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股權激勵辦法有改革攻堅意味 國企也要待遇留人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00:5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翁海華 12月6日,國資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股權激勵辦法》),標志著國企的股權激勵很快將正式啟動。 《股權激勵辦法》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試行股權激勵的條件強調了三點:必須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要有持續發展的能力、企業內部應建立適應市場的新機制。 12月8日,在第八屆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力高峰論壇上,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以及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 王忠明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股權激勵更重要的是一種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推動。 韓志國也表示,國企改革任重道遠。 王忠明認為,《股權激勵辦法》中的兩個強調值得重視,除業績考核之外,還強調了股東利益。 而國企的業績考核將是一個難題。王忠明認為,對國企的業績考核難度很大,非常復雜,很難找出一個科學的尺度。 而業績考核始終貫穿著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全過程,“達不到考核標準可以停止”。 國企也要待遇留人 《21世紀》:國資委最近下發的股權激勵試行辦法,對國內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什么意義? 王忠明:股權激勵辦法出來后,影響不一,我們要溫和、寬容地來理解這個辦法,積極體會其中的信息含量。 《股權激勵辦法》實施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說明國企改革在加速。目前我們的經濟改革已經28年,而改革的中心環節就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但改革整整28年沒有終結。 我們認為,今天的中國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延誤必要的改革。股權激勵辦法的推出,有改革的攻堅意味,就是通過《股權激勵辦法》來進一步顯示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來推進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這個信息含量特別重要。 二是制度創新有所突破。股權激勵明顯和制度革新、法人治理結構聯系在一起,正如國資委頒布辦法時說的,股權激勵辦法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我想股權激勵對中國國有企業不僅僅是一種發展,更重要的還是一種改革的意味。 說到底,股權激勵是一個分配的問題,社會不應當排除一定的差距,我們的不公正是價格沒有發揮應有的公正的結果。 三是人力資本價值的體現。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隨著國際競爭進入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人的價值將得到空前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企業還用以往的方式,雖然感情留人事業留人,這些都有一定的價值,但是還必須有待遇留人,要有競爭的薪酬。 以上三點說明《股權激勵辦法》有相當的探索性和積極意義。 韓志國:《股權激勵辦法》是過渡性的,管理體制還是沒變。股改之后,國資是全流通的,現在用一個固定的方法來管理也是不行的,所以這個辦法推出有一定意義,但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 國企的根本問題還是改制,要變模糊的產權為明晰的產權,變呆滯的產權為流動的產權,變集中的產權為分散的產權,這是資本社會化的三大要義,必須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股權激勵,有比沒有好。 《21世紀》:那如何解決根本性問題? 韓志國:市場化。讓資產變成可流動的,而且分散產權。如果國有資本還是控制在51%以上,那么股價還是跟以前“坐電梯”一樣,上去了51%,下來了還是51%,因為股市必然有牛市和熊市。 國家應該有經營資產的意識,不能(簡單地)只有一個控制的意識。控制的意識是計劃的,經營的意識是市場的,所以國企的當務之急是改變意識改變觀念。 “激勵”的兩個基本點 《21世紀》:那么,你覺得《股權激勵辦法》的核心是什么? 王忠明:我覺得有兩個強調比較重要。一是強調績效考核,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談股權激勵。二是強調股東利益,辦法強調國有控股股東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給高管股權激勵,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不給股權激勵,同時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建議上市公司停止股權激勵。 《21世紀》:對,國有控股股東可以在企業年度績效考核達不到規定的標準、相關部門對上市公司業績或年報提出重大異議和發生重大違規行為時,終止股權激勵計劃。但具體很難明晰,比如業績考核,擁有什么樣的業績才能進行股權激勵? 韓志國:業績考核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所有的股權激勵統統和業績掛鉤,而國資委的出資是虛位的、缺位的,考核的主體沒有動力,所有的官員,干得再好,也是隨時可以撤換的,國資委是一個位移的公司,今天可能有,明天可能就沒有,所以國資委的角色很尷尬。 股權激勵要走正門 《21世紀》:現在的股權激勵是不是和以前的MBO相似? 韓志國:股權激勵就是管理層持股,以前是不允許,現在是開正門,是要保護投資者利益。這次的股權激勵是保護了國有股東的利益,但在這次股權分置改革中沒有解決國有控股是最大的失誤,資本市場的本質是資本社會化,社會化的資本才是一個公眾公司,而我們現在還在搞資本集中化,違背了上市公司的本質。 《21世紀》:怎么理解國有企業的股改? 韓志國:這次股權分置改革有三大任務,一是變模糊的產權為明晰的產權,現在還是國資的,產權不明晰;二是變呆滯的產權為流動的產權,這個解決了一半;三是變集中的產權為分散的產權,這個幾乎沒有解決。所以股權分置改革遠沒有完成,任重道遠。 《21世紀》:這就是你說的改革的機會成本? 韓志國:所以國企改制是當務之急,以前的改制是有偏頗的,是加強控制力,是完善國有企業而不是改制國有企業。要讓逐利成為市場靈魂,讓競爭成為主導機制,讓要素成為整合對象。這是一個企業一個市場成功的三要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