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貸款投向1%客戶銀行須提防“大款陷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9月25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新華社記者黃玫 俞懋峰 銀監會統計部主任劉成相日前透露,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近50%的貸款資金掌握在不到1%的大客戶手中,平均每個大客戶的貸款金額為5億元左右。對此,專家指出,我國銀行相對依賴息差收入,在“傍大款、壘大戶”的慣性思維引導下,商業銀行貸款向大客戶高度集中,銀行須提防經營結構嚴重失調、貸款信用風險高度集中的“大款陷阱”。
而與此同時廣大的中小企業難以獲得充足的資金,“融資難” 問題成了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據統計,目前,中小企業貸款僅占我國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14.7%。這與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形成了較大反差,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對我國GDP的貢獻率約為60%,提供了約70%的城鄉就業機會。 銀行界人士認為,片面追求GDP的政績考核導向,是激勵地方政府爭奪銀行金融資源的重要因素。專家認為,在一些地方政府、銀行“默契”的行為背后,是他們對“國家信用”的預期和透支。 廣東銀監局局長彭志堅說,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小企業規模小、財務制度不健全、總體信用度不高;二是銀行業信貸政策不配套,貸款擔保方式不靈活,創新意識不足,業務產品推介不夠等;三是缺乏從事中小企業征信活動和信用評價的資信評級機構,擔保機構少、擔保能力弱、擔保體系不健全等。 專家認為,目前銀行改革在快馬加鞭,銀行、政府、企業的關系需要重新梳理,新型的銀政企關系亟待建立和完善。首先,要加快政府體制改革,轉變政府主導的金融資源配置模式,確立公平、誠信的市場規則和法治環境,銀行才能真正改進績效,提高競爭力。其次,要加快資本市場的培育,建立有效的行業和大型企業監管機制。第三,重塑有利于風險管控的銀企關系,加強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力度。最后,完善法制建設,加大金融執法力度。要以立法的形式盡快建立所有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檔案,并對信用檔案的記錄與移交、管理與評級、披露與使用、評級機構與被評單位的責任與權益作出明確的規定,形成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然付出代價的制約機制。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