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27家券商無緣2100億融資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2:53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屈紅燕

  自全流通背景下的再融資和IPO開閘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在不到8個月中的籌資額超過2100億元,但是這場投行業務的盛宴卻集中到了部分優質券商手中,在現有的68家保薦機構中,27家券商投行業務顆粒未收。

  本報統計數據顯示,大的券商憑借自身優勢幾乎壟斷了今年以來的大盤股發行,而中小板公司大多花落幾家強勢證券公司。數據表明,中信、中金、銀河和國泰君安包攬了目前IPO籌資額在20億以上的項目,這四家公司的IPO承銷金額占到整個IPO業務的76%。而在中小企業板今年以來上市的50家公司中,國信、廣發、平安三家就有15個IPO項目,占了市場30%的份額。不同類型券商的業務涇渭分明,中金公司的業務里沒有出現過中小企業,而另一些證券公司開始專注于中小企業的投行業務,呈現出比較穩定的競爭格局。

  然而在現有的68家保薦機構中,卻有27家無緣今年以來轟轟烈烈的融資盛宴。統計數據表明,在68家保薦機構中,只有30家券商今年做了IPO的項目,也就是說一半以上公司IPO業務沒有開張。更為令人關注的是,在68家保薦機構中,有27家公司沒有任何項目,既沒有IPO也沒有再融資。

  弱勢中小券商不僅缺少投行業務,而且面臨著人才流失之憂。

證監會網站資料顯示,行業內現有727個保薦代表人,前20家券商集中了425個保薦代表人,接近總人數的60%。在今年跳槽的106個保薦代表人中,絕大多數流向了有項目的大券商。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投行業務由通道制改為保薦制之后,投行業務出現向大券商集中是必然趨勢,這是一種良性競爭格局,在此情況下,中小券商需要認真考慮怎樣開拓投行業務,怎樣管理保薦代表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