稅,實行加速折舊,取消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等方式支持出口,特別是支持出口產品的技術升級。 可以預期,人民幣升值與國際經濟衰退,都不會嚴重影響中國出口。 說中國外貿依存度70%是言過其實。統計數字低估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NP)特別是第三產業。按匯率折算為美元同樣低估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國外貿一半以上是加工貿易,進出口重復計算,則高估了外貿總額。 筆者估計我國真正的外貿依存度,可能在 40% 左右。因此,沒有必要夸大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依賴性。中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應得到降溫,內需和進口的作用應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國內市場,且應越來越靠國內市場。如果把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可被長期控制在 50% 左右。 中國產品長期廉價出口會造成“財富貧困增長”, 我們特別應該把這個“財富”理解為國內環境資源。外資加工出口極大耗費國內電力和水資源。 我國環境成本占產品成本大約30 % ,沒有計入產品價格,這才是中國產品廉價的主要原因。 必須取消對國內外消費者的環境補貼,盡快把中國產品的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提高大部分產品包括出口品的價格,以減緩國際貿易摩擦,降低人民幣升值壓力,特別是改變中國環境資源極其惡化的前景。 同時,中國人口巨大且年輕,使中國經濟享受“人口紅利”,但儲蓄率已高到嚇人的程度,按照宏觀經濟平衡儲蓄等于投資的假設,巨大的投資成為經濟高速增長的源泉。但把消費率壓低到 40% 以下,必導致生產過剩,廉價商品進而沖擊國際市場。如果美國經濟衰退真影響我國出口,筆者認為這不失為一件好事,在一定意義上,出口下不來,內需就上不去。 20年以來世界上發生了多次經濟崩潰,沒及俄羅斯、阿拉伯、拉丁美洲、東亞等國家和地區,美國2001年也發生了股市崩盤, 唯有中國實現了歷史上的最多人口的經濟崛起。 每逢國際經濟衰退,中國就積極擴大內需,為各國創造市場。中國實際上早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國際社會發揮著穩定作用。 外部壓力是內部調整的機遇 中國長期高速增長造成極大財富增長,也出現各種不均衡,比如:投資儲蓄過度,消費不足;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高,國防、科技、教育、衛生、環境和國家儲備投資不足;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拉大; 長期的出口導向與對美貿易順差使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美國市場;環境資源以出口方式流失等等。 目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已進入最后十幾年的加速期,從2007年開始,經濟總量可望急增 150%,出現索羅斯所預言的“歷史性的非均衡發展”,這也是中國不懼國際經濟危機,且有能力消化它的原因。但2020年以后,中國將面臨人口老化的難題,經濟必定減速。作為預期,2015年左右在金融房地產方面會有超前過度反應。我們必須在這一時期完成體制改革,克服金融危機,加強國防實力,維護國家安全,實現技術升級,保護環境等一系列任務。以后的經濟增長將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與社會和諧來實現。 這些年內要把急劇增長的40萬億人民幣財富,有效地運用到國防、科技、環境與國土整治,調整社會關系方面來。只靠市場機制和經濟力量是不行的,還要有正確的戰略,依靠文化、國家和社會的綜合力量去實現。 中國高速增長中各種不均衡必須得到調整,從這個角度講,美國經濟衰退給中國經濟調整造成了外在壓力,也是一種契機。能否抵御美國經濟衰退給中國帶來的沖擊,并減緩對世界經濟的沖擊,關鍵是中國能不能真正擴大內需。今后幾年中國經濟可能有所降溫,人民幣繼續小幅度升值,出口增長速度和數量有所下降,貿易順差可能減少,投機資本與房地產泡沫受到控制,這對于中美之間、中國與世界之間的經濟關系,對于中國內部的社會關系,都是由不均衡向均衡調整。(楊帆 作者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