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2006年:中國券業分水嶺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4:5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鄒愚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6年將注定成為中國券業的一個分水嶺。 這一年,上證指數走到了16年的歷史新高,與股市休戚相關的券業迎來了歷史性轉折。 一年多前,中國券業還在凄風苦雨中掙扎求存,券業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中,四顧茫然。 2006年,在證監會鐵腕之下,券業的綜合治理基本完成,隨著股市的走牛,從歷史的泥潭中脫身而出的券業,開始迎接行業有史以來的最高峰,券業在資本市場完成最重大制度變革的同時,也基本完成了自身的制度變革,開始邁向嶄新時代。 重迎“光輝歲月” 據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披露,今年上半年券商全行業營業收入231億元,實現利潤123億元,盈利的有93家,行業財務狀況恢復到歷史較好水平。 考慮到下半年洶涌澎湃的牛市帶來的財富效應,今年,券商的收入與利潤創出歷史最好水平已成定局。 自2001年起,券業在熊市重壓下連續數年全行業虧損。2005年,隨著南方、大鵬破產,華夏被重組,漢唐、閩發被托管……整個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在此危局下,證監會決定“壯士斷腕”,以市場化手段處理問題券商,一批高危券商通過行業整合、托管或者并購的方式,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問題券商被要求限期整改。同時,券商分類監管體系逐步確立。 整頓之后的券業迅速迎來了久違的牛市,而且,這個牛市看起來才剛開始。2005年底,券業仿佛一夜之間就從瀕臨絕境轉入大豐收。 經歷過熊市痛苦的券業不再如1996-2001年那輪牛市般盲目擴張或者多元化,而是迅速把握機會,希望在收成好的年景籌足糧食,為日后必將到來的熊市做好準備。 與資本市場有著先天血脈關系的券業,自然把眼光投向了股市,而中信證券憑借上市公司優勢在熊市中照樣活得十分滋潤的光景更加堅定了這種決心。上市成為2006年券業最熱門的話題。 但剛經歷熊市折磨的券商,少有滿足IPO要求者,券商開始借殼上市。 2006年8月,廣發證券借殼延邊公路方案正式揭盅,一貫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券商這次為自己度身定做了一套靚裝正式登場。 隨后,西南證券借殼ST長運、國金證券借殼成都建投、國海證券借殼ST集琦,諸如此類的消息,已很難激發媒體的熱情,反而是勢利的資本市場開始追逐這些股票。 在券商借殼熱情難耐的同時,有一些券商在堅持自己的初衷,如招商證券忙于收購北京證券的營業部并托管巨田證券,同時增資擴股,為明年IPO做足準備。 整合時代:中央系競逐AMC系 進入整合時代后的券業呈現兩大特征,一是以匯金、建銀收編的券商不斷增多,逐步形成“中央系”軍團,二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組建自己的券商望眼欲穿。 “中央系”的出現,與匯金、建銀直接相關。 在2005年以來的券商整頓潮中,匯金與建銀是主要的操作平臺。 其中,建銀先后控股與托管了9家券商,包括中金、中投(原南方)、中信建投(原華夏)、宏源、西南、華安、齊魯、天同、新疆等券商,旗下營業部達355家,其經紀業務的市場份額超過10%;控股了銀河、國泰君安、申銀萬國、民族等券商后,匯金系營業部達423家,其經紀業務的市場份額達18%。 建銀脫胎于原建設銀行,2004年9月建行分立時成立,系國有獨資金融投資公司,注冊地在北京,注冊資本206億元,出資人為中央匯金公司。成立時,建銀除擁有原建行剝離的非商業銀行資產,還持有中金公司43.35%的股份。 由國家注資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也將其先后托管的廣東、中關村、科技等問題券商整合成安信證券。安信的營業部數量為94家,經紀業務的市場份額約2%。 這些被業界稱之為“中央系”券商的數量加起來,足以構成整個證券業的半壁河山。 在規模或者實力上,唯一能與中央系匹敵的,恐怕只有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設立的AMC系券商。年中,就有消息稱,信達資產將收購其托管的漢唐和遼寧2家證券公司的資產,設立信達證券。而華融資產公司則打算將其托管的德恒、恒信和中富3家證券公司整合成券商平臺。托管閩發證券的東方資產也在躍躍欲試。 在2005年券業危急之時出手相助的資產管理公司,想必也在希望證監會投桃報李,可以想見,若將來AMC系成形,則有實力與中央系券商一并“逐鹿中原”。 外資“入關”懸念? 362年前,滿清入關,輕取天下。對于外資券商而言,一個到2010年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證券市場,將是兵家必爭之地,此時獲準進入中國券業的意義,堪比當初滿清“入關”。 不難理解,為何摩根士丹利、瑞銀、美林、高盛等近10家外資巨頭紛紛摩拳擦掌, 今年6月,由北證重組而來的瑞銀證券已獲籌建批準,而更名后的瑞銀證券也成為國內首例擁有自身品牌的外資券商。 然而,機會有限,與兩年前,高盛以“買門票”方式重組海南證券成立高華證券不同,當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分別洽購重組遼寧證券、愛建證券時,證監會今年9月中旬宣布暫停外國金融機構投資國內證券業。尚主席同時還宣布,這項禁令實施的時間可能持續略多于一年。 時間之窗已經關上,被擋在門外的外資對此只能扼腕嘆息。 外資進軍時便已舉步維艱,即便是進入后,前有“中央系”券商堵截,后有中信、廣發等諸侯追擊,要分得中國證券市場一杯羹并非易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