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大投資時代: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 15:45 第一財經日報
周迪倫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僅僅在七年前,人民幣還受到巨大貶值壓力,但今日,人民幣卻積蓄起巨大升值勢能,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啟動,短短不足一年半時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上升近5.6%。 僅僅在三年前,中國境內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比例還高達17.8%,中國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更是超過了20%,但今日,中國銀行業卻以嶄新面貌亮相在世界面前,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接踵上市,其股權出讓受到全球資金熱捧,其中工行更是作為中國金融的一頭巨象,以A+H方式踏進全球資本市場的浴缸,成就了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之IPO紀錄。 僅僅在一年半前,中國A股市場還是風聲鶴唳一片狼藉,千點“鐵底”一度被刺穿,市場參與者皆成驚弓之鳥,但今日,中國A股市場上證指數較彼時已勁漲近170%直逼2700點,境內外各路資金紛至沓來,集體發聲做多A股。 此等景象何奇異哉?! 時移勢易 新金融時代開局 正所謂時移勢易,時代已悄然不同。2002年,“中國金融崩潰論”曾甚囂塵上,但現在已經幾乎銷聲匿跡,中國金融正在全面展現出她的魅力,一個全新的金融投資時代正在迅速到來。 首先,中國GDP將在20萬億元的全新基數上繼續保持穩健高速增長。過去28年來,實體經濟的市場化轉型是驅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力量,在接下來的10~20年內,實體經濟市場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城鎮化進程加速、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和金融深化將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最主要因素。 實踐已經證明也正在證明,如果把中國經濟看作一只股票,那么,這只股票正在迅速成長為大盤藍籌,抗風險能力和持續贏利能力已經顯著增強,投資價值毋庸置疑。 其次,人民幣作為大國貨幣,中長期崛起態勢已經端倪初露。當前,對內建設和諧社會對外實現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而一個強大的國家應該擁有強大的貨幣,一個正在走向強大的國家也應該擁有走向強大的貨幣。 第三,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上市公司大股東、管理層、散戶股東的利益一致性大大增強,管理層股權激勵大面積啟動,有利于上市公司質量的穩定和提高,從根本上夯實證券市場的投資基礎。 第四,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制度的改革,為金融投資工具的日益豐富和金融創新產品的日益蜂起提供了條件。在利率方面,目前只有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貸款利率的下限受到管制,在人民幣匯率方面,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正在形成。 一組數據值得關注:截至2006年9月末,上海外資銀行人民幣衍生品合約名義價值余額為79.8億美元,其中人民幣遠期合約名義價值余額季度環比增長20%,人民幣掉期合約名義價值余額季度環比增長達4倍。此外,金融期貨交易所也已經正式成立,在接下來的數年之內,包括股指期貨、股票期貨、國債期貨、外匯期貨在內的金融產品的推出也將在意料之中,國民進行金融投資的產品鏈正在逐步完善。 第五,四大國有銀行的梯次股改上市和金融機構綜合經營的疾速推進,將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中國金融資產的配置格局,提高中國金融資產的運營效率。 建行、中行、工行已經成功上市,農業銀行股改上市的基本改革思路也已確定。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股改上市將對近40萬億元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部資產之半壁江山產生重大影響,在資本市場的強大外部監督之下,金融資源的配置將逐步市場化,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效率的提升作用將日益凸顯。 金融綜合經營方面,以中國人壽(包括集團和上市公司)為例,在保險業“國十條”出臺僅半年的時間內,已經以系列大手筆參股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并且以并列第一大股東的身份進入廣東發展銀行,以第二大股東身份進入中信證券。此外,在金融業之外,中國人壽還大手筆進駐南方電網,此等混業格局和搭建速度,正是中國進入金融快速成長期的前奏。此外,銀行系基金也早已起航,中行和建行日前也已經向相關監管部門遞交了設立壽險公司的申請,保險公司發起設立基金公司的設想也曾被明確提出。 第六,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將為大投資時代的到來提供強大助推力。