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科龍漩渦挾裹德勤 四大所緣何在華頻頻違規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10:34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23日電 (新華社記者姚玉潔 季明 張煒)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頭上籠罩的光環因為顧雛軍“德勤逼迫科龍造假”的驚人之語而再度蒙污。盡管德勤中國隨后發表聲明自辯清白,但這并不能化解“四大所”在中國的信譽危機。科龍小股東狀告德勤、上海外高橋“問責”普華永道、安永虛估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一系列事件讓人們對“四大所”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產生懷疑,進而質疑其在華享受超國民待遇、實行雙重標準,以至卷入失職、造假等丑聞漩渦。 德勤中國的多事之秋 今年絕對是德勤中國的多事之秋。涉嫌欺詐的科龍電器前掌門顧雛軍在庭審中辯稱,2004年年報中有爭議的5.1億元銷售收入是因為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逼迫所致,他本身是希望這筆銷售收入不予確認的。 盡管德勤隨后聲明其出具的相關審計意見是“完全獨立”的,德勤審計人員“完全沒有以任何形式參與或協助顧雛軍一案中任何涉嫌的欺詐行為”,但仍難洗脫“造假”嫌疑。11月9日,科龍的一位小股東正式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對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及科龍兩位原獨立董事的起訴狀,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賠償因提供虛假證券信息而造成的9856.14元損失。 其實早在顧雛軍將矛頭指向德勤之前,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對德勤審計行為的再審計就發現,僅從審計行業規范的角度,德勤就存在四大問題;證監會對德勤的調查也認定,德勤在對科龍審計的過程中存在審計程序不充分、不適當,未發現科龍現金流量表重大差錯等問題。 恪盡勤勉、獨立公正是會計師事務所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然而在現實中,由于被審計單位恰恰也是審計費用的支付者,一些上市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就形成了某種微妙關系,協同造假、違規失職等丑聞也就在所難免。 審計署于2004年5月至9月對16家具有上市公司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質量進行了檢查,發現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中已經查明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少繳納企業所得稅,但“未予以指明”。此外,創維集團香港上市財務造假、中芯國際案涉嫌套匯等丑聞中也都有德勤的身影。“這就表明德勤華永的職業操守存在問題,這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說是最嚴重的。”上海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副主任會計師朱德峰評價說。 而此次監管部門對處罰德勤的猶疑態度也招致會計師行業和法律界的批評。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宋一欣說:“對于德勤的調查結論、責任承擔和處理意見,證監會應該盡快給科龍電器投資者一個確定的結論,不能‘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如果市場和投資者覺得行政監管不作為,將損害市場信用基礎。” “四大所”為何會犯“ABC”式錯誤? 應該承認,公司蓄意造假,確實給作為第三方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造成很大難度。但是在數起與“四大所”有關的事件中,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其居然在一些最基本的程序性問題上出了差錯,犯了“ABC”式的錯誤。 今年5月,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仲裁,要求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賠償2億元損失一案,創下國內上市公司追究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責任的先例,同時索賠金額之大也堪稱國內“天價”。 2005年6月,外高橋公司發現公司財務部原經理黎明紅和國海證券圓明園路營業部原總經理金一敏串通,將公司存放于國海營業部的2.04億元證券保證金用于坐莊炒股、滾動償還到期融資款、投資運作三人共同或分別控股的公司以及平時揮霍,最終賬面上的資金余額居然只剩下約2萬元。 普華永道負責2003年和2004年外高橋公司的審計業務,外高橋公司為此支付了170萬元的審計服務費,但事后卻發現普華永道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嚴重錯誤。外高橋公司的明細賬顯示,2003年12月31日公司在國海營業部證券保證金賬戶余額為9000萬元,2004年12月31日賬戶余額為2.04億元。然而國海營業部提供的資金變動情況卻表明,2003年底賬戶余額僅為3384元,2004年底賬戶內的資金實際余額僅為20770.55元。 外高橋公司的仲裁申請書羅列的普華永道違反“獨立審計準則”的最明顯例證是其“函證”過程。根據規定,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應向國海營業部直接發出詢證函,并要求其直接向會計師事務所回函。但在實際操作中,普華永道卻將詢證函的發放和收回都交給外高橋財務部門自行辦理,為相關人員弄虛作假掩蓋挪用資金行為創造了機會。 盡管發生內部人員監守自盜首先應當追究公司管理機制的問題,但外高橋公司的代理律師陳芳說:“公司花這么多錢請世界知名的普華永道負責審計業務,就是想通過他們專業的服務為公司減少財務風險,但他們連最基本的函證程序都出了錯,怎么能不追究他們的責任?” 宋一欣律師表示,“四大所”的一些工作習慣是經不起推敲的,如工作底稿用鉛筆書寫、使用活頁紙等。安永也承認,今年5月發生虛估中國不良貸款的錯誤是因為《不良貸款報告》公布前沒有通過公司正規的內部審查及核準程序。 加大懲戒力度 對“四大所”應一視同仁 盡管在中國負面新聞不斷,但憑借“四大所”的盛名和卓越的公關能力,“德勤”們總能化險為夷:畢馬威因“錦州港事件”被告上法庭,普華永道因為在黃山旅游和京東方兩家上市公司的審計中出現問題,被財政部責令限期整改。但這些事件最后都不了了之,自然引來對“超國民待遇”的質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高管告訴記者,他們對“四大所”可謂“又恨又愛”,恨的是提供與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相類似的服務,收費標準卻高出數倍;愛的是拿到“四大所”的審計報告等于是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張“綠卡”,而這是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很難做到的。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數字,2005年,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和安永的中國合伙公司業務總收入為32.2億元,占前100家收入最多的會計師事務所總收入的45%。 專家認為,監管松弛、差別待遇、懲戒不力是“四大所”在華頻頻違規的主要原因。“過失成本加大了,會計師才會更加謹慎執業。”率先代表中小股東起訴德勤的律師涂勇說。 宋一欣律師建議,加大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責任,變“有限責任”為“合伙制”。目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90%是有限責任公司,而非國際通行的合伙制,即使被發現造假,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的責任也以注冊資本為限。而合伙制卻要求當事人承擔無限責任。 今年初,兩家日本保險公司指控德勤為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家再保險公司進行違規會計操作、掩蓋負債情況,導致他們損失35億美元。結果,德勤支付了超過2.5億美元的賠償金,成為審計公司有史以來為訴訟和解付出的最昂貴的代價。 業內人士還表示,我國對“四大所”的監管力度小于對國內同行的監管,除了過分迷信,還有一個原因是“四大所”的審計報表一直使用英語,給國內相關部門的監管帶來很大困難。此外,目前的會計、審計制度只是行業規范,必須研究與《證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的銜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