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期貨蹣跚起步 多方割據局面亟待整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 16:07 上海國資
“金融期貨是雙刃劍,既可以在基本面上降低國企的金融活動風險,也可能使參與衍生品交易的部分國企栽跟頭” 《上海國資》實習記者 張波 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在上海期貨大廈正式成立。至此,長達1年的金融期貨之謎塵埃落定,激烈的交易所爭奪戰最終落戶上海。 進入21世紀以來,金融期貨已成為全球期貨交易的主干。以2005年為例,交易的金融期貨合約數占據所有種類期貨總交易量的90%,普通商品期貨僅占1成。由于改革深化和國際聯動,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經進入了相對的動蕩期,全流通后的股票市場,浮動匯率改革中的人民幣匯率,以及儲蓄利率等都可能呈現出較大的波動性,投資者迫切需要預先鎖定未來的波動風險。為此,中金所應運而生。 首開交易所公司化先河 9月5日,中金所向工商局申請注冊成功。這一舉動不僅宣告金融期貨時代的到來,還意味著中國有了第一家公司制的交易所。 據專家介紹,傳統的交易所一般采用非營利的會員制模式。會員制在長達300多年的歷史里占據著主流地位,我國的兩大證券交易所、三大期貨交易所也都采用這種形式。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交易所掀起了一股公司制改革浪潮,至今方興未艾,就連以傳統保守著稱的美國老牌交易所,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紐約股票交易所在內,也已演變為公共公司。許多交易所還進一步成為上市公司。 此前,國內5大交易所都在爭奪金融衍生品的上市權,最終,中金所以每家占股20%的形式出現,應該是利益平衡的結果,而這種分散的股權結構,使中金所少了些行政指令的色彩,而多了一些市場化博弈的色彩。 但中金所的嘗試并非沒有反對聲音。反對公司制的人士認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交易所,可能漠視自己的公共責任,不能以較高標準履行其自律監管職能和維護公眾利益。“但另一方面,維護商譽的重要性、交易所間的競爭可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促使公司制交易所加強監管。”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李明良律師指出。而在我國的體制下,中金所還會受到國家監管部門的有力監督。 遭遇海外搶跑 “作為第一個推出的交易品種,滬深300指數很可能要到春節前后才能正式上馬。”一位參與中金所籌辦的人士告訴《上海國資》,但他同時也指出,中國金融期貨市場已經遭遇了一系列的海外搶跑,這些倒逼行為也會迫使金交所盡量加快工作進度。 事實上,世界上最大的外匯期貨市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已于今年8月推出人民幣期貨和期權交易品種,而新加坡交易所也于9月初搶先推出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 “金融期貨具有強烈的虛擬特性,是沒有國境限制的。一旦搶跑的海外市場成了氣候,中國的金融市場就會長期受制于人,甚至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安全。”上海財經大學期貨專家葉延告訴《上海國資》。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西方游資集團就曾集中攻擊在倫敦、新加坡等地交易的其他國家金融期貨品種,從而造成這些國家國內金融秩序的混亂甚至崩潰。 事實上,中金所就正面臨著新加坡交易所的嚴峻挑戰。新交所的拿手好戲就是搶先推出以別國股指為標的的期貨品種,最經典的案例是搶先推出的日經225指數期貨與MSCI臺灣證券股指期貨。結果,臺灣股市基本變成了新加坡的“影子市場”;日本盡管拼命趕追,但也喪失了一半的定價權。面對這樣的油滑老手,中金所的策略是祭出法律手段,由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和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出面,控告向新交所提供A50指數的新華富時指數有限公司,以求從源頭上斬斷對方的補給線。 據李明良律師介紹,此舉是借鑒了香港的經驗。為了應對新加坡的挑戰,香港曾經用法律措施阻止路透社向編制指數的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MSCI)提供即時報價,以打亂新加坡的香港指數期貨交易。結果,新交所的MSCI香港指數期貨交易一直非常清淡。 看來中金所的策略已然奏效。據統計,新交所的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交易慘淡,交易合約量僅僅維持在四位數,對我國市場影響非常有限。 割據局面亟待整合 與外部的競爭相比,更大的隱患可能還在內部。 “金融期貨是個香餑餑,各家都想分一塊。”葉延告訴《上海國資》。以現有的監管體制,股指、匯率、利率期貨有可能成三足鼎立的割據狀態。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都想涉足金融期貨。各家的勢力范圍也各不相同:證監會主管股指期貨的開發;人民銀行控制利率和國債期貨,并早在2005年6月就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創立債券遠期交易,被市場普遍認為是推出更為復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工具的鋪墊;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匯率期貨擁有主導權,已經實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也被市場看作是為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所打的基礎。 長期來,證監會是金融期貨的主要推動者,據消息人士透露,早在6、7年前,證監會就曾組織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分頭研討,分別主攻股指期貨、國債利率期貨和外匯期貨,大有一統金融期貨的意念。因為國債期貨曾在上世紀90年代大規模運行過,故業內一度盛傳國債期貨將率先出籠,但最終中金所僅預備推出股指期貨,最大制約因素就是部門利益。 專家介紹,各類金融期貨相互之間關聯度很高,分別設場交易不僅會浪費運營資源,也給監管帶來很多障礙,所以統一交易是當今國際慣例,美國、歐洲、新加坡、日本等國的主要交易所均同時交易股指、匯率等類。打破部門割據、實現統一交易是中金所安身立命、真正成形的必過關口,也是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發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把包括黃金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開發的金融衍生品都將放到中金所交易,既有利于投資者降低交易成本,也有利于監管者管理,對于中介會員來說也能降低席位費等,大大提高市場效率。 