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瘦身的技巧 由工行發行所想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05:21 金融投資報
發審委將于9月26日開始審核工商銀行IPO的申請,但是昨日滬深股市的表現,卻絲毫看不出之前唯恐避之不及的壓力。對于工行IPO將給股市帶來的壓力預期,目前來看至少是被夸大了。 其實對于一般投資者而言,“預期”常常都是被動接受的,鮮有通過自身分析而得出結論的,這就決定了處于弱勢一方的投資者常被預期所誤導,而強勢一方則制造預期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投資者見得最多的莫過于股改中的對價預期,大股東先給出一個對價方案,使投資者以這個方案為中心形成一個預期的對價區間,然后適當提高對價,使得最終的方案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股改得以順利完成。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在強弱雙方的博弈中,弱勢方一旦取得勝利,哪怕是微小的,他們也會津津樂道。在不久前中國國航的IPO中,由于網下機構認購不足,國航發行規模被迫從27億縮減至16.39億,“瘦身”近四成。投資者贏了嗎?應該說多少算一些吧。那么國航虧了嗎?恐怕未必。如果國航真缺錢,27億可能1股都不會少。這就是策略,27億的預期與實際需求的差距。國航的“瘦身”可以說是被迫的,工行的A股發行規模從180億縮減至130億,這次“瘦身”是主動提出的。但我們認為,兩者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國航“瘦身”的目的,是想給自己制造一種體恤股民的形象,以便于發行。工行“瘦身”的目的,是想給市場營造一種壓力減輕的預期,最終還是為了順利發行。為了達成目的,甚至提出了財政部和匯金公司所持A股可轉為H股的想法。為了營造一種壓力減輕的預期,看來工行是費了不少腦筋。有付出就有回報,工行的IPO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 本報記者唐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