按照“十一五規劃”,在“十一五”期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口達到2.23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80%以上。這意味著,國民以養老為目的的被動儲蓄壓力將減輕,主動金融投資的意愿將增強,部分儲蓄資金將在未來十多年內持續流入金融投資領域。 此外,因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導致的貨幣被動投放和國庫現金管理而導致的流動性充裕局面將長期維持,也為大投資時代的到來積聚了能量。而隨著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中國金融業和中國國民投資境外的渠道逐漸暢通。 雄關漫道 跨越仍需各方努力 現在,讓我們站在2007年的第一天回首中國金融實踐的過往三年,這將有助于我們更清楚地理解我們自身所處的這個時代的“廬山真目面”——她的波瀾壯闊、她的激動凝重。 首先,我們看到,從宏觀金融的角度看,中國金融的轉折點是2003年(而非很多人認為的股市低谷2005年)。自從中央匯金公司在2003年12月16日成立,注資國有商業銀行啟動以來,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大重組終于啟動,而中央匯金成為國有銀行市場化改革的重組平臺,建銀投資成為國有證券公司市場化改革的重組平臺,中國金融業至此開始“觸底回升”。 第二,我們看到,2005年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啟動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相互配合為資本市場的觸底反彈打下了基礎。在當年4月29日宣布啟動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之初,上證指數于6月6日盤中刺破千點“鐵底”。而當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啟動,人民幣踏上升值之旅后,A股市場開始逐漸轉暖,經過股權分置改革洗禮后,重啟IPO后的A股市場終于迎來了目前仍在持續的單邊爆發。 第三,我們會看到,中國金融體系能在過去短短三年內轉危為安而至今日之蓬勃氣象,宏觀經濟之穩定、持續、高速增長是最基本原因,10%以上的GDP年增長率從根本上保證了中國金融“短期激進、存量式改革”的成功。 而在過去一年里,中國金融業整體則呈V型反轉之勢,全新氣象令全球注目。這可以初步被理解為一個全新的金融時代的開局。因其得來之不易,我們更應加倍珍惜,況且目前之情形,亦非萬事大吉。其首要謹慎考慮者有三: 其一,就股票市場而言,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雖已基本告成,并有長足進步,但市場化程度不夠依舊是長期競爭力提升的掣肘,此外,市場“水深不足”和產品線不完整不匹配之問題仍存,并隨指數之急漲而日益凸顯為主要矛盾。比如,近期大盤股非理性暴漲,就不能完全排除機構拉抬指數以賭今年初即推出股指期貨的嫌疑。如何通過產品創新分散風險,更好地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需被更多思量。 其二,僅金融體系的整合和構建而言,如何規避部門利益的不同走向,形成合力抑或指向明晰,應被謹慎考慮并迅速找出解決方案。例如股指期貨已確定在金融期貨交易所推出,那么,未來個股期貨將落戶金融期貨交易所還是上證所或深交所?接下來的國債期貨、外匯期貨又將如何安排? 其三,證券市場的法治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進步,但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及嚴格執行。經過近30年的市場化改革和近20年的金融投資歷練,中國的宏觀經濟、銀行體系、國民財富的積累、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質量、機構投資者的發育程度、散戶參與者風險自擔的能力和認識等,都已經為迎接全新的金融投資時代的到來初步創造了條件,但正如中國證監會所言——“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實現秩序和理性的必然選擇”,一個持續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必然是一個深深根植于法治的市場——如果沒有嚴刑峻法及其嚴格執行對證券市場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和打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不能被充分保護,證券市場就無法維持健康運行,所謂全新的金融投資時代也將會被證明只是海市蜃樓。 2004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后召開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對國有銀行的股改作出如下表示,語氣斬釘截鐵:“這個改革對我們來講,叫做背水一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是一場輸不起的實踐。”言猶在耳,短短三年時間中國金融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個全新的大金融時代的真正到來,尚賴于市場參與各方的共同努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