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高健智:切忌并入沒有靈魂的空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09:42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高健智

  《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于2006年9月8日開始實施。規定稱:外資企業在并購境內企業后,持有股份高于25%則可以享受外資企業待遇,低于此標準的企業將不享受外資企業相關待遇。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并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或導致擁有馳名商標或中華老字號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當事人應就此向商務部進行申報。

  本次規定首次涉及外資并購中備受爭議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我覺得用積極樂觀的角度看,政府立此規范,應該是一件好事——至少有法律明文規定在那兒,有可依循的方向。美中不足的是,每次規定出臺以后,執行細則卻遙遙無期,這是政府部門有待努力的地方。

  我個人是創投業者,創投的本質是投資,“將本求利”是創投的最高原則。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相關法律調適的最后一年,有相當多的“慘”業寒冬很快就會降臨。

  國外強敵壓境勢在必然,國內的幾家強者互相擁抱在一起的話,還有機會度過暴風雪,等到春天發芽、茁壯,如果經營者連這點都看不清楚的話,堅持自己獨立前進與暴風雪奮斗,依我看,只會油盡燈枯,孤寒凍死!就創投的角度談并購,應該關注的是用什么方式并購(或合并)最為有利,以及在此過程中面對的最大難題。

  本月初,某中關村科技公司來咨詢和另一家同類型公司的合并事宜。該科技公司面臨產業競爭壓力,“與其孤軍奮戰,不如合縱連橫”,這種想法受到很多人歡迎。然而,合并的結果并不一定會按照當初設想的那么完美。是水乳交融,雙方能夠形成互補,因而增強御寒能力,還是一不小心成為對方“吸星大法”的受害者,合并之前誰能知道?合并之后才醒悟過來,又有什么用?有經驗的創投人會知道很多“故事”。隨時可以提醒創業者,如何避免“踩到地雷”。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很有可能變成“事故”!沒有經驗的投資者是一頭熱,人云“合并不錯”,附曰“并購很好”,到頭來害死創業者還不自知。

  一般來講,兩家公司合并,最難處理的是兩個管理團隊的安排。合并后到底由誰當家?合并一家公司,最怕的是并了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子,如果全盤接收,人事問題又是一大麻煩。依照過去的經驗來看,尤其是對被合并的公司而言,人事問題處理不好,大家心里不爽,遲早走人,留下空殼,又有甚用?

  所以,當創投的其他本領沒有,就是有“三多”。那就是:看得多,聽得多,還有意見特別多。

  以我個人經驗,給中關村那家科技公司CEO的建議是:就我看來,合并之后最能形成

競爭力的,既不是“弱弱結合”,也不是“強弱結合”,“強強合并”比較有競爭力。最理想的合并是兩家公司基本上都是體制不錯,都有機會自己走出一條路,合并之后更能增加彼此的競爭力,縮短彼此的學習曲線,互補長短,這種合并才有意義。否則的話,不并也罷。

  (作者系財富匯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