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歷史性變革與股市新高無關 資本市場進入新時代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 09:59 經濟觀察報
本報評論員 李利明 12月14日中午1時39分,上證綜合指數達到2246點,逾越2001年6月14日創下的2245點的歷史高點。一些市場人士高呼,中國股市的歷史性變革時刻已經到來,資本市場進入了新的牛市時代。 這些呼聲似乎過于樂觀。我們以為,評判歷史新高的意義,要看兩個方面,一是在股指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資本市場發生了什么樣的實質變化;二是歷史新高是如何實現的。 去年4月29日以來,中國證券市場最有意義的變化,莫過于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行,其價值毋庸諱言——只有在股票全流通時代,股票市場的市值才具有真正的意義。但除此之外,中國的證券市場還有什么實質性的變化?中國的證券市場是不是已經擺脫了“政策市”特征,真正成為主要靠市場力量驅動行情變化的證券交易市場?是不是已經建立起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機制,使大量業績不佳的上市公司逐步退出市場,而股價上漲的都是那些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已經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披露機制,大規模減少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健全乃至嚴重造假行為?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是否已經出現大幅上升?證券公司產生全行業風險的制度根源是否已經消失?央行行長周小川所希望的通過資本市場發展來提高整個經濟直接融資比重的目的,是否已經實現? 答案可能并不樂觀。 迄今,證券市場的行政性力量仍然足夠強大,中國股市仍然是“政策市”,一些官員對于股市的積極性展望仍然可以讓市場人士激動乃至信心倍增,進而使得大盤上漲;市場上仍然存在不少業績不佳的上市公司,在指數整體上揚的時候,不少被標有“ST”標識的上市公司,其股價也在上漲;信息披露不完善、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源乃至財務造假的情形時有所現,上市公司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仍然道路漫長;一些問題券商的重組工作雖已完成,且大多數券商在牛市中都已扭虧為盈,但券商挪用客戶保證金和客戶股票的制度根源仍然未能徹底鏟除;雖然股指一路上漲,但今年7月份中國股市才恢復融資功能,只是依靠幾只大盤股上市創下了不菲的融資額紀錄,遠遠談不上已經提高了直接融資比重。 對此,我們應該認真體味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先生的一番話:在發展資本市場有利環境下,不應只注重數量,還應更注重質量;不僅只注重規模,還應注重結構;不能只看發展,還要看規范;不能只顧擴張,還應重視效率和競爭力。 那么,這一歷史新高是如何實現的?推動力又在哪里? 有評論認為,重要原因在于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使得資本市場深層次問題得到了解決,從而形成了新的市場推動力。但正如前述指出,除了股權分置改革之外,中國證券市場的基本狀況并沒有根本性改變,股指上漲的內因動力之說,顯然難以成立。 其實,股指在一年的時間里上漲了80%,更多是外部力量使然——諸如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效應、QFII等境外資金的大量進入、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香港股市持續上漲對內地股市的帶動等等。此外,中行和工行等大盤股的上市和上漲,也直接帶動了股指的走高。在外部性原因主導的情況下,說恢復性上漲或虛高,是更為合理的解釋。 而所謂的歷史新高,本來就不應該成為判斷市場健康與否的標準。2000年5月高科技泡沫破滅導致了納斯達克市場的崩盤,股指從5000多點急劇下降到2000點以下,最低到了1200點,這是不是表明納斯達克市場已一落千丈、不再具有為高科技企業提供實現價值途徑的功能了?并非如此。盡管納斯達克股指目前只有2400多點,但并不妨礙它作為全球高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的地位。同樣,紐約證交所的道瓊斯指數、香港聯交所的恒生指數經常漲漲落落,甚至暴漲暴跌,也不會改變它們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 所以我們認為,除了諸多投資者從股指的上漲中賺錢以外,這一歷史新高的意義并不大。接下來,議論其持續上漲還是已經虛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否能夠真正成為以市場手段配置資源的渠道,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真正成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市場。這一切,都與突破歷史新高無關。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