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國企并購難跨三重門 民企異軍突起改寫鋼鐵版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9:25 中國證券報
“中國國有鋼廠之間的并購除了武鋼和鄂鋼以外,鮮有成功的案例。”澳大利亞麥格里銀行分析師劉曉寧向記者表示,“但民營企業之間自發的小型并購正在悄然改變中國鋼鐵產業的版圖。”據悉,沙鋼集團在“吞下”淮鋼后,其實際粗鋼產量達1047.85萬噸,從而超過武鋼集團,躍居全國鋼鐵行業第四位。 國企并購難跨“三重門” 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的整合似乎是“雷聲大、雨點小”:鞍本鋼鐵集團雖已掛牌,但至今仍貌合神離;寶鋼系舉牌邯鄲鋼鐵(600001),但在邯鋼集團強烈反彈下最終黯然而退;山東省擬以濟鋼集團和萊鋼集團為基礎組建山東鋼鐵集團,但目前掛牌時間仍遙遙無期。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所有權、人事和人員安置等問題,國有鋼廠之間的并購尤其是跨省市的并購困難重重;即使并購在形式上成功了,也未必在經濟上是成功的。 我國國有鋼鐵企業眾多,但管轄關系卻紛紜復雜:既有直屬國務院國資委的中央級企業,又有省屬和地市屬企業。管轄關系不一致,導致利益關系難以統一,因而作為企業出資人的各級政府對并購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惠譽評級曾表示:“中國許多鋼鐵企業還在地方政府的掌控之中,它們趨向于保持對本地重要企業如鋼鐵公司的控制,以此使豐厚的地方稅收來源免于遭受損失。” 即使出資人統一了,人事問題也難以解決:兩個并購企業的領導都是平級的,誰來當合并企業的老總?2006年8月初,山東省政府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積極策劃以濟鋼和萊鋼為基礎組建山東鋼鐵集團。但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雙方主要領導無法妥善安排,原本計劃2006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組建和掛牌的時間表只得無限期推遲。此外,企業兼并往往涉及整合后的裁員增效,也讓地方政府不敢輕舉妄動。 即使上述問題都解決了,合并后企業掛牌成功,但這種并購在經濟上也未必是有效率的。劉曉寧表示,由于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政府發動的國有鋼鐵企業并購難以有成功的案例。他認為,有效的并購有兩個要點:一是節省成本,如米塔爾和阿賽樂并購后會在未來幾年節省3-5億美元的成本;二是考慮布局,如中信泰富通過收購國內特鋼廠,在整個汽車用特鋼領域布下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但除了武鋼兼并鄂鋼以外,我沒有看到很成功的案例。” 惠譽評級也表示,現階段,跨地域的鋼鐵企業并購只限于簡單的戰略聯合,旨在獲取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方面更強的議價能力。不少省內的并購雙方缺乏互補性與增值效應,從而導致并購后的協同效應及業績提升的弱化。 民企并購來勢猛 “我的鋼鐵”分析師節勝表示,與國有鋼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營鋼鐵企業發起的市場化重組觸及到鋼鐵主業及其上下游相關產業。 他認為,由于民營企業利益主體單一,規模較小的企業要么相互間實行聯合,要么加入更大一些的企業,表現出相當大的靈活性,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2006年3月23日,文豐鋼鐵和德龍鋼鐵兩家民營企業與邯鋼集團簽署《建立戰略聯盟全面合作協議》;6月8日,沙鋼集團出資20億收購了產能為200萬噸的淮鋼91%的股權;6月25日,沙鋼集團和上海復星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劉曉寧認為,自發的小型并購正引導著當前鋼鐵業新一輪洗牌,悄然改變中國鋼鐵產業版圖。他認為,民營鋼廠的優勢在于成本控制,擅長在比國企更低的資本成本上快速進行擴張,并且管理模式實用、敢作敢為。以建龍鋼鐵為例,其通過入股通鋼、控股新撫鋼、新建雙鴨山建龍和重啟寧波建龍項目,預計2006年其鋼產量會達到1500萬噸,躋身我國鋼鐵業前五名。 無獨有偶,沙鋼集團也在并購中迅速成長起來。統計數據顯示,1-9月份沙鋼集團粗鋼產量為924.41萬噸,加上并購的淮鋼的產量,其實際粗鋼產量達1047.85萬噸,從而超過武鋼集團,躍居全國鋼鐵行業第四位。其他民營企業如國豐鋼鐵、復星集團也在前20名中占有一席之地。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