中金所的自身定位也是全能型交易所。在最初的方案中,新交易所曾被命名為“中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這個名字其實更能體現出交易所的整體功能。除了期貨以外,金融衍生品一般還包括金融期權、金融遠期互換合約以及更加復雜的結構性產品。股指期貨的推出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僅在證券領域就至少還有股票期貨期權、股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 而要整合金融期貨交易,監管就成為不能回避的話題。自1995年頒布《商業銀行法》后,我國金融業開始嚴格實行分業監管。金融衍生品跨越證券、期貨、貨幣、外匯等多個市場,多頭監管極易導致信息阻隔、規制混亂,給衍生品市場埋下隱患。當年國債期貨出現時,證監會、計委、央行、財政部乃至某些地方政府都出面發號施令,爭奪之下立法和執行都成了一塘渾水,對“3·27國債事件”的發生難辭其咎。 有鑒于此,證監會期貨部官員就在今年三月廣州的一次會議上明確表示,對場內金融期貨實行集中統一監管是正確選擇。但證監會雖然直轄中金所,要想獨占金融期貨監管權只怕難以服眾,在法律授權上也有障礙。另一種思路是再設一個超級監管人,得到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財政部副部長李勇等高層支持。但超級監管者應該是什么樣的,也沒有現成的答案。 葉延認為,美國的經驗有可取之處。在國會立法支持下,美聯儲總管跨市場金融活動的監管權,并主導和協調美國證監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以及貨幣監理署。在目前的利益格局下,我國可以考慮由證監會在組織上負責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在其協調之下組成各方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盡量實現信息共享和一體化決策。 金融期貨助推國企 中金所的成立,宣告了金融期貨時代的來臨,對于作為國民經濟骨干的國有企業自然也有重大影響。“金融期貨是雙刃劍,既可以在基本面上降低國企的金融活動風險,也可能使參與衍生品交易的部分國企栽跟頭。”葉延告訴《上海國資》。 首先推出的滬深300股指期貨以中大盤股為指標,其中多數是上市國企,可以對沖股票組合的投資風險,刺激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特別是在全流通后的股價自由波動背景下,股指期貨的作用無異于一顆定心丸。而其所營造的市場氛圍也將是上市國企特別是藍籌國企的融資福音。 而擬將推出的匯率期貨,將是更多國企的利好消息。在嚴格的外幣兌換管制下,有進出口業務的國企把持有外匯看作燙手山芋,匯率變動措手不及,常帶來不小損失。而匯率機制初步改革使得人民幣匯率波動劇烈,加大了兌匯損失風險。外匯期貨的出現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匯兌機制的缺陷,特別是對于力圖海外擴展的國企起到避險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國國航是三大航空公司中唯一盈利的一家。根據公司近日披露的數據,上半年國航對同期航空燃油現貨采購比例的39.4%進行了套期保值處理,公司因實施航油套期保值而增加的凈利潤為1.02億元,占當期凈利潤的69%,是盈利的主要原因。 但金融期貨本身也會帶來風險。中航油折戟新加坡燃油期貨就是期貨市場的危險例證,而作為期貨中的高端品種,金融衍生品對專業能力的要求更高,影響因素也更復雜,對于大多數國企來說恐怕難有足夠風險意識和規避能力。當年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導致眾多國企損失慘重,也直接導致了早期金融期貨市場的夭折。 對于國企是否應做期貨交易,很多專家都明確表示,肯定要做,現在應該關注的是怎么做。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企不能怕期貨,中國更不能怕期貨,關鍵是要控制好內部風險。” 這當中,盡快培養專業人才,嚴格風險控制規章,是國企涉足金融期貨的前提。 “前程遠大,路障重重”葉延這樣對記者總結道。作為一個無論在市場層面,還是在交易所層面都有諸多創新的新興市場,中金所成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果,其代表的金融期貨業務勢必給我國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變量,而要實現決策層的設計初衷,還需拭目以待。 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是指以金融商品合約為交易對象的期貨,是由交易雙方訂立的、約定在未來日期以成交時所約定的價格交割一定數量的某種金融商品的標準化契約。金融期貨主要包括股指期貨、利率期貨與外匯期貨,分別以股票、利率和匯率為合約標的,目前中國金交所推出的是滬深300指數合約。 國資委表示大中型國企可參與期貨交易套期保值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日前表示,國有大中型企業可以到金融期貨交易所參與套期保值投資。這是國資委主要官員對新近成立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首次作出表態。在回答記者關于國資委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到金融期貨交易所投資有何政策時,邵寧慎重表示“進行套期保值沒問題”。 套期保值也叫對沖交易,即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交易數量相當但交易地位相反的商品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或買進相同的期貨合約,對沖平倉,結清期貨交易帶來的盈利或虧損,以此來補償或抵消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或利益。 在中航油事件之后,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參與金融類投資尤其是衍生品交易潛藏的巨大風險極為關注。今年6月,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指出“本指引在中央企業投資、財務報告、衍生產品交易等方面的風險管理配套文件另行下發。” 7月,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只適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產權收購、長期股權投資三類投資活動,并指出“由于其他一些投資活動,如金融類投資活動等在管理上具有特殊性、復雜性,需另行研究制定管理辦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