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信證券螞蟻成長為大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 10:32 經濟觀察報
文/黃利明 如果將高盛、瑞銀、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國際知名投行比作“大象”的話,那么,用“螞蟻”來形容國內的證券公司,似乎并不為過。對于前者,國內證券公司一向只能投以欽羨的目光。 但,當開放越來越近,追逐的步伐也在加快。 以中信證券為代表,國內證券公司正在力圖與這些知名投行靠近。 低迷中擴張 11年前,中信證券的注冊資本為3億元;11年后,其總資產已經達到了496億元。它也被認為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證券公司。 這直接得益于中信證券最近幾年穩健經營和快速擴張。 中信證券一直提出“大客戶、大網絡、大平臺”戰略,并借著證券市場低迷的幾年迅速推進。 通過收購萬通證券、金通證券,并參與重組華夏證券,現在,中信證券已經擁有了165家證券營業部。根據規劃,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達到300家左右的網絡規模。 其實,中信擴張也是借鑒了國外經驗。 中信高層在與日本以及韓國最大的證券公司接觸時發現,其高端業務雖然都是由國際上的大投行在做,但他們有一條法寶,在本土有廣大的銷售渠道。 因此,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認為中信的定位也要清晰。 他在公司的內部講話中提到:“未來國際投行都要進入中國,他們也愿意和中國本土券商合作,因為銷售網絡可以幫他們賣產品。當然,我們并不甘愿淪落為純粹賣產品的銷售網,但我認為,你(中信證券)要立住一塊,這是一塊很有價值的連鎖網。” 中信證券副總經理吳玉明亦稱,中信收購的時候就非常明確,希望通過對網點的覆蓋面增加客戶,以進行理財產品的銷售。 這也與中信的業務拓展方向相吻合。一方面,重建投資銀行,要有豐富多樣的產品,也要有更靈活的組織架構;另一方面則是規模及營銷網絡的擴張。 其實,上述規劃中信證券早在1997年就已醞釀。但由于政策限制,市場化的擴張和創新卻難以成行。 而將近5年的熊市給眾多券商予以重創,一直以穩健而行的中信正好抓住了一個絕佳的擴張機會。 中信證券董事會秘書譚寧認為,國內證券行業比較弱小,更應該走在綜合經營、創新發展的前列,從現有的業務架構以及收購情況來看,綜合經營已成為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基于這種思路,中信證券還收購了中信資本、華夏基金、華夏期貨等金融企業。 此時,未來“大中信”金融的輪廓已經開始漸漸清晰。 香港公司開張 “走出去”是中信一直堅持的戰略思路。中信深知,要縮小與國際大股行的差距就應該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化項目的運作。 譚寧說,到國際市場開展業務是成就中國強大投資銀行的必要形式。 在中信集團內部,2002年已成立中信資本開展香港甚至國際投資銀行業務,主要為私人客戶及機構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業務涉及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及證券買賣等。但,中信資本由于規模和經歷積累有限,業務開展緩慢。 因此,2004年,中信提出成立中信證券(香港)公司的計劃,以重新整合中信資本資源。 這并非易事。中信證券的國際化戰略首先遭遇的就是政策障礙,此前從未有證券公司在中國內地之外設立公司的先例。 不過,在時任中信控股與中信國際金融控股總裁常振明的過問下,2004年初通過中信資本注冊成立了中信資本市場、中信資本經紀、中信資本期貨三家公司。 最初動議主要在于防止同名的臺灣“中信證券”擴張香港,事實上,這也為未來順利收購打下了基礎。 在中信證券的積極游說之下,監管層最終放行。2005年下半年,中信證券(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5月29日通過增資,中信證券以累計3億港元收購上述中信資本旗下三家子公司,并相應更名為中信證券融資、經紀、期貨(香港)公司,同時向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發行7750萬股,占發行后股本的20%。 中信在香港的業務開始展開。中國銀行在香港發行H股項目中,中信證券(香港)公司就擔任副主承銷商。 根據中信的計劃,近期中信證券香港公司主要集中于H股以及A+H的發行,對于一些國際化發行的客戶也將配合國際投行提供全球性服務,同時獲取國際化發行的經驗。這被認為是效仿中金和中銀國際的發展模式。 大業務模式 中信實現自己目標的另一重保障則來自于完善的業務架構。 投行“大項目戰略”一直為中信所倡導并依然在推進,但單純以承銷為主線的時代正在悄然改變。中信正在試圖搭建一個穩固而全面的業務架構,而私人股權投資和財務顧問的業務線已經成為搭建的重點。 今年5月新股發行啟動以來,中信作為聯合主承銷商或主承銷商發行了中國銀行、中國國航、保利房產、江山化工、工商銀行5單IPO項目,可謂名利雙收。 同時,還將擔任中國人壽、廣深鐵路、平安保險、中國鋁業、中信銀行等公司的A股主承銷發行,這些大項目的儲備將為中信投行收入帶來強勁的高增長。 但現有的業務鏈卻難以支撐中信長期迅速發展并追趕國際投行。 發展私募和財務顧問業務,提升投資銀行業務被普遍認為是一個重點。 據了解,在最近一年,中信證券相繼成立了中小企業發展融資部、房地產金融部、企業發展融資部,與麥格理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早已經進入實質運行階段。公司積極開展業務創新,在產業基金、股權投資、資產證券化、專項受益憑證、衍生產品、融資融券業務等方面,積極設計產品,開展準備工作,力圖突破買方業務的瓶頸,增加非通道業務收入。 “擴大資本規模,提高各項業務的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公司的競爭能力,將成為未來國內證券公司對抗外資投行的重要因素。”譚寧表示,今年7月募集的50億元增發資金即主要用于創新業務。 中信證券在其年度報告中預計,未來一兩年之內,國內證券市場也必將形成本土證券公司、外資投行和商業銀行三分天下的局面。 當然,中信卻不像只甘于三分天下。 (本報見習記者朱可對此亦有貢獻